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96周年 回顾邓公眼中的“小事”

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96周年 回顾邓公眼中的“小事”

时间:2021-10-08 05:53:11

相关推荐

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96周年 回顾邓公眼中的“小事”

今天,是邓老诞辰96周年的日子。回顾历史,邓老一生为国奉献太多。

在美国学成后的第九天立刻归国。为了我国两弹事业的研究隐姓埋名28年,最终回家时已成了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临终前纸笔下写下国家核事业的发展建议。最后淡泊名利,遗言是不要让中国落下世界太远。

国士无双啊,邓老为国家立下了丰功伟绩,然而,很多我们现在为之传颂的事件,在当时邓老却称之为“小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邓老口中的“小事”吧。

1941年夏,高中毕业的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拿到学位后的第9天,他便启程回国。这短短的9天中,既有其导师的真诚挽留,也有美国官方的重重阻挠,可这一切都没有停下他归国的脚步。当时有很多人不解,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美国生活富裕条件又好,为什么会傻傻的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回到中国呢。可邓稼先对此好不在乎,满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带着满脑袋核物理的知识,乘坐“威尔逊总统号”,毅然决然地返祖国的怀抱。

邓稼先34岁那年,中国提出要自主研发原子弹,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当时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们很难想象。但当时的中国核研发方面一穷二白,想要研发原子弹谈何容易,对比来看,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团队,队伍里至少有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邓稼先的团队只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决定边学边教,晚上备课,白天利用科研的空隙时间,给队伍里的年轻人补习专业知识。就这样,他带领理论部年轻人从头学起,一点一点进步。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会来后,邓稼先后表情还挺轻松,第一句话是:“没事了”。

这个“没事了“的意思是说,经过他到场观看,发现弹体破裂程度不严重,大部分核材料没泄露,不会对周边地区造成污染,不会对下风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可他自己身体这次却承受了远超人类能承受的辐射计量,这次的经历也是几年后患上癌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1985年8月,北京301医院确诊其为直肠癌晚期。可病中的邓稼先仍忧思着国家的未来。1986年5月第二次手术后的第四天,他就用颤抖的手写条子,要关于国外核武器进展的资料。他置一切于不顾,拼命要完成的是一份向中央报告的涉及中国核武器事业战略决策的建议书。就在他写完最后一笔后,转身对陪在自己身边的妻子说出四个字:死!而!无!憾!这就是民族脊梁!而后来核武器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份建议书的远见卓识,意义非同凡响!

在他病危时,杨振宁先生到医院看望他,曾打趣地问到他得了多少奖金,他回答说:“人民币1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先生有些不信,说:“您不是在开玩笑吧?”邓稼先解释说:“是事实,不是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10000元,单位里人人有份儿。由于人多,单位还垫上了十几万元,才按10元、5元、3元3个等级发下去。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85年首次颁奖,中,没有发过奖状,也没有发过1分钱奖金。”

最后,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伟人吧,国士无双,邓公千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