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四川龙华古镇:至今依然保持着纯朴民风

四川龙华古镇:至今依然保持着纯朴民风

时间:2023-10-20 06:15:37

相关推荐

四川龙华古镇:至今依然保持着纯朴民风

龙华正街上有家专门做豆腐的,天亮前石板街街沿石墩和石磨上已放了几箱做好的豆腐,准备送到市场上去卖。这是老两口每天的劳作和生意。主人家姓彭。本街上人说,彭家豆腐坊的豆腐完全按传统方法加工。老街跟彭家豆腐坊的名声相连而称豆腐街。

赶场天,九点过老街摆摊的已经不少,卖斗笠卖芭蕉扇卖手工小玩意儿绣花鞋或竹篓裝蛋,大簸箕盛小鸭儿,竹篮挑子卖菜秧等,为这古老的石板街新的一天激发出了生机。先去顺河街,走过土陶店、布摊、鱼肆等,就看见了石阶陡起而支撑在上的凉桥。

乡农上下,鱼贯出入。桥内廊顶密密的穿斗梁架,正中由近及远,排排挂满匾额,什么“虹贯霞蔚”“旧貌新颜”、“物华天宝”、“赤虹贯日”、“清风明月”等等,桥廊两厢全是摊点,买吃的用的穿的,如日常杂货、鞋袜衣服、凉粉、煎饼、粽子等,桥上乡农十分拥挤。桥上看龙溪河,河床很宽,但水浅,零星几人在河坝子里浣衣洗菜。

顺河街近凉桥不远处有一石墙拱券门,与新街半妖小巷靠何处的拱形石门一样,本地人叫水栅门。据载,清咸丰元年(1851)在龙华曾设平安营,驻军好几百人,并建有城墙千多米长。这“水栅门”大概就是当时的寨墙遗迹。既近河边,为防水患、匪患(以前水上交通发达时,常有通过水路来侵犯的),老街必然有进出镇街的寨门,求永固而以石材筑就。多少年过去后,营堡已毁,墙坍门存,随便进出无妨,没人再注意它了。

老街上很多卖背篼的。竹背篼编得较粗糙,唯独那背篼的肩袢是用棕毛编织的,很牢实。这肩袢并非已挂在背篼上,而是单独挂起来卖,买了背莞,现给拴肩祥的。街上有几个茶铺,人坐了不少,不过都是围着打牌,几手没人呼茶闲聊。牌的形式像长牌,仔细看比长牌小,图案绘得也较粗疏,是手工做的。本地人说这叫六红牌,有很长历史,大概从清乾隆时期起就有这种玩法了,在整个乐山地区十分流行。

街上做生意的乡客绝大多数嘴上衔的是自己裹的叶子烟。卖叶子烟的人都集中靠街的一头拐角两边墙脚下,扎成小捆的烟叶排放在地上,都是背莞运来集市上的。叶子烟是深咖啡色的或暗褐色、土黄色的,而乡人的衣服则基本上是蓝色或黑色的,戴的帽子是几十年前常见的蓝色遮阳帽,头包帕子不是白色,而是黑色。这种色彩经过几十年的积淀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形象上有了比较沉郁的情感表现,它象征一群人的度日方式可以很封闭很固定地维持很长时间。

距茶铺约10多米处,偶尔瞟到一个深巷—很窄的过道,进去才发现是一个很小的天井。天光从院落顶上可能也就是脚盆那么大的一块敞口漏泄进来。正对过道的房门即堂屋门是三关六扇古式雕花,门前15米处是石板搭的台子,有些倾斜,是老院坝常见的洗衣台。

龙华不少铺面都能由一过道把视线引进它连接的深深院落,很隐秘。进去心境别有不同,特别想坐一会儿,享受那宁静淡泊的居家氛围。一会儿有一个老头儿进来,从屋里出来时手头端了一个碗,他还在院门外做点小买卖,通常是逢场才有些生意。他很爱喝酒,喝寡酒。铺子头有草纸卖,是本地特产,一般手工造,即用竹帘,在槽内捞竹浆,然后在个平台上一张一张覆帘脱纸,再晾干而成。

草纸,顾名思义应该是草做原料生产的。不过龙华的草纸并非草做的,而是竹子。本地盛产慈竹,于是成了造草纸的原料。老街上看到有农民背着重起摞起的刀刀子草纸。“刀”是量词,是指已经裹叠成一卷一卷的草纸。农民说,本地竹草纸,手工的、机器加工的都有。但产纸户的草纸不能像蔬菜、烟叶一样随便拿到街上摆个摊就卖了,而是必须送镇上收购站,再由收购站把一部分草纸批到街上杂货铺里零卖。难怪我没见到市场上农民摆地摊卖草纸。大概这样可以保证衣民造纸有销路,再则也不至于把市场弄烂,让本地资源浪费了。

在市场上从村妇手中买了双婴儿布鞋,是襻扣的,最有趣的是每只橘黄色的鞋帮上手工绣了两只小飞虫,而鞋底上又绣四脚蛇。这里也有卖斗笠的,细竹篾编,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一元钱一顶。去龙华的路坑坑洼洼,晴天长途车不会陷入,却颠簸得很凶。老乡说,现在能通车已好得很了,以前从县城到龙华走路要过河瞠水24次,俗话说“24道脚不干”。尽管这里早在五代时就建了龙华寺,形成聚落已超过千年,明代又在此设驿,但居住于此的人仍“务农尚朴,俗悫而愿”。这种民风在龙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得以延续至今。商业并不发达,乡镇上的土产不可能实现太大的市场价值。这也许正是今日还能感受龙华纯朴古风的原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