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做人两个原则:50以前尽人事全力以赴;50以后听天命顺其自然

做人两个原则:50以前尽人事全力以赴;50以后听天命顺其自然

时间:2021-05-24 15:57:21

相关推荐

做人两个原则:50以前尽人事全力以赴;50以后听天命顺其自然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这段话,相信大家都背得出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15岁是孔子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大家可能会想,孔子怎么到了15岁才志于学,难道15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当然不是。

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可是如果没有到15岁,最好不要立定自己的志向,因为为时太早。

很多小孩子早早就说将来要怎样,那只是讲的好玩,现在15岁正好处于初中毕业,就要做决定,想好以后要学什么。

15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至于学,就是应该明白自己这一辈子要干什么,朝哪个方向去学习,不能再犹豫不决,浪费光阴。

三十而立,一个人15岁的时候确定了志向,然后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大概就可以归纳出自己这辈子的几个原则。

人生原则,这样的事儿在太年轻的时候不可太过坚持,但是到了30岁还没有,那无疑是更可怕的。择善固执也是这个阶段所要尝试和坚持的。

40而不惑,根据30岁确立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然后看成效怎么样,再过十年你才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

40而不惑,并不是说到了40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不过是对个人的原则不惑,对其他的事情,当然还有惑。所以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如果40就不惑了,那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学?

没有迷惑的人是圣人,我们读论语太粗心大意,很多时候只是按照文字去理解,并没有参透理解孔子的本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人到40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人生的风景和所要坚持的原则,应该做到不惑。

人活到50岁,回头一看,会发现自己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非这样不可。其实之所以会这样,都是自己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结果。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100%的责任。

一个人每会变一次,社会的世代交替差不多也是一次。你现在30岁,为自己的50岁负责任,到了50岁就知道不该怨天尤人,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50岁我们就知道一句话,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儿的命,即使证明到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

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个别差异。

世界上的你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人完全跟你一样,这就是个别差异。既然这样,那我们干嘛还要学别人?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命是谁造的?自己照的。自己造出自己这样的命运又能抱怨谁人?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重来。

人生最奥妙的就是你永远没有办法重来,所以60而耳顺。为什么要耳顺?因为这个时候会碰到很多根本不了解你的人,却在你面前指指点点,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会发脾气,不听也会发脾气,那怎么办?

耳顺就是听了跟没听一样。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怎么能对我乱批评又有什么好批评呢?

70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就是自由自在,可是还有约束。不逾矩,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到70岁,规规矩矩几乎已经变成他的生活习惯,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也就可以放心去做了。

孔子把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40岁以前,一个是50岁以后,所以孔子讲了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搞不清楚自己是干嘛的,大概这一辈子也就算了。

孔子讲得很清楚,40岁到50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一个人40岁以下让他上达很难,只能叫他下学,下学而上达;40岁以上的人才有办法上达,上达什么,上达天命,下学什么,下学一般的学问。

孔子最后总结一句话:尽人事,听天命。50岁以前要尽人事,排除万难,不管别人说会不会成功,应该做的就全力去做。50岁以后,要听天命,有这个成功的命,自然会成功,如果没有,也不强求,凡事随缘不攀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