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李叔同辟谷参透人生真谛 出家为僧 临终留下4字玄机

李叔同辟谷参透人生真谛 出家为僧 临终留下4字玄机

时间:2023-08-21 13:34:00

相关推荐

李叔同辟谷参透人生真谛 出家为僧 临终留下4字玄机

李叔同他集诗词、音乐、话剧、书法篆刻等艺术成就于一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为中国近代的艺术界、教育界、文化界和宗教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嚼不尽的精神食粮。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经常活跃于文人雅士之间的人,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出家。

李叔同和佛教的渊源在小时候,李叔同在谈到他出家的动机时也曾说:“年七八岁,即有无常、苦、空之感,乳母每教之以为非童年所宜。……母殒,益觉四大非我,身为苦本。其后出家虎跑,全仗宿因。”

可见,从儿时起,他便耳濡目染,在乳母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就已感生老病死、人生无常,生母去世后,更是内心孤独无可寄托。

于是李叔同常常去寺院辟谷,让自己的精神焕发,这一辟谷就是七天,结果李叔同开悟了,李叔同觉得人生艰辛,百年浑如一梦,不如出家为僧,修来世,渡众生,所以李叔同毅然选择了出家为僧。从此一代才子成为了弘一法师,他出家的那一天(农历七月十三)也正是大势至菩萨的生日。

弘一法师在临终之前留下4字玄机,这四个字便是“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一生写字规矩,但是最后这4个字却如同孩子笔记,有人说弘一法师欣慰的是自己解脱了,而他痛苦的则是众人都被功名利禄所左右,都在痴迷的追求那些虚妄的东西,而不懂得寻找真我,寻找一个真正的我。也有人说,这是弘一法师的返璞归真,到现在也是众说纷纭。

弘一法师留给后人的思考,不止于此。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你不应该要求事情发展成完美的样子,你也不该要求自己变得完美。因为根本不可能发生,你还会把自己折腾的很累。弓不可拉太满,须知留余地给他人以立足,给自己以转身。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意思就是,待人接物的时候要放宽心,在做人这件事上还是要脚踏实地,锱铢必较。清代思想家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的言论。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时时设身处地,理解别人。

做人,太精则无路,太苛则无友。但是,这种精神不应该放在自己身上,对待自己越苛刻越好。俗话说得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

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多了,回忆也就多了,过去的遗憾、苦楚,留在心间,就像那解不开的结,越动,越错。放下执念,心不起,身不动,口不乱言,方是福气。

说话,看着很简单,但是做到会说话很难,人们常说“两年学会说话,一生学会闭嘴”,说话不在交谈了多少,而是你说出的话能让人信服,在于精。

李叔同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作为艺术家,他是五线谱运用的第一个中国人,作为僧侣,他是苦修律宗的得道高僧。

阅读他的禅语,你会发现他在寻道之中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读《李叔同传》,你会发现他每一个阶段都是传奇,在阅读关于他一生时时常会有似坐过山车般的快感。

不同于传统的人物类传记,只是按照时间脉络书写他人一生。该本传记则更像在看一本精彩的小说。

也许是因为李叔同的一生本身就足够精彩,所以在阅读之时也时常会随着他命运之轮的转动,自我心境也跟着起伏。

对于那些深陷困境,只懂得停留在过往的阴影中,满嘴抱怨之词的人来说,不妨学习一下弘一大师面对烦心事,努力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的正面态度。

阅尽世间万本书,不如读懂一本《李叔同传》。

李叔同禅心人生¥19.7当当购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