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菊儿胡同改造者吴良镛院士: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

菊儿胡同改造者吴良镛院士: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

时间:2019-12-22 05:27:54

相关推荐

菊儿胡同改造者吴良镛院士: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

【图文由“中国科学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众号原创,转发请申请授权。】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清朝时无数达官显贵曾居住其中。菊儿胡同位于其东面,20多年前,菊儿胡同是北京旧城一个积水、漏雨、危房的典型地区。因为建筑密集,许多家庭没有日照,近80人居住的院落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厕所还在院外,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198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受邀对菊儿胡同操刀“动手术”。他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了居住区的“有机更新”与“新四合院”的设计方案。

1987年,菊儿胡同一期工程开工典礼

按照这样的思路,菊儿胡同的改造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的特点,以通道为骨架,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重视邻里情谊的精神内核。

菊儿胡同改造第二期设计图纸

菊儿胡同的楼房只有3层,却容纳了相当于商品房5层楼的人口。建筑群有着南国建筑的明朗色调,粉墙黛瓦,而不时出现的暗红色,暗示着这里是皇城脚下,实现了与北京旧城肌理的有机统一。

改造后的菊儿胡同(图片来源于中国网)

吴良镛在胡同改造中的理念,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

1992年,吴良镛因“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93年又获得联合国“世界人居奖”。

改造完成后,吴良镛教授发展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菊儿胡同既是其在规划实践上的巅峰之作,又是他学术道路上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人物小传

吴良镛(1922.5.7- )江苏省南京市人,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1944年吴良镛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良镛长期从事建筑与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和学科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1999年负责起草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第一部宪章《北京宪章》。

他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先锋等国内外奖项和荣誉称号。

为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爱国之情和创新之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策划开展了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目前,吴良镛院士的故乡南京正在办展中,7月1日-21日,南京科技馆等待你的到来~~~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筑梦人生》,光明日报

2. 《人居理想 科学探索 未来展望》,《人类居住》杂志

3.《菊儿胡同,摇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吴良镛整治北京胡同的成功范例》,《中国建设信息》

4. 《菊儿胡同试验的几个理论性问题——北京危房改造与旧居住区整治(三)》,《建筑学报》

5.《吴良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谋万家居》,清华新闻网

6.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