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海福东西部协作扶贫 携手同行共筑小康梦

海福东西部协作扶贫 携手同行共筑小康梦

时间:2023-09-27 04:37:11

相关推荐

海福东西部协作扶贫 携手同行共筑小康梦

中国网11月28日讯 在广州市海珠区和贵州福泉市构建对口帮扶合作以来,始终坚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夯实基础、民生优先、优势互补”的原则。立足海珠区所能、福泉市所需,两地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帮扶活动,不断深化工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突出帮扶重点,推动形成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新格局。不断推动福泉的脱贫攻坚工作,对口帮扶取得了实效,东西部扶贫协作之花在福泉大地傲然绽放。

高层重视 扶贫协作推动有力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连,有一种牵挂叫海福情深。

海珠区与福泉市开展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以来,两地党政企代表团多次互访交流,对扶贫协作重点、难点、要点工作进行深层次磋商,建立健全了扶贫协作长效机制。双方成立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签署了《-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其他协议共6项;制定了《广州市海珠区·黔南州福泉市对口帮扶五年行动计划(-)》《福泉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双方实现215人次互访交流。

8月21日,广州市海珠区委书记马正勇率海珠区考察组到福泉市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10月24日,福泉市成功输出贫困劳动力赴广州市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11月13日,海珠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福泉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11月14日,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庄承汶率辖区内部分企业代表到福泉市召开村企结对帮扶座谈会,就结对帮扶工作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和交流。

山重重,水重重,海珠与福泉相隔1000多公里,山高路远,海珠区的各级领导不辞辛劳,一次又一次的莅临福泉调研指导工作,时刻关注着福泉的未来,关心着福泉的发展。海珠、福泉两地共同凝聚合力,为打赢脱贫攻坚倾情牵手。

陆坪镇翁羊村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与广州市海珠区石溪村开展对口帮扶,建立了“党员齐共建,携手奔小康联络点”,充分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石溪村的领导,曾多次到翁羊村来开展调研,对翁羊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帮扶。并积极的组织发动石溪当地的爱心人士,对翁羊小学23户贫困学生进行捐助,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更好的完成学习计划。还对没有劳动能力、经济能力的困难群众进行帮扶,帮助他们完成“五改五化”、治理环境美化村庄。

福泉的脱贫攻坚,既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自结对帮扶以来,来自海珠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爱心源源不断地输入福泉。

项目落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海福两地产业合作坚持“所需”与“所能”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因地制宜,突出精准。近年来,福泉市通过“互动教学”、“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服务跟踪”等多元化培训方式,群众职业技能水平和发展能力等到了实质性的提升,但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等形势依然严峻,培训与就业服务链不长问题依然存在。初,在与广州市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对口帮扶活动的契机下,福泉市6月成功引进贵州华蓝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落户福泉,主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工作。

通过贵州华蓝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以“政府+企业”、“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搭建起政府扶持、企业培训、就业跟踪的一体化平台,改变为培训而培训单一模式,将培训与就业进行深度融合,达到培训是手段、就业是目的目标。不仅解决了群众培训找工作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找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让群众工作无后顾之忧,有利于群众长期稳定就业脱贫致富,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华蓝人力资源公司落户福泉数月来,根据福泉市贫困劳动力培训和就业需求情况,通过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合展开手工技能培训为主,其他技能培训为辅的培训工作,并与全国各大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提供数百种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已经培训近400人,结业人员中90%以上都能通过后续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着力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技能低、难就业等问题。

贵州华蓝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经理说,下一步,公司还针对精准扶贫建立“好工快聘”平台,除了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后续的跟踪问题,比如在哪工作、收入情况、是否有劳动纠纷等,在平台上都有体现,有利于做好后续的跟踪服务。

福泉市仙桥乡是一个种植火姜历史悠久的地方,虽然对火姜种植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种植以散户为主,销售以零售为主。传统火姜具有性辣、汁多等优质特点,由于技术的劣势,难以形成产业链以及实现姜的附加值。广州市海珠区领导也时刻关心关注着福泉的发展,曾多次不远千里来到仙桥乡深入考察调研,帮助仙桥乡解决这一困难。最后提出了“火姜发展深加工提质促销”助推仙桥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攻坚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海珠区为仙桥乡捐资70万元,建立仙桥乡火姜深加工项目,以生产姜粉为主,成为实现传统火姜提高产业价值、推向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用活了仙桥“双订单”产业扶贫保障发展机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方式,鼓励群众发展火姜种植,双订单“以产定销、以销促产”为他们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将实现对仙桥大花水村深度贫困家庭对象70户利益连接保障年户均保底500元分红,辐射带动全乡350户火姜种植户家门口发展产业,保障600余亩火姜产销提质增收,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时下,正值火姜丰收的时节,姜农们也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因为姜价低、销路难等问题不再是他们需要忧愁的了。

人才援助 智志双扶齐攻坚

扶贫先强智,人才是关键。在海珠扶贫协作工作中,两地积极开展干部人才交流,为福泉市脱贫攻坚大局储备人才资源,架起了两地深化交流合作的桥梁。

在仙桥乡卫生院的问诊室里,来自海珠的医生高浩森正在询问着张大妈的病情。“哪里不舒服呀?”“我给您量量血压。”

狭小的接诊室,在严寒的冬日里显得更外的暖心。一个月前,高浩森离开了妻子和仅5个月大的孩子,独自踏上了来福泉的帮扶之路。自从高浩森来到仙桥乡卫生院后,凭借高明的医术,他迅速成为了街坊口中的专家。大家都说那个外地来的讲普通话的医生看病准,用药也准,病好得快。高浩森从医数年,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心血管、呼吸、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仙桥乡卫生院的医生们经验不足,遇到什么疑难杂症都会叫他去把脉问诊。

他来的时间不长,可是做的事情可不少。刚开始发现卫生院的医疗相关制度及流程方面是欠缺的,立刻就跟福泉市卫计局和广州那边的医院进行交流,根据仙桥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完善的医疗工作制度。仙桥地处偏远地区,离市区远,路途不便,有部分需要系统治疗的病人得不到应有医疗服务,他与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们共同组建了仙桥卫生院住院部,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住院治疗,还积极的开展了中医门诊,为群众提供了一项传统医学服务。

他平时积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把广州那边较先进的一些诊疗知识带过来,给经验不足的医生们培训,教他们如何诊断、如何看检查的片子、如何开处方等,他不遗余力的为同事们讲解这些知识,解答疑惑。同时,得知仙桥的学生对卫生健康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他多次组织到学校为学生们开展各种健康知识讲座。

在福泉市第二小学挂职校长助理的谭耀沛也是海珠区来福泉的帮扶干部。这是他第二次来福泉进行帮扶了,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去年的四月份广州派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黔南州挂职支教帮扶,但是只来了福泉三个月,他总觉得三个月的时间太短,还来不及为福泉的学生做点什么,就回去了,心中难免留有遗憾。支教帮扶结束后回到广州,刚好广州又要组织到福泉来支教,他抓住机遇,再次请缨,又一次到福泉二小。

第二次的到来,让他更有规划和思路,就如他所说的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了,那就是让更多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为福泉的教育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他积极投入到帮扶中,帮助福泉市第二小学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帮助学校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各种教学教育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广州的资源促使骨干教师前去学习与培训。他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师表,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主动拿出2500元的工资,奖励那些品学兼优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

他的到来让福泉二小的学校管理、教研水平、教育教学等都有所提升。

这些帮扶干部,他们始终用切身行动来解答自己对帮扶的理解,始终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他们俯下身子真帮实扶,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探索、甘于奉献,与福泉的全体干部职工携手并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通往幸福小康的路上,用他们的力量不断支持着推动着福泉的发展。

跨越千里,海福情深。东西部扶贫协作,让海珠区与福泉市凝聚了跨越千里的亲情。两地在越来越紧密的交往中,共建帮扶大格局,奏响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合唱。

(罗芳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