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学习《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学习《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时间:2023-10-17 14:52:52

相关推荐

学习《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读:自西周立国以后,一直采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代表的封建礼法制度,由于当时的贵族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因而他们都有很多儿子,其中正妻生的大儿子叫做嫡长子,他具有对家族财产和政权的绝对继承权,正妻生的其他儿子被称作次子,而妾生的儿子被称为庶子,他们都无权继承家族事业,经过数百年繁衍,这类人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被称为“士”,与封建主相比他们都是贵族,但他们没有固定财产,也没有统治权,但他们有文化有本事,与平民相比他们虽无治权,但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以及商鞅和韩非都是出自这个群体。

所以,《论语》中第一段就是针对“士”这个阶层讲的,夫子认为作为一个士人,应该具备三个理想,并把以实现理想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其中理想一,就是要实现学以致用,要以自己所学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理想,这也是孔子终其一身的追求。理想二,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谈经论道,相互砥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理想三,能够启蒙和教育他人,使自己的学问和主张能够发扬光大,这也是孔子为什么要兴办私学的原因。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道生。考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解读:孔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诊断书是人与人之间缺乏爱,因而他给那个时代开出的药方就是仁,孔子认为“仁”的根本就是孝敬父母和尊重兄弟,因为,他坚信一个在家孝顺父母的人,一定不也会尊重师长,不会犯上作乱,因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一个在家能和兄弟和睦相处的人,出门也会和他人和平相处,他同样也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样推己及人,那么世界就可以充满爱,天下也因此而太平。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读:满嘴花言巧语的人和满脸装着和善讨好别人的人,是不具备仁爱之心的,因为花言巧语的背后是要从他人身上得到好处,伪装和善和讨好别人同样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所以这样的人只爱自己,不会去爱他人,他所表现的就是假仁假义。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读:每天检讨自己的行为,第一,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里强调忠诚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第二,检查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这里强调以诚相待才是朋友间交往的基础,三,检查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这里强调学习应当用心去反复推敲老师传授的知识。如果每天都去督促自己不断地自我完善,那么假以时日,人的境界就会大大提升。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解读:治理一个大国应当谨慎地对待民事,对民众要以诚相待,应节约用度,以免用重税压榨民众,在使用民力时要注意农时,以免耽误农事,继而影响民众的生活。此节是讲国家该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孔子认为国家推行仁政,就可和民众和谐相处,国家用谨慎对待民事,节约用度和不耽误农时,来体现对民众的仁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