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当一个人拥有了成长型思维 苦难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而已

当一个人拥有了成长型思维 苦难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而已

时间:2023-12-27 03:07:46

相关推荐

当一个人拥有了成长型思维 苦难对他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而已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在豆瓣评分为9.1分,算是一部经典美国影片。在影片中,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先后经历了失业、妻子出走、被房东赶出出租屋、收到法院的强制缴税通知单、带着五岁的儿子睡卫生间、每天排队领救济的窘迫日子。

但是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克里斯.加德纳并没有向生活低头,反而越挫越勇。他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向别人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使出自己全身的力气拼命努力。

最终,他在一家股票公司的二十几个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个最终留下来的实习生。他用自己的坚强意志为自己和他的儿子赢得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底气和信心。他没有被苦难打到,他战胜了苦难。那么我们每个人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做呢?

最近,在家里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我又重读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第二次读这本书,很明显跟以往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一次的阅读过程中,读出了史铁生先生对于苦难的更深刻的理解。他说:“只有想明白了死,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他对于苦难的态度和看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

生活大多数时候是苦的,如果想要生活的满足和幸福,就要我们自己把苦难内化掉。而且,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态度直接决定我们是否可以打败苦难,走向成功。

《肖生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被人陷害进入监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沦落为真正的囚犯。在监狱里,他展开了一段漫长的自我救赎之路。他和监狱中的“权威人物”瑞德刻意拉近关系,让瑞德帮他弄到了一把小的鹤嘴锄。之后,安迪又弄到了一幅影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自己牢房的墙上。此外,他还利用自己精通的财务知识帮助监狱长诺顿洗黑钱。最终,他利用那一把小的鹤嘴锄和那一幅画成功越狱。

原来在监狱的二十年,安迪每天晚上都会用那把鹤嘴锄在自己的牢房墙上挖地洞,天亮以后再用海报将洞口遮盖住。就这样,他用的时间为自己挖出了一条通往自由世界的路。并且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第一页写到“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另外圣经里边还有个挖空的部分,用来藏挖洞的鹤嘴锄。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希望“,但是透过希望我们也看到了主人公安迪在面对”牢狱之灾“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这就是一个在苦难之中寻找希望的经典人生案例。

《我与地坛》中的作者史铁生先生就是在苦难中活下来的代表人物之一。作者在自己的21岁的时候双腿被截肢。在双残废的最初几年,他找不到工作,生活也没有出路,他一度很颓废,总是一个人跑去地坛。他在那里逃避现实,他觉得那里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但是在他日复一日去往地坛的日子里,他开始思考死的问题。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所以,他开始安心思考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在关于如何让活下去的这件事情上,他开始学着接受苦难,学着自我救赎。最终,他打败了苦难,他用思考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走完了一生。

在书中,作者对于苦难的认知,从刚开始的逃避,到后来的接受,我认为可以总结出3点关于如何面对苦难的建议和方法:1、想清楚生死的本质;2、接受苦难; 3、找到自我救赎之路

这三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面对苦难,在苦难面前想明白生死的本质问题;坦然接受生死这两件大事以后,学会接受苦难;在苦难之中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并通过自我救赎不断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1、 想清楚生死的本质

作者在双腿被截肢以后,最开始的态度是逃避。但是到后面他透过苦难的表面想到生死的问题,他想明白了死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都不会错过的事,所以他决定活下去试试。在他想明白生和死的问题后,便有了想要活下去的欲望。想明白了死这件必然的事以后,也就能够心安理得的继续活着了。

这就像是我们天天早起熬夜学习准备考试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前面还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等着我们,这时候我们会不会稍微轻松点呢?甚至忍不住期待后面那个漫长的假期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所以,面对苦难,我们首先应该想清楚苦难背后的实质性问题,我们应该找出苦难背后的真正主导者,那就是生死的问题。当我们想明白生死主宰一切的时候,那关于切肤的一寸苦难又有什么可以逃避的呢?

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活下来吗?我们应该活下来试试这苦难里的生活到底有多苦,会不会把苦熬成甜。我们应该趁自己在还可以选择生死的年纪选择好好活着,甚至给自己一份期待,看看这个世界上会不会有奇迹发生。

2、接受苦难

我们只有在想清楚关于生和死的问题之后,才有可能更豁达的接受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先后顺序问题。

作者在想清楚关于生死的问题后,坦然接受了命运丢给他的苦难。他明白,既然选择了好好活下来,那么接受苦难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我们还能够以区别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吗?假如所有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么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所以,世界需要差别,需要残缺来映衬健全的可贵;需要丑陋来加深漂亮的重要性;需要贫穷来彰显富贵的优越感,需要一切不幸来体现幸福的意义。

那么苦难的存在也就是合理的。唯一能够跳出苦难这个怪圈走向明朗的途径就是接受苦难,接受苦难带给我们的一切后果,并且尝试去改变它。

《风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丽丝,她的童年就是一部苦难史,父母酗酒,经常吵架,后来母亲因为吸毒染上艾滋病而去世,父亲被关在疯人院。

从此好像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她一个人,没有人陪她同行。

她的母亲去世那天,她躺在母亲的棺材上久久不愿离去,她想起自己凄惨的家庭、颓败的生活、迷失的母爱。以后要怎么办?以后就是她一个人了,一个人在这个世上踽踽独行。

但是在母亲去世后几个月,她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生活,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丽丝在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那一瞬间,她就已经开始学着接受苦难了,她开始在心里接受母亲死去的事实,开始接受父亲被关进疯人院的事实,开始接受从此自己孤单一人的事实。

只有接受了这些苦难,她才能从苦难的悲痛里走出来寻找新的出路,她才能够让自己有精力去思考以后的路。

所以,唯一能够摆脱苦难的办法就是接受苦难,放下苦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往前走。

3、找到自我救赎之路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跨越苦难,那就一定要在苦难的日子里为自己找一条出路,找一条足够可以遮蔽苦难本身的出路。

作者在接受了这日复一日的苦难以后,开始思考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如何活下去,就是要为自己找一件事情做,好让自己从苦难的自我悲悯中走出来,把注意力放在那件事情上。

作者确实找到了一件事情,而且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情,是自己主动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情,他开始尝试写作了。

作者写作的最初萌芽诞生在那间和朋友一起欢闹的特殊病房里。白天朋友们来病房里看他,陪他一起嬉戏打闹、探讨世界。晚上朋友们走了,自己一个人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开始想写点什么。自此,他的写作萌芽开始了。

自从开始尝试写作以后,他就真的写出了一条通往自由世界的路,他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了一条路。他的文章开始发布在一些报刊上,他也写出了很多作品。他成为了一名作家。

他通过写作找到了自己的救赎之路,至此一生,他都在写作中度过。他用纸和笔救了自己,他用自己内心的力量救了自己。

正如前面提到的《风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丽丝,她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苦难之后,开始学着接受苦难,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路。她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就像她在影片中所说:“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最终她选择了读书,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她的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帮她冲破命运的束缚。她开始进入一所私立高中学习,她在生命的选择中,走向了学习那条路。

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又借助《纽约时报》的助学考入了哈佛大学。她的生命充满了奇迹。她成功了。

丽丝,在她生命最黯淡的时刻,她选择了读书。自此,读书这条路在她眼前越走越亮,越走越宽阔。

她通过读书成功跨越了苦难,完成了自我救赎。

最后再回到这本书,通过对《我与地坛》这本书的再次解读,我感受到了作者在人生面对重大撞击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那股强大的生命力,他正是通过接受苦难、跨越苦难,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概念:成长型思维模式。它的具体特征是指: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哪怕是在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也能够坚持下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磨难中更加茁壮成长。”

无论是史铁生先生,还是《风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丽丝,或者是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他们都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一类人。他们面对苦难,都是选择接受、改变、自我救赎。

所以,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让我们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再坚强一点,能够直面困难。

就像奥普拉在她的书《我相信》中说的那样:“我坚信,所有的障碍都有意义,能否敞开心扉从这些挑战中学习,就是成功与被困之间的差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