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学习书法都喜欢号称“宗法二王” 但为什么学习王献之并不多呢?

学习书法都喜欢号称“宗法二王” 但为什么学习王献之并不多呢?

时间:2021-08-18 02:36:36

相关推荐

学习书法都喜欢号称“宗法二王” 但为什么学习王献之并不多呢?

千百年来,纵观历代书家成功经验,实际情况却是:取法王献之(小王)书法的比其父王羲之(大王)的还多。

且不说齐梁间便有:“比世皆尚子敬(献之)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钟繇),于逸少(羲之)亦然。”(陶弘景《与梁武帝论文启》之评价。梁代袁昂《古今书评》则更作了比较:“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显然鼎能者并不超过冠世者。除此,还有史料记载,谢灵运、羊欣、王僧虔、欧阳询、虞世南、孙过庭、苏轼、米芾等等都在王献之书法上下了很大工夫。

王羲之七子都善书,但王献之却是其中最禀天赋、最具反叛精神、最有创新意识的一位。早在十五六岁时他便建议乃父:“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大人宜改体”(张怀瓘《书议》。他的建议,也是他的创新实践之路。他把行草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王羲之创造的新体,又经过他的发展变成为笔迹流泽、婉转妍媚的新体载。这种行草书体,流便简便,可草可行,随意而书,并能表情传神,正是东晋以来书家所追求的一种新的书体风格。

王献之是在古质向今妍的转变中,走在最前列的人。后来自晋末六朝至唐宋,书家们都崇尚这种新书风,使王献之更加名声显赫,成为书史上唯一能与父子并称“二王”的第一人。

王献之书法墨宝,经历了桓玄失败与萧梁亡国两次灾难,损失非严重。到了唐期初年,虽经唐太宗尽力收藏。但因他褒羲贬献,致使王献之书法有的被隐去名字,有的被改作他人作品,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造成认为学习王献之书法少的认识,是今人限于见识、眼力、修为,或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等因素所形成的误区。其实古人宗习“小王”者,并不比“大王”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究其今人绝少习“小王”书法的原因,最主要是资料太少,又为其父名所掩,且“二王”书迹莫辩,不如习“大王”省事。现存王献之作品,大多为摹本和刻帖本,墨迹有草书《鸭头丸帖》、行书有《地黄汤帖》、《廿九日帖》等;刻本有楷书《洛神赋十三行》;刻帖有《淳化阁帖》九、十两卷,《宝晋斋法帖》七、八两卷等。

王献之书法中古质而今妍的书风,创新、叛逆、开拓之精神,莫不与当代暗合?忽视王献之书法,不能不说是当今书坛的巨大缺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