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爱 是“如他所是” 非“如我所愿”

爱 是“如他所是” 非“如我所愿”

时间:2018-09-02 20:56:29

相关推荐

爱 是“如他所是” 非“如我所愿”

《当我遇见一个人》是著名心理学家李雪,写的关于母婴关系的一本书。

她用平易近人的口吻写出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很多的这些关系上的问题。如果你不是一个母亲,那么通过这本书呢,你也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童年,了解到自己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你妈妈当年对你的做法对你现在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你是一位母亲呢,那么你看这本书你就会更好的理解你和你孩子之间的关系,一些怎么样更好的抚养和教育你的孩子。

通过觉察看见自己

有些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没有边界感的,所谓边界感就是“你是你,我是我。”还记得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吗?就是因为它没有边界感,所以才亲手制造了自己的悲剧。因为没有边界感,她把别人家当做自己家,结果最后被人拐走的时候什么帮助都没有得到。因为没有边界感,她一遍又一遍的向别人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企图向别人求得一点认同和原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的选择来决定的。因为没有边界感,她最后也只能惨死在凄凉的漫天风雪中。

父母可能会把孩子当做他自己,把他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他没有把他的孩子当做一个人来看,而是一件物体。而这些物体要为他带来面子上很多东西,要任他摆布,所以他就不会去看到他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他自己很难找到自我。 从一个具有功能价值的物体到一个有实实在在存在感的人,要有一双能够饱含深情的看见我们的眼睛。童年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曾经用这双眼睛看见过你,那么你就会有存在感。

小的时候对我们最重要的人就是妈妈,如果妈妈是能够看见孩子的人的话,那么孩子也也会在成年之后少一点痛苦,如果妈妈能够通过觉察看到自己孩子之间的区别;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是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是孩子的感受;能够看见他对孩子身上很多的做法,是由于自己身上的一些匮乏,那么这就是亲密的前提。时时刻刻的觉察自己,不要活在无意识之中,受到无意识的牵引。

童年的沟通模式决定未来的关系模式。

有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些犯罪的孩子,只是由于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经常就会对他们亮,你就是一头猪经常德来骂他们、批评他们,所以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因为这样的沟通方式,所以,成年后,当年的伤痛依旧在那里,伤害着他们的心灵。

作者在书中提到,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共振互动型,以母亲为中心型,无关反应型,情感逆转型。共振互动型是最理想的情况,孩子会非常有同理心、也会有存在感。以母亲为中心,会让孩子形成假我,假我是建立在母亲的感受之上的,他无法跟人产生真正的关系。无关反应型是指对孩子的举动做出不相关的反应,忽视孩子关注的地方,这样的孩子会有一种比死亡还痛苦的感受。最后一种是情感逆转型,这样的父母是反人类情感的,看到美好的事情就会冲上去扼杀,真的太可怕了。

如果你的父母是以上四种的其中一种,你看见了自己,如果有伤害,请好好地疗愈自己。

从内在和外在让自己觉得自己值得拥有一切最美好的事情。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想要获得你要的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值得拥有爱与美好的,虽然童年的创伤会让你有匮乏感、不值得感、不配得感,但是长大后,一切可以通过自己来获得,摆脱掉父母当年的伤害,和自己和解,甚至和父母和解。

如果父母总是在你的面前强调钱的来之不易,那么孩子也会得到这种匮乏感,长大后和金钱的关系也十分地困难。金钱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呢?是自由。如果一个人跟金钱的关系太差的话,那么,他的个人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定要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我值得,通过好好花钱来提升自己的值得感和配得感。买自己怦然心动、一见钟情的东西,遇见了一定要立即买下来,不要迟疑。去一些纯粹的地方,比如大自然滋养心灵。总之,提升自己的配得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雪,一个温暖而尖锐的女子。这本书剖析了原生家庭和童年,如果还有很多对自己的疑惑,翻看这本书,对这方面的理解会有帮助。

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