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儒家学者孔仲尼 一代教育家孔子的一生

儒家学者孔仲尼 一代教育家孔子的一生

时间:2022-08-25 01:25:01

相关推荐

儒家学者孔仲尼 一代教育家孔子的一生

在当今时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许多学生为了缓解考试的焦虑,在考试之前会去“拜孔子”,通过跪拜或者是供奉孔子像的方式,来祈求自己能够考的一个好成绩。曾经出现过一个新闻:某高校期末考试之前,校内的孔子像被许多学生祭拜,贡品五花八门,实在令人莞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孔子与考试又有什么样的渊源呢?小编就来与大家一探究竟。

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可谓是家世显赫,但孔子的生母是妾室,地位不是很高,后来他幼年丧父,他的母亲遭到了正房的驱逐,于是带着他和他的庶兄弟搬到了曲阜居住,生活极为清贫。这样的生活锻炼了孔子的意志,为他日后讲学的艰苦生活奠定了基础。生活的贫苦并不能影响孔子对于知识的热爱,他在十几岁时就下定决心研究学问,并且日渐有成。

苦难使人成长,不错,孔子跟随母亲生活艰苦,磨练了他的意志,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这也是他能够在学术上取得瞩目成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有的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很容易就想到了放弃,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经过这样的锻炼,没有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我们害怕吃苦,害怕走出舒适圈,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但是真实的世界是不会这么简单地,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刻存在,我们要能吃苦,敢吃苦,走出舒适圈,勇于锻炼自己。

在孔子二十岁时,他当上了人生中第一个官,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但也是他为官之路的开始。他学识渊博,开办了自己的私人学校,等到了三十岁时,已小有名气了。后来鲁国战乱,孔子逃到了齐国,他的才华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他在齐国也学习到了许多不同的文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但是树大招风,孔子这样大出风头,自然会引得同僚的嫉妒,他为了躲避灾难,又回到了鲁国。

在同一个竞争体系之中,相同地位的人自然会表现的有优劣之分,表现好的人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认同,表现不好的便由此产生了嫉妒之心,当我们遇到不如别人的情况时,不要忿忿不平,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任官,他慢慢地积累了很多为人处世治国理家的道理,也收了不少弟子,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影响不小。后来鲁国的统治者沉迷美色,无心朝政,孔子与他的矛盾越来越深,终于,在他五十五岁时,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他首先到了卫国,卫国的国公给予了他很高的俸禄,但是却没有给他什么实际的官职,本来当时的时局就不稳定,各个国家之间勾心斗角,孔子不被重用也是情理之中,再加上后来有人进了谗言,卫国公就更加怀疑孔子,并且派人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孔子见状,果断的离开了卫国。

孔子其实是很高傲的,饱读诗书使他比常人更加明白礼义廉耻,当他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时,有人能够接纳他,给他很高的俸禄,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他感受到了对方的怀疑,他性格中的清高使他不能够委曲求全,于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

他的游学之路注定不会顺畅,在没有什么能够比乱世之中的文人更加艰辛的了。他一路颠沛流离,有好几次都险些丢掉性命,在这些困顿的日子中,唯有知识和信仰支撑着他。最终,孔子还是回到了他的故乡:鲁国。在治理鲁国的日子里,孔子极大地展示出了他的政治方面的才能。不仅如此,他还对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真办学,打破了教育的垄断,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

最终,孔子于七十三岁时病逝于鲁国。

孔子的一生可谓是十分波折,他的主张在他生前并没有受到重视,在他死后,人们才慢慢挖掘到了其中的价值,所有的赞扬和称颂,他都没有亲耳听到。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只有他坚持主张礼乐,不论正确与非,在别人看来就是不合时宜。他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仰,无论处于什么样的逆境,都矢志不渝,他的努力最终没有白费,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他的思想,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