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科研简讯:打磨“高效”课堂 绽放“别样”精彩

科研简讯:打磨“高效”课堂 绽放“别样”精彩

时间:2019-03-25 16:22:55

相关推荐

科研简讯:打磨“高效”课堂 绽放“别样”精彩

教研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本学期开始,我园“美善文化”课题组在集中式理论学习过程之中谋新思变、达成共识,革新了教学课例的研究模式,采取“两两结伴、同课同构”的教研模式,不仅在集体备课上优化了“共享资源”,而且在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上发挥了最佳功效:针对共同的教学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让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整合,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统一的方案设计和教学流程,使用共同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由“A教师、B教师”根据个人素养,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备课——集众人之智慧,上课——展个人之风采,反思——聚集体之精华,旨在“同课同构”教学研讨的过程之中,促使共同执教的青年教师和所有参研教师笃行思变、固本谋远,构出“新颖”视角,打磨“高效”课堂,绽放“别样”精彩,让教育思想、经验和智慧在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共享共生中尽情绽放!

第一组

感性与理性互融互补——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

第一研教学研讨,全体参研教师重点关注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的美善选材、教学流程和师幼互动等方面是否科学和规范?王恺怡和李滢颖老师将集体备课中推敲并形成的美善教学预案分别在大一班、大二班进行“严谨实施、规范执教”,共同验证了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集体备课的选材适宜性和流程规范性,因势利导地萌发了大班幼儿的同伴情谊和感恩之爱。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大家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进行客观评价,希望两位教师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据此提升大班歌唱活动的教学质量。

王恺怡老师执教《我爱你》第一研

李滢颖老师执教《我爱你》第一研

第二研教学研讨,全体参研教师着重观察并记录两位执教教师的“核心提问、师幼互动、情感渲染”,寻找并发现两位执教教师的性格特征和教学风格(理性、感性)给予不同班级幼儿带来的“视听感受、情绪体验、学习效果”,并从中搜集和整理两位执教教师的优点和亮点,为全体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可吸纳”的教学范例。但是,在针对两位执教教师在大班歌唱活动中存在的“随机教育问题、临场经验不足”也提出针对性、指向明确的诊断意见,同步提醒本园其他青年教师注意规避类似问题、顺势积累关联经验、提升师幼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本园1-3年青年教师的反思学习与互促发展。

王恺怡老师执教《我爱你》第二研

李滢颖老师执教《我爱你》第二研

第一轮集体备课、教学探讨和课例诊断

第二组

严肃与活泼相融相生——小班创意美术《小鸟的家》

第一研教学研讨,全体参研教师重点关注小班创意美术《小鸟的家》的艺术选材、重难点预设和师幼互动等方面是否科学和合理?钱海峰和杨赛男老师将集体备课中推敲并形成的教学预案分别在小一班、小三班进行“规范教学、谨慎实施”,共同验证了小班创意美术《小鸟的家》集体备课的选材适宜性、设计可行性和教学有效性,有的放矢地提升了小班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助推了小班幼儿的美善情感发展。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大家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希望两位教师努力做到“严谨执教(严格执行教案)、生动实施(灵活开展师幼对话)、智慧讲评(巧妙评价幼儿作品)”,有条不紊地提升小班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步提升小班幼儿“珍惜自然环境、关爱自然生命”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钱海峰老师执教《小鸟的家》第一研

杨赛男老师执教《小鸟的家》第一研

第二研教学研讨,全体参研教师聚焦观察并规范记录两位执教教师的“核心提问的达成度、作品讲评的合理尺度、师幼对话的默契程度”,寻找并发现两位执教教师的性格特征和教学风格(严肃、活泼)给予不同班级幼儿带来的“主动学习氛围、美善情感浸染、自信心和成就感”,并从中搜集和整理两位执教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全体参研教师明晰了“二次探索与操作”的美术教学流程(教师的教)和“创作从模仿开始”的学习路径(幼儿的学)。与此同时,针对两位执教教师在小班创意美术活动中存在的“延迟回应幼儿、缺乏讲评经验”等技能不足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顺势提醒其他参研教师注意妥善处理好此类问题,据此助推了本园全体专任教师的自省学习和协同发展。

钱海峰老师执教《小鸟的家》第二研

小二班幼儿作品《小鸟的家》

杨赛男老师执教《小鸟的家》第二研

小四班幼儿作品《小鸟的家》

第二轮组内研讨、教学诊断和课例评析

优秀的团队是推动个人快速成长的重要力量。教学反思与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获得专业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本学期我园组织的二次“同课同构”课例研究活动,4位青年教师在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帮助下,精心预设教学方案,谨慎推敲教学用语,积极反思教学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吸收同伴的优点,努力做到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与此同时,我们借助“同课同构”的研究模式,促使全体参研教师关注艺术活动中的核心问题,不仅进行理论层面的研讨与交流,更加注重课堂实践的探索与检验,高效落实了“以教助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教科研目标。

撰写:杨志群

编辑:杨赛男

照片:许晴雯

审核:许晴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