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乡村纪事:摸知了猴的母亲……

乡村纪事:摸知了猴的母亲……

时间:2019-08-06 05:27:23

相关推荐

乡村纪事:摸知了猴的母亲……

文:似水流年

图:部分来自网络

上班要经过卖知了猴的市场,那一桶桶,一盆盆的知了猴摆在公路边上,吸引了众多的顾客。每天,买的、卖的、打探行情的熙熙攘攘,经常挤得水泄不通。

最近两天,突然发现卖知了猴的人越来越少,盆里的知了猴也越来越少。这才意识到捉知了猴的季节已经临近尾声,再不买点,可能要等到明年这时候才能吃到,于是,急忙挑了一家比较新鲜的买了送回家。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捉知了猴自然非常熟悉,那时候,每到这个季节,下午放学回家后,书包一丢,就一手拿个小铁铲,一手拿个塑料瓶和同伴一起去捉知了猴了。

因为出去太早,知了猴还没有出洞,所以我们经常是去村子里的小树林里,或者树木比较多的河堤旁,用小铲子在地上平着铲去一层又一层土,以寻找知了猴的洞穴。每看到铲过的地上露出一个小黑洞,便是一阵惊喜。好像舍不得一下把它挖出来似的,总是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地把土铲走。

直到看到知了猴在里面露出了两只花椒籽似的黑眼睛,和两只小爪子在洞口不停地扒来扒去,才伸出细细的小手指或者放一个细细的小棍让它伸出来的前爪抓住,去帮助它来到这个一片光明的世界,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等到夜幕开始降临,我们也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十几个知了猴回家了。那时没有冰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刚捉到的知了猴洗净,放在盛放盐的坛子里腌上。

晚饭后,知了猴基本已经出洞了。母亲吩咐我们在家好好睡觉,她则拿着电筒出去加入捉知了猴的大军。有时我也会饶有兴趣地跟着一起去捉,可往往走了很长时间,很远的地方,也捉不了几个,所以后来也就失去了出去捉的兴致。

那个时候既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大多时候,饭后母亲和我们一起在院子里乘凉,等到夜深人静,热气逐渐散去,母亲再把我们一个个叫醒,让我们去室内接着睡觉。她则又一次拿着手电筒穿行在漆黑的深夜,去寻找出洞较晚的知了猴或者已经爬高,被上一批捉的人落下的已经变成的蝉。

这些,往往是我们第二天醒来,发现放盐的坛子里又新增了知了猴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母亲几点出去,又是几点返回,不知道她一夜睡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母亲照样天不亮就早早起床,踏着晨雾又走进了她天天辛苦劳作的农田。

三四天后,盛盐的坛子里的知了猴存到一定数量,母亲就开始放锅里煎了。我们几个围在锅前,总感觉火势太小,知了猴熟的太慢。母亲笑笑说:“火不能太大,大了会煎糊的。”看我们实在等得急了,母亲会用锅铲铲几个小小的知了龟让我们先吃。

等到锅里的知了猴煎得金黄,母亲盛在碗里,我们几个小脑袋早已迫不及待地挤在了一起。母亲怜爱地看着我们一个个抢着吃的馋样子,总会不时地告诫我们:“慢慢吃,嚼碎,否则不好消化,吃进肚里不舒服!”

经常是等我们吃的见碗底的时候,我才会突然想起:这么好吃的东西,母亲怎么不吃?母亲总是说:“你们吃吧,我不喜欢吃。”知道了母亲不喜欢吃,于是,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吃的更加心安理得了。

今年知了猴刚上市的时候,打电话问母亲,晚上还摸知了猴吗?电话那边的母亲说“好几年不摸了,现在树少了,除了人工养殖的,已经极少了,知了的叫声都快没了。”

前几天,因为几个孩子都回了老家,我把买的知了猴带回家一部分。我自以为比小时候煎的好吃多了,(那时煎的时候不舍得放油,多少会有点煎糊的感觉)等到把炸的金黄的知了猴端上了桌,谁知几个孩子对我认为的这道美味并不感冒,完全没有我想像的那种大快朵颐的情景。

侄女夹起一个边品尝边说:“不错,还可以,挺好吃。”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看了看,一个用筷子扒拉了一下,说:“不敢吃,我从不吃这东西,那么多爪爪!”又收回。一个夹了一个又放下,说:“不想吃。”

母亲不停地说:“吃啊,这可是高蛋白食物,以前少,出去半夜也摸不了几个,不舍得吃!现在有了尽情吃!”她边说边把盘子往几个孩子面前推,可几个孩子依然只是看看,谁也不动筷子。看到孩子们不吃,母亲无奈地夹起一个放进嘴里细嚼慢咽地吃起来。

看着母亲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很疑惑:母亲不是不喜欢吃吗?我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母亲爱吃鱼头》,其实母亲何尝不是那个只爱吃鱼头不爱吃鱼肉的母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