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五色经幡——“隆达”风马旗:答案在风中飘扬

五色经幡——“隆达”风马旗:答案在风中飘扬

时间:2020-02-22 17:15:40

相关推荐

五色经幡——“隆达”风马旗:答案在风中飘扬

经幡、玛尼堆、佛塔……以上种种,在外地游客眼里,几乎成了藏地的象征物。尤其是经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我的家乡青海,汉藏混居的某些村落,受汉地建筑风格影响,外型上没有多多藏式特色的藏族同胞,大门顶上的经幡就成了他们的身份标志。

有关经幡,看似普通常见,但我们不一定真正了解它的含义。我也是因为和朋友扎西的一次阿坝藏区之旅,才算真正学习了解了经幡的相关知识。

扎西是嘉绒藏族,前两年和他一起去了阿坝藏区。出发前,先去武侯横街购买“隆达”。我问扎西,是不是就是“风马”?扎西说,不是,就是“隆达”。直到看到实物后,才知道我们说的是同一物品,叫法不同。

我们说的其实就是经幡。是一种五彩旗帜,插(悬)挂在神山圣湖、垭口、交通要道等。“隆达”是藏语音译,意译的话就是“风马”。“隆”是风,“达”是骏马;所以经幡又称“风马旗”。经幡一词,则完全是汉语形象化的表述。

扎西后来在路上跟我说起,藏语也有“普通话”,也就是几大藏区通用的标准语,“隆达”就是标准语。在嘉绒藏语里有另外的称呼。我没能记住扎西说的这个方言称呼。在我们家乡青海(安多藏区)的河湟地区,“隆达”叫作“碌玛”。我对这一名称印象深刻——因为在青海汉语方言里,旧时那种用于驴、马拉着的石碾,也叫“luma”,发音相同,通常写作“碌码”。

我们统一了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小疑惑:用于悬挂的经幡,和在垭口抛洒的那种正方形纸片,是不是都是“隆达”?扎西也说不上来。

这就是学习的乐趣所在——有问题才会有答案,才有寻求答案过程中的喜悦和快乐,不论这个过程是否曲折艰难。带着这个小疑问,翻阅了大量资料,向所有能接触到的藏族朋友一一请教,总算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寻求答案的过程,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一句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来比喻,再形象不过了。

“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方形或三角形彩旗。颜色为蓝、白、红、绿、黄五种,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悬挂经幡并非源于藏传佛教,而是藏族同胞最早的民间信仰,由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仪式发展而来。远在佛教进入藏地之前,就已经成为藏民族的一种重要风俗。

一如汉语里“马上”一词表示最快速度,在人类早期,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所以用“马”来形容神速是不同民族和文明不约而同的现象。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马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隆达”最初的图案,就是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这也解答了我心中另一个存在时间更长久的疑问:在青海白马寺和其他几座寺院里,我见到过这种形象的壁画,问过很多人,包括寺院里的师父,都没能给我准确答案。终于在学习“隆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有了意外收获。

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地的传播,“隆达”的图案就不仅限于马了。佛菩萨、护法神、佛塔、曼陀罗坛城、某段某句经文、六字真言、符咒等都被印在“隆达”上。同时,藏传佛教又赋予“隆达”五色以“五方佛”及五种智慧或“五大(地、风、水、火、空)”的含义。甚至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五色还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五行学说。从此,藏族同胞这一古老的民间信仰就有了“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佛教功德,得到了极大的发扬。而且从形式上来说,挂“隆达”的功德比转动经筒更快:风每吹动一次“隆达”,就将上面的经文(咒语)诵读了一遍。

上面说到的,是“隆达”的一种形式,可以用“经幡”来概括。“隆达”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用于抛洒的“风马”。这种纸片也分为五色,作用和经幡相同。但我个人觉得侧重于表达对山神、赞神、水神等归入藏传佛教护法体系神祗的敬畏,最常见的就是经过各个垭口的时候,司机会停下车,让大家下车进行简短的祈福仪式。几乎所有人都会加入这一行列,我见过事先没有准备的人,也会挥动手臂,随喜正在抛洒“风马”的人,一起祈福。

几乎所有建筑物和自然地点都可以悬挂“隆达”。从寺院、佛塔到普通民居;垭口、桥梁、山坡、峰顶无一不是。藏族人民在灵魂深处有着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纯真天性。很多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常,在藏族同胞眼里,无一不具有神圣。两省、两县乃至两个乡镇交界的地方,藏族同胞经过的时候,也要悬挂“隆达”和抛洒“风马”来传递祈福和敬意。一方山水一方神啊,扎西极为认真地说到。

没错,心中有信仰,就会有所敬畏。每一道风都是当长着翅膀的马,都会以神速将所有美好祝福传达到神祗面前。以风为马,心意抵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