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好怀念那个赊小鸡的诚信时代

好怀念那个赊小鸡的诚信时代

时间:2018-09-14 04:05:15

相关推荐

好怀念那个赊小鸡的诚信时代

文:会说悄悄话的鱼

图:部分来自网络

不久前,在一次与朋友聚会中,几个60后、70后谈起了中国的诚信话题。当大家情绪激动的说起身边那些诚信缺失的人和事、中国人诚信度江河日下的现象时,都非常怀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诚信,怀念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坦诚,那份守信,我也由此联想起曾经经历过只有那个时代独有的农村赊小鸡的往事。

话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老百姓生活贫穷、日子艰难,可农村的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坦诚、守信。那个年代,不仅乡里乡亲之间讲究坦诚、守信,即使与外乡人打交道也是讲究诚信。最好的例证之一,那个时期农村盛行的赊小鸡买卖,买方与卖方都讲究诚信。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到春暖花开季节都会有人或用扁担挑着或用推车推着一层层用笸箩盛的小鸡(鸭)到村里沿街叫卖。这些小贩,一进村子便会亮开嗓子高声喊着:“小鸡了,卖小鸡;赊小鸡了,赊小鸡喽”的调子。每当那些在家的妇女们听到叫卖声,都会放下手中的活纷纷走出大门,围拢在一箩筐一箩筐小鸡(鸭)旁挑选。

记得那时,现钱交易的很少,大多都是赊销。只要买的和卖的谈拢价格,村里的那些妇女们会第一时间围拢在身旁一些小鸡,瞪得眼珠子比玻璃球还要大,精心挑选心意中的小鸡(鸭)。待挑选完了之后,只要跟卖主说一声是那个生产队的、那条街上的以及自己的姓氏,只要卖主清点好数量、记好账目后,就会让买主走人。

当到了秋后,那时的小鸡(鸭)早就长大为蛋鸡或肉鸡了,卖主就会拿着账本挨家挨户结账,买主从不赖账。多少年来,从没听说村里人有赖账的,卖主也从不会记错账。假设村里出现类似赖账的人,村里人也不会搬门框反而站在卖主一边声讨那样的老赖。当然,那时的卖主并不是一次到村里能把账结清,有时要跑几趟才能把账结清楚。之所以要多跑几趟,很多情况则是买主不在家或手中的钱一时凑不齐。

不过,在赊小鸡那个年代,记忆中村里也发生过几起买主与卖主之间的纠纷。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卖小鸡的,他说笸箩里的鸡都是母鸡,一个邻居婶子信实,一下子买了二十只小鸡。婶子是个细心人,那一年她养的那茬子小鸡成活了十八只,可恼心的都是公鸡。这可气坏了我那脾气有点暴的邻居婶子,那可是她几个月期待的“银行”。

当秋后卖主来结账时,婶子死活不结账,反而让卖主赔偿她的损失。最后,在中间人的调节下婶子只是象征性的支付了一点钱。这也怨不得婶子,当年农村人购买小鸡是冲着母鸡去的,是等着小母鸡长成蛋鸡之后成为家里的“银行”了,指望“银行”增添经济来源。

记得那个时代,母亲也常赊小鸡。每年,一到了那个季节,母亲总会赊上二十来只小鸡。购买小鸡之后,母亲比对待孩子还要细心,生怕牠们生病,温度低了会给盛小鸡的篓子盖上厚厚的被子;出门劳作了,会把篓子挂的高高的,防止猫和黄鼠狼偷吃。小鸡虽说有我的母亲精心照料,可小鸡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疾病的困扰,每当一只小鸡(鸭)死去,母亲总会唉声叹气。

不过,正常年景二十多只小鸡能成活八九只。其中的公鸡,待长到一二斤体重的时候,家里只要来了客人或有其他招待事情,母亲会把公鸡杀掉招待来人;那些母鸡,母亲会继续精心伺候,盼着牠们早早的下蛋,到集市上换的钱来贴补家用。后来,母亲也用赊账的形式购买过小鸭、小鹅,待这些小鸭、小鹅长大之后,便成为我们家庭的经济来源。当然,当年的母亲也讲究诚信,从没和卖小鸡的商贩闹过意见,反而还常常在我的家门口支起摊位。

那个时代人们之间讲究诚信,不仅体现在赊小鸡、小鸭,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记得那时,邻里之间借钱很少有打借条的,只要到了约定时间借款人就会主动还上,从没发生过因赖账发生纠纷现象;到代销店购买东西,没有钱不用怕,只要和代销员说记账就可以购买任何东西;生活中缺了盐、酱油、醋等,经常会向周围的邻居借用,只要对方家里有的很少碰壁。

记得那时,我常常拿着个瓢子到邻居家借面、借米,邻居并不会因为我是小屁孩而遭到拒绝。那些年,村子里从没听说过因借米、借面等闹纠纷的。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农村赊小鸡(鸭)的现象早已成为过去式,人与人之间那份纯真的坦诚、守信早已被日渐越来越多的欺诈、失信所替代。真的好怀念赊小鸡的那个年代,期待充满诚信的淳朴民风能够早日回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