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雏菊怎么养护_雏菊的病害防治_雏菊养殖注意事项

雏菊怎么养护_雏菊的病害防治_雏菊养殖注意事项

时间:2020-07-09 19:08:05

相关推荐

雏菊怎么养护_雏菊的病害防治_雏菊养殖注意事项

雏菊属菊科雏菊属草本植物,植株小巧玲珑,花色艳丽和谐,深受意大利人的喜爱,被尊为国花,同时也深得世界其它各地花卉爱好者和园丁们的推崇。那么雏菊怎么养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雏菊的形态特征

雏菊是多年生或一年生葶状草本,高10厘米左右。

雏菊的叶基生,草质,匙形,顶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上半部边缘有疏钝齿或波状齿。

雏菊为头状花序单生,直径2.5-3.5厘米,花葶被毛;总苞半球形或宽钟形;总苞片近2层,稍不等长,长椭圆形,顶端钝,外面被柔毛。舌状花一层,雌性,舌片白色带粉红色,开展,全缘或有2-3齿,中央有多数两性花,都结果实,筒状,檐部长,有4-5裂片。

雏菊的花期春季。

雏菊的瘦果扁,有边脉,两面无脉或有1脉。冠毛不存在或有连合成环且与花冠筒部或瘦果合生。

2雏菊怎么养护

①要有充足阳光。雏菊喜阳光,日照好则开花良好,否则植株易徒长,影响开花。

②土壤要求pH中性或微酸性,肥沃、湿润而叉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小雏菊能适应一般园土,种植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上生长更好。小雏菊如果在8月中旬至9月播种,7~10天可出苗,有2~3片真叶时可移植,4~5片时可定植,株距一般20~25厘米。小雏菊定植多数在11月初完成,这时地温还较高,保证肥水,使幼苗在寒冬来临之前发棵,翌春可望提前在3月中旬前后开花。生长期间每隔15天需施追肥1次,能使雏菊在3~5月开花不断。

3雏菊养殖注意事项

定植时,施腐叶肥或厩作底肥,株距15厘米。定植后,宜每7-10天浇水一次。施肥不必过勤,每隔2-3周施一次稀薄粪水,每月中耕1次,待2月开花后,停止施肥。

雏菊生长期喜阳光充足,不耐阴。雏菊秋播促壮后,如果没有分苗移植,可在10月底将苗起出,分开,根丛稍带一点宿土,然后抓-把事先准备好的含腐殖质多而稍粘的湿润肥沃土壤。

雏菊在夏季炎热时期开花不良,易枯死,如掘起移植凉爽处,待秋季仍能重新开花。

总结:上文中就是有关雏菊的养殖方法的介绍,雏菊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花卉植物,在我国也已经有广泛的种植,希望上文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4雏菊的功效和作用

雏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绿化环境

雏菊花除了可以美白护肤外它的花语也是非常有意境的,是一种有着非常高的欣赏价值的花。绿化环境雏菊花的美化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在家里放上一盆雏菊花,它可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释放出干净的空气是生物学上面明确指出的,家人身体健康了,这个家自然可以说是风水之家。

雏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营造气氛

雏菊花是多年生的植物,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时间久了,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栽种花草第一种,永远的快乐。种植雏菊花让你家充满快乐的气息。

雏菊的功效是什么,你知道了吗?自古以来,基督教是圣人的链接和具体花的习惯。在此之前,在教堂纪念圣人时,常引起坛和盛开的鲜花点缀。在中世纪天主教修道院,但也有一个花园中心,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当时大部分的寺院在南欧,依赖和中国南方气候,非常适合种植鲜花。

5雏菊的病害防治

叶枯病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如桂花叶枯病(亦称枯斑病)、腊梅叶枯病、翠菊叶枯病(亦称斑枯病)。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病键交界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黄色浅带,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随后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苗期猝倒病

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幼苗发病,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高温高湿时,病株附近表土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灰霉病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