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 怎样避免厂商“绑架”高校?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 怎样避免厂商“绑架”高校?

时间:2023-11-28 20:10:28

相关推荐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 怎样避免厂商“绑架”高校?

全文2729字,预计阅读5分钟

智慧校园,更需要“智慧”治理。这是一读EDU近日倾力推出的“高校数据治理与信息化建设”专辑文章的总口号。希望大家能保持关注,本文即是该专辑的最新力作!

图文无关

01 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果你是一名高校教职员工,或多或少都会通过使用各类信息系统来支持自己的日常工作。

但相信大家也都经常会遇到一些类似这样的问题: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传递,经常导致一个系统的信息更新无法应用到其他系统中;每当有新的业务系统建设时,经常出现与旧系统的兼容问题;鉴于不同校区或者学院之间同一业务所使用的系统不同,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配合;等等。

而所有这些问题,普遍都是由于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需要进行交互所带来的问题。

这类问题就无法解决吗?

当然不是,早在二三十年前,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像Oracle、Salesforce这样的国际化厂商就开始推出各自的套装软件。

所谓套装软件就是说,一所高校内的所有信息系统都采用同一厂商的产品,这样自然就不会存在交互引起的问题。

不过,这种做法却引起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整个高校都使用同一厂商的产品,就导致厂商的话语权过重,甚至出现厂商“绑架”高校的行为,由此引发很多不满。

02 国外找到的解决方案

所以,近十余年来,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并最终找到了一个——建立统一的技术开放规范。

交互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厂商的技术底层和交互标准并不一致,但如果大家都被要求遵循同一个标准,那么,即使不是同一厂商开发的产品,交互起来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一个通过建立统一的开放规范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典型案例就发生在在线学习工具领域,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学习工具互操作性(Learning Tools Interoperability,以下简称“LTI”),是由IMS全球学习联合会(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建立的,针对学习工具的一项教育技术开放规范。

LTI规定了学习系统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调用的方法,从而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工具时享受完美的集成体验,帮助不同开发商系统之间的工具、功能进行安全、无缝地集成。

最早的LTI还被称为BasicLTI,于出现在由Jordi Piguillem在Charles Severance 和Marc Alier的指导下开发的Google Summer of Code项目中。经过10余年来数个版本的迭代后,目前最新版为LTI v1.3,主要基于OAuth2、OpenID Connect和JWT等技术实现。

目前全球已经有564家企业、高校或相关组织加入了IMS全球学习联合会,并在自己的产品中使用LTI规范,其中不乏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甲骨文(Oracle)这样的全球知名企业。

类似LTI这样开放规范的诞生和推广,让单一厂商的应用系统可以较为便捷地集成使用其他厂商系统的功能,这不仅解决了前文提到的目前高校领域经常遇到的系统间交互所带来的问题,更极大地提高了应用系统交互的友好性和功能的完善性。

03 中国高校为何没有这种解决方案?

可是,为什么迄今为止,在中国高教行业没有出现类似LTI的开放规范?在笔者看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从我国高教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来看,建设重点长期并不是类似LTI这样的开放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教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步的校园网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高校信息化建设重点仍是IDC数据中心和基础IT应用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停留在硬件阶段,并未给类似LTI这样作用于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标准协议提供合适的孕育场景。

从本世纪初开始,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以数字校园为代表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高校信息化建设重点逐渐从硬件转变为软件,各高校从自己的业务需求出发,建设了大批业务应用系统。然而,这一阶段的业务应用系统普遍采用各自为战的方式,很少涉及系统之间的集成或者交互,因此LTI依然缺乏合适的用武之地。

左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涌现出来,开始渗透和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使其发展进入到全新的智慧校园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始注重顶层设计,为了避免相同功能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逐渐出现了不同业务应用系统相互集成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类似于LTI的开放规范的价值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以谁为标准、如何制定这个标准,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其次,从技术自身角度来看,我国也未有孕育类似LTI这样开放规范的开源技术土壤。

国外在技术层面具有类似Github这样全球知名的开源社区,开源的思想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崇。而开源非常有利于技术信息的共享和行业生态环境的建立,类似LTI这样的开放规范也是开源思想的实际表现之一。

反观国内,目前依然没有大型的开源社区,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开源意识,大多数的开源活动或者研究都是由开源软件企业所推动的。但即便是同一行业内的开源企业,由于缺乏在网上社区的碰撞和推动,厂商之间技术栈也是基于各自技术基因和商业目标来选择的,就很难出现一个适用于所有厂商的标准开放规范来。

最后,高校和厂商拥抱类似LTI这样开放规范的动机和可行性也不算足够强。

从高校的信息化部门来看,结合前面所属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不难看出,在早些年,高校缺乏把各个厂商整合起来的动机和需求,因为在之前的信息化建设阶段,高校需要什么应用系统,就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应建设业务系统即可;

而到了近几年,即便高校的信息化部门开始拥有全球化、生态化的视野,却很难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协调诸多厂商搭建一个庞大的公开平台,同时更没有力量能够协调诸多学校都使用同一套建设方案。

从厂商的视角来看,虽然在目前的高教行业中,厂商之间还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模式,但这也仅限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在相同业务场景中,不同厂商间本质上还是竞争关系。

对于力量相对薄弱或者专注于单一领域的厂商而言,其更多还是将技术力量投入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不断深耕,很难有精力去考虑如何与其他厂商进行合作;而对于力量足够强大的厂商而言,尤其以国际化套装软件为例,则希望用自己的产品包揽一所高校从底层到上层的全部应用场景,从而实现对高校的“绑架”,为自己带来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也缺乏合作的动机。

另外,即便一些业内厂商足够有远见,能看到未来开放分享的方向,但由于不同厂商在商业诉求上的差异,也很难说服其他厂商形成联盟,共同打造一个开放规范。

04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在中国高教行业形成一个类似LTI的开放规范,虽然目前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但依然需要提出者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资源以及在某些层面上可以形成引领效应的力量。

而这些条件一旦达成,相信一定能将中国高教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下一阶段。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