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高考备考之古诗词鉴赏——艺术手法

高考备考之古诗词鉴赏——艺术手法

时间:2022-02-12 03:15:37

相关推荐

高考备考之古诗词鉴赏——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之艺术手法】

一.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yū :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译文】

春日里遥望荒郊悲伤极了,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高原上春草殆尽。耕耘田地时发现一处古碑,可惜被撞破了。云层叠叠笼罩着积雪茫苍的山峦;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1.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①直抒胸臆;②触景生情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正衬哀情。

直抒胸臆:荒郊一望欲消魂——悲伤孤寂;不堪回首思秦原——无限深沉的思怀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泾水萦纡傍远村”“春草尽”, “数里黄沙行客路”哀景衬哀情:“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翻译分析诗句略)

二.花底 杜甫 唐代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注释:

花底:一般解释为花下.也有花前、花旁边等隐身含义

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

①【顾注】萼,花蒂也。蕊,须头之点也,花须多是黄色。②周弘正诗:“带啼疑暮雨,含笑似朝霞。”③潘安,西晋,仁为河阳令,令全县种桃花。④卫玠,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此联为互文,萼和花都指的是花瓣,蕊和须都指的是花蕊。

此诗咏花,有妍华易谢之感。上四句,对花惊喜,下则意在惜花也。紫萼包乎蕊外,黄须映自花中,花之内外俱丽矣。行暮雨,见花润。入朝霞,见花鲜。潘安县,见花多。留卫玠,见花美。莫委泥沙,不忍睹其零落耳。此咏梅花也,在下章点明。《晚出左掖》诗亦言花底,乃指桃花,有春色醉仙桃可证。

【译文】:

紫色的花瓣包裹托举着万千花蕊,黄色的蕊须和万千花瓣交相辉映,美丽无比。

花色浓重温润,让人一忽间产生一个错觉,怀疑是傍晚下起了潇潇的雨;不知为什么眼前又出现了一道绚烂的朝霞飞入朵间。

心神恍惚间怕是来到了栽满桃花的潘安县,足以留下风神秀异犹如玉人的卫玠驻车观赏。

深知花儿的颜色好看,不要萎谢落于泥土间污秽满身。

2.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方法。“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万萼”“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忽然天上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

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

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一一美丽。“莫作委泥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

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参考答案】B、C(选B得3分,选 C得2分。B项颔联运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写花。面对着的温润可爱的花,诗人忽然怀疑是暮色朦胧的雨雾沁入花朵,不知为何又觉得像是那绚丽朝霞飞入其中。C项“正面写花”错,应为侧面衬托)

三.清 平 乐 晚唐五代 韦庄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等。

②绣阁:旧时女子闺房。

③香灯:闺中的灯。

④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柔美的眉毛。蚕蛾的触须细长而曲,故称。

⑤金扉:闺阁房门的美称。

⑥香尘莫扫:香尘,指遗留有郎君香气的尘土,古代民间习俗,凡家中有人出门,是日家人忌扫门户,否则行人将无归期。

【白话译文】

拂晓时分,早莺初啼,残月西沉,绣阁里才刚刚吹灭了香灯。门外马儿嘶鸣,情郎又要离别,何况正是这春暮落花的时节,更让人惆怅难堪。

她梳妆之后却无心描画蛾眉,满含愁怨地独自倚着金扉,思念远去的情郎。她不愿扫去他离去路上的那些香尘,行迹长留还能告慰相思,只怕扫去香尘,他就会久久不归。

3.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所写景物有何作用?

总括画面:上阕四句状写暮春时节凌晨时分(时间)绣阁里(地点)的一对男女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无奈痛苦(两个以上的特征词)的别离画面

描述画面:(紧扣特征词)一弯残月还悬挂在西天,黄莺对着天边的残月哀怨地啼啭。绣阁中的灯盏尚未点燃,一对年轻的夫妻还在喁喁话别,门外已备好鞍辔的马又嘶叫起来,马嘶催人走,落花成阵、柳絮飘飞的暮春天气里,年轻的女主人公的心纷乱、痛苦、无奈、难言。

手法和效果:运用白描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词句具有了更丰饶的内涵,使读者更深地体味到离愁别恨对青春的摧损和凋残。

结构思路:为下文抒发孤独寂寞思念盼归的深情做铺垫

4.张炎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请结合末句加以分析。(6分)

【圈定答题区间】“去路香尘莫扫,扫郎郎去归迟”

翻译诗句内容:他骑马远去的路上定然会扬起一溜黄尘,这尘土可千万不要扫去呵;如果扫去了,我那心上人就要迟迟不归了。

表达主人公情感:远去路上扬起的尘土因为是他骑马扬起的,因而也是亲切的,她听不见、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望望这路上的飞尘也感到一种安慰。表达了主人公孤独寂寞、思念郎君望其早日回家的感情

艺术表现手法和效果:联想想象。主人公思念而成幻觉,一个可怜的、天真的念头忽然从她心中闪过,这完全是人物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天才的词人独出心裁地捕捉到了这微妙的一闪念,突出了孤寂思念和期盼回家的急切之情。

扣题干总结:“扫即郎去归迟”,当然是女主人公一种一厢情愿的设想和翘盼。表露人物急盼郎归的心态而已。从此词的结尾,读者就可以体会到“有余不尽之意”的佳味。

四.赠程处士(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解题】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注释】

程处士:作者朋友,生平未详。处士,未做官或不去做官的读书人。

扰扰:混乱,纷乱,烦乱。

悉:全,都。

悠悠:众多的样子。

随意:相当于任意,任凭己意。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孔丘:孔子名丘。相传《诗经》《尚书》由孔子编选而成。

高枕枕:安卧。比喻安闲无忧。

【白话译文】

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自在随着心意曼曼洒落,河水闲适,听任心情恣意流淌。

礼乐拘箝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不做事),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5.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简要分析

【解题】语言特点=语言风格+手法

【参考答案】

语言特点:平白如话,简洁朴实,通俗易懂

叠词:首联和尾联的扰扰、悠悠、枕枕,音韵和谐,突出厌倦俗务的感情

对仗:前三联对仗工整

拟人:颔联,把人的情感“意”和“情”赋予自然物象“阳光”和“河水”亲切生动可爱,把自然现象写活了,表达了世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对比:颔联和颈联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是自由的,人是被束缚的,突出了诗人的感情,对自由向往,对当朝制度憎恶

借景抒情:颔联描写阳光自在,随着心意曼曼洒落,河水闲适,听任心情恣意流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首联直抒感受: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尾联直写心境: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不做事),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高考备考之古诗词鉴赏:意象、意境、画面、图景题解答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指导——淡淡疏疏不惹尘,暗香一点静中闻

高考指导:古诗词鉴赏典例赏析(译文+答案+模板)

高考备考指导:古诗词鉴赏题型和技巧大全

备考指导:古诗词鉴赏——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