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民国时期的北京四合院 古色古香的古城旧貌

民国时期的北京四合院 古色古香的古城旧貌

时间:2023-07-12 12:03:43

相关推荐

民国时期的北京四合院 古色古香的古城旧貌

本组老照片是后期上色,是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在1933—1946年期间拍摄于北京。

【摄影师简介】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91),德国籍女摄影家。1933年-1946年她在中国度过,拍摄了大量高质量照片。1991年Hedda Morrison在澳大利亚去世,根据遗嘱,她在中国大陆间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和六千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

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钱或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

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北京始成为统一全中国的国都,无论从遗迹遗存还是文献记载,北京城市建设都有划时代的变化。

元末熊梦祥著作《析津志》中记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分别从浙江、山西等处迁进数以万计的富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明代制砖技术空前发达,这也促进了建筑业和住宅建设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的《鲁班经》、《三才图会》等书籍,说明明代不仅第宅建设的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而且有理论方面的指导。

清代定都北京后,大量吸收汉文化,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北京的居住建筑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继承。

清王朝早期在北京实行了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城内的汉人全部迁到外城,内城只留旗人居住。这一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外城的发展,也使内城的第宅得到进一步调整充实。

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筑是宫室式第宅,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们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

清代是北京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时期,自清代后期起,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北京四合院的发展也逐步开始走下坡路。

民国时期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市民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很多原来住独门独院的居民已没有能力养更多的房子,只好将多余的房子出租,以租金来补贴生活。

居民的住房越来越少,院里的房客越来越多。独门独户的四合院开始变成多户杂居的大杂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质发生了变化。

在80年代初至今的四十年中,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现在四合院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了。

摄影:赫达·莫里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