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时间:2021-02-03 23:47:15

相关推荐

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陌生的经验:陈丹青艺术讲稿》第一讲的内容,便是北宋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其中引述卷末蔡京的跋文,跋文中称此图是宫廷画家希孟所绘,此人未见诸史籍。像同一时代《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一样,我们仅从画后跋文知道其名。五六百年后,有书画着录称“有王希孟者”,随后大家都延续此说,今天各种绘画史上也是如此。但希孟是否姓“王”,查无实据。

《千里江山图》蔡京跋文

据跋文所记,画作完成时希孟只有十八岁,是一位青年才俊。他自幼即在宫廷画院做学生,后来进了文书库,而没有升任翰林图画院的祗候、待诏什么的。他大概更愿意做一位宫廷画师,所以多次呈献画作,希望得到皇帝的青睐。徽宗也是一位大画家,看出他画技尚未达到宫廷绘画的水准,也看出“孺子可教”,于是亲自予以指导。不到半年的时间,希孟便画出这幅《千里江山图》,得到徽宗的嘉许。——这段叙述,文字并无歧义,不必赘言。

且说徽宗皇帝看过这幅长卷后,做出了一个看似随意,却很可能是深思熟虑的决定,将它赐给宰相蔡京。赐画的同时,徽宗还对蔡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宋徽宗说“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就事论事,是对希孟及其绘画才能的褒奖,说他坚持不懈去做,终于修成正果。但考虑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一位皇帝对当朝宰相说这番话,是否会别有深意?

《千里江山图》局部

政和三年,对于徽宗和蔡京二人,或许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可是前一年,即政和二年(1112),值得特别关注。这一年,徽宗下诏重新启用已经致仕的蔡京;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将跋文放到这一特定语境来理解,最后一句“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的言外之意,就昭然若揭了。那就是说:才能非凡之人,只要坚持不懈、始终不变地去做就行了。希孟如此,蔡太师有着非凡的才能,何妨不也如此?当然,必须按照皇上的“诲谕”去做。

宋赵佶《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有学者认为弹琴者为宋徽宗、红衣者为蔡京)

《千里江山图》的主题其实十分明显。有一篇赏析该图的文章,正标题为《江山如此多娇》,可见即使对于今天的观者,这幅画的政治意涵也毫不隐晦。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一向不重视实景写生。所谓山水,大都是“理想的山水”,如“仙境山水”“隐居山水”等等。北宋画坛有两种山水模式,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一是宫廷绘画中的“江山图”,一是文人绘画中的“云山图”。“江山”一词,不只是一个地理学的概念;它常常用来借代“国家”,而具有文化学和政治学的内涵。“江山图”的主题,多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千里江山图》无疑是一幅典型的“江山图”,或许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江山图”的集大成者。

《千里江山图》局部

如果单看《千里江山图》的主峰部分,会发现其采用了北宋前中期“中峰鼎立”的巨碑式山水构图。像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一样,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仰视,即“大山堂堂”;中段平视,右侧山后有宫殿式建筑;下段俯视,为民居、桥梁、道路和行人等。这里也是天地君臣,秩序井然。值得注意的是,《千里江山图》右侧的宫殿较为外露,不像《溪山行旅图》和《早春图》里那样隐蔽。而且其屋顶的瓦呈现金色,在全图中尤为特别。因为图中百余处建筑屋顶的瓦多为黑色,只有这一处全部呈现金色,相信是画家为了突出其政治中心地位,而有意为之。

《千里江山图》属于大青绿山水,使用一幅整绢,色彩语言极其丰富。天空和水面铺染花青,空出烟云部分。山石先以水墨勾皴,赭石打底,再分染花青或汁绿,最后积染石青和石绿。山根部位以赭石接染。树木以浓墨画枝干,以色彩点叶。墨画的屋顶在山水间起到调节和衬托的作用。除了正面傅色,绢的背面还有衬色。整个画面璀璨夺目又沉着协调,历时近千年而鲜亮如新。有人惊叹此画的色彩“有如蓝绿宝石般晶莹”,却忘了石青、石绿这些颜料本来就是由绿宝石、孔雀石等昂贵材料制成。

溥光是元代的书法家,也是一位高僧,后经赵孟頫推荐入昭文馆任大学士。他说十五岁时即目睹,后来又观赏过近百次,可见当时《千里江山图》为其家族所藏。他认为这幅画是青绿山水画“众星”中的“孤月”,此前王诜和此后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画都无法与之比肩。

《千里江山图》溥光跋文

溥光之后,《千里江山图》经清初鉴赏家梁清标收藏;后入乾隆内府,《石渠宝笈初编》着录。乾隆皇帝在长卷前端画面上题写七律一首。

《千里江山图》局部

乾隆看了《千里江山图》以及卷后的蔡京跋文,十分感慨。他联想到自己的帝王身份,意欲从徽宗君臣那里吸取历史教训。

往期回顾

一心一意,给碗上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