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从《红楼梦》中看人生的终极关怀

从《红楼梦》中看人生的终极关怀

时间:2023-03-09 22:01:06

相关推荐

从《红楼梦》中看人生的终极关怀

曹雪芹

曹雪芹著《红楼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难解释这部小说是他本人的一场大哭。他为什么要哭呢?仅仅是因为家道衰败,门族不兴吗?若仅仅如此,这部小说不会有如此高的造诣,并且被多少学者所称赞,更不会有千古不朽的意义。《红楼梦》固然只写了若干个人物,他们的遭际命运,但这个人的写照中却透露着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反思。倘若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化有着蓬勃的朝气,曹雪芹的大哭岂不是很奇怪?《红楼梦》还会诞生吗?

贾宝玉与林黛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生动地描绘了一系列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人物形象,通过其言行举止、思想命运表达了对于儒道法诸家文化价值体系的彻底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这诸家思想没有一个能够救得了天下,挽大厦于将倾,这是小说本身的现实主义叙事中表达的含义,所以小说的结局便不得不是对整个民族文化悲剧的表现(诸家学派竟一个不能救天下)。于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尾声写道:”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小说中心人物贾宝玉最后遁入空门,胭脂斋评为”悬崖撒手“,”弃而为僧“。因而本欲补民族文化之天的”宝玉“终究是”贾(假)“的。既然宝玉为假,便只有佛学境界才为真。儒道法都行不通,唯有释家才是逃遁之所。从这大结局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采取的是彻底的虚无主义。

既然已经看破,为何还要逃遁呢?当彻底的遭遇虚无主义之后,个人便无安身立命之本,却仍要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世俗之人本有的世俗关怀本应一一舍弃,剩下的只有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曹雪芹便到佛学之中去寻找这种关怀,即为”遁入空门“。

黛玉葬花

如果我们再追问,既然看破世间一切,是否也可以把终极关怀一并舍弃掉?岂不是真正的干净?但这不可能,原因在于人的文化生命是不可否定的。文化生命虽然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无法生根发芽,但文化生命本身是不能被否定的,而且必须要肯定。如果真的要舍弃,有两种做法,一是了却生命;二是过一种动物式的生活,那么人再不是人。

人皆有死,皆有大限在前。人一出生,此案已立,整个一生无非是死刑执行的缓期罢了。若仅作此想法,确实无本体论上意义的必要,人生无非是延颈待毙的过程罢了。谁愿意这样看人生呢?其实大家都不愿意也不会这样去看人生。尽管就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生确实可以看作是延颈待毙的过程,但是大家都不去取生物学的观点,都还是把人生当人生来过,即不舍弃终极关怀。

人生必有一死这一个生物学事实非但不能取消人的终极关怀,反倒是引发终极关怀的根源反而是更好地去过自己的一生,去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意义,按照史铁生的话就是人生在向你寻求意义,你人生的意义要由你自己去定义。如果我们问我们自己人生是否有意义?如果我们说有,即便是肯定了人生的意义,如果我们说没有,那么我们说的没有的是什么呢?是意义,那么还是有,因为我们能不可能说出在我们意识之外的某个东西,这样一来,人生的意义便随之而来,伴随你的一生,即便是遁入空门,它还是在那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