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北京城任何一座高大的建筑 都无法媲美内城城墙的雄伟壮观

北京城任何一座高大的建筑 都无法媲美内城城墙的雄伟壮观

时间:2020-08-10 05:13:32

相关推荐

北京城任何一座高大的建筑 都无法媲美内城城墙的雄伟壮观

北京城任何一座高大的建筑,都无法媲美内城城墙的雄伟壮观。第一眼看上去,这些城墙或许并不吸引人,它们不像那些立在老街边、城墙内的宫殿、寺庙和店铺牌楼那样,有着绚丽的色彩和精致的木结构。但你对这座城市越是熟悉,就越能感受到这些城墙动人心魄的魅力,它们绵延数里,气势磅礴。若是刚到这座城市没多久,可能会觉得一排排朴素的城墙相当单调无趣,但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其材质和工艺有着丰富的变化,如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岁月流逝,灰色的墙面已经破败不堪,被树根挤得支离破碎,被雨水侵蚀得千疮百孔,因此,这些墙体经历了一次次的修缮,但至今仍延续着统一的气质,如同节奏连续的乐谱。在城墙外围,坚实的墩台大小不一,有规律地排列着,更加强了这气势磅礴的韵律。在城墙内里,各部分之间的接缝极不平整,树根和雨水压迫着砖石,使其变形、扭曲,节奏也就略微减弱。在城门处,两座塔楼高高凌驾在水平的垛墙上,巨大的城楼如同高台上的皇宫,在这里,节奏突然加快,将旋律推至高潮。堡垒一般的角楼雄伟壮观,为整篇乐章画上了气势恢宏的休止符,不幸的是,遗存下来的角楼只有两座。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这些城墙的样貌也就不同。远眺高墙,它们连绵不断,其间点缀着座座高大突出的楼阁,在温暖的时节,树丛和生在墙顶的灌木使城墙生气盎然。十月的早晨最能映衬出这光景的美丽,你若往西看,还能看到城墙之外藏青色的西山和蔚蓝色的天空。凡是在北京的城墙上饱览过京城秋景的人,都久久无法忘怀那怡人的阳光、清晰的细节与和谐交织的纯净色彩!墙根下栽种着垂柳的护城河或运河,河与城墙之间或立着棵棵槐树和椿树。这些地方春日里来最合适不过,那时,柳树在清如明镜的水面上拂动着那新绿的帷幔,再过一段时间,芬芳的槐花会开满枝丫。若是选对了地方,就能尽享这古城墙边的美景。

顺着长长的墙垣斜坡往上走,就能到达城墙的顶端(骑马可以到达这里,故中国人称其为“登城马道”),这里是最富趣味的漫步之地。在这里,你可以一面欣赏京城的全景,一面悠哉几个小时。映入眼帘的,是掩映在繁茂枝叶间的黄顶的宫城或庙宇、覆着蓝色绿色瓦片的宅邸、带有开放柱廊的朱红色房屋、百年古树下隐藏着小小的灰色茅屋、林立着商铺和绚丽牌楼的热闹的街,还有牧童在大片大片的空地上放羊,这些景色就这样从你脚下蔓延开来。只有那些现代的西式或半西式建筑,才胆敢超越城墙的高度,它们就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破坏了画面的和谐,藐视着城墙的庇护……这些建筑正在快速增加。北京城还会保持多久其原本的古朴风貌?每年有多少精雕细琢的金饰牌楼倒下?为了给半现代的三四层砖砌建筑留出空间,又有多少古色古香的宅院以及饰有风雅的假山和亭阁的花园会被夷为平地?为了给有轨电车让位,又有多少老街被拓宽改造、多少围绕着皇城的精美红墙被推倒?老北京城迅速地分崩离析,它再也不是一座伟大的皇城,它引以为傲的珍贵古迹再也得不到保护。中国变成了一个“人民的国度”,而人民似乎并不在意这座城过往的辉煌。如果北京的城墙能被细细地品察,抑或是它无声的诉说得以昭告天下,那么它所讲述的关于中国北方都城的故事一定会比任何史料都要来得真实、有趣。城墙用泥土和砖石写就的史卷经历了一次次的修改和增补,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北京城的兴衰变迁,从城市成型伊始一直记录到清朝末期。摧毁性的战争或是建设性的和平期、腐败的政府或是勤勉的政府、冷漠的官僚或是狂热的官僚、贫穷的时代或是繁荣的时代,这些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历史大多镌刻在城墙沧桑的面容上,那些以某种方式参与到这些伟大的防御设施建设的个人也在城墙上留下了记号。

中国人在规划北京城布局、划分各个城区和建造各个城门时十分注重象征意义。他们认为,把城市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规划为方形并非仅仅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这种规划要以天上星宿的位置为依据,若不服从天道,就无法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都城。我们知道,城市这种协调统一的布局和四个方形城区的划分在元代(尽管并不完全)就已经确定下来,但明代皇帝想进一步完善它,把城建成一个正方形,而不是当时的长方形。这样的意图由于后来的条件限制而有所改变:这座城市和皇宫的正面朝南,即“向日”,太阳被认为是上天的统治者。而在阳光最匮乏的地方,即西北城角处,则截断一角。人们认为在其对角线方向,“地陷东南”,事实也的确如此,水流的方向便是证据。但中国人也认为,太阳在东南方向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古观象台就在东南方向,天坛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的各种象征意义,它们的含义对于我们这些西方人来说,似乎太模糊、太抽象了。不过我们应该知道,中国人设计任何一座建筑物,即使是一座房屋、一座寺庙,乃至整座城市,都绝不仅仅从美学和实用角度出发。他们总有更深层次、更为重大的目的。这些目的,天子忠实的臣民们虽从不敢忘记,却也从未能充分地理解、领会。(本文节选自《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