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汉民族为何永远不会被征服?忽必烈不懂 文天祥告诉他这就是答案

汉民族为何永远不会被征服?忽必烈不懂 文天祥告诉他这就是答案

时间:2023-04-17 22:02:14

相关推荐

汉民族为何永远不会被征服?忽必烈不懂 文天祥告诉他这就是答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民族由于在人数上占据着大多数,因此在国家人口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悠悠华夏五千年,汉民族能取得如今的地位是千年历史中不断发展造成的结果,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民族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过异族的统治,也曾面临过灭顶之灾。可即便如此,汉民族还是坚强的传承下来,一代又一代,连绵不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也许我们在历史中会寻找到答案。

忽必烈

让我们把时间转到公元1279年,在这一年,南宋和蒙古之间进行最后一次决战---崖山海战。此战宋军大败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身亡,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整个湖面上浮满了汉人的尸体,南宋正式宣告灭亡。此后整个中原大地进入了蒙古人统治的时代---元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其他民族全面统治(五胡乱华、南北朝和金灭北宋属于半部统治)人口占多数的汉族统治的时代,当然这不是最后一次。整个海战英勇悲壮,无数英雄为之泣血,元军胜利欢呼,在元军之中一个南宋的被俘人员亲眼目睹了崖山上发生的一切,他神情镇定,态度从容,目睹一切结束之后,他暗下决心:以身殉国。他就是南宋丞相文天祥。

文天祥

说到文天祥,人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以身报国的决心溢于言表。作为南宋朝廷的丞相,在首都临安被蒙古军攻下之后,辗转各地,组织宋朝残余部队反抗蒙古军队。以当时的形势来说,文天祥的抵抗无异于螳臂当车,可真正的英雄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便身死也无憾。在经过一系列抵抗之后,文天祥最终被蒙古军队俘虏,元世祖忽必烈知道南宋丞相文天祥成为阶下囚之后,欣喜若狂,意图招降他,通过招降文天祥消磨宋朝汉人的抵抗意志,使汉人彻底成为蒙古人统治下的良民,实现元朝一统,可令忽必烈失望的是,文天祥拒绝了招降。

文天祥

严刑折磨,文天祥不屑;高官厚禄,文天祥不要;老朋友劝说,文天祥不听;亲人威胁,文天祥不惧;宋朝皇帝亲自劝降,文天祥不从。不得已,忽必烈决定亲自出马。在忽必烈看来,蒙古军队横扫四方,亚欧大陆未逢敌手,可谓是天下无敌,区区一个文天祥又怎么在话下。忽必烈召见文天祥,诚恳道:“你以对待宋朝的忠心对待我,我让你做宰相!”此时的文天祥已经被长年牢狱生活弄的羸弱不堪,面对忽必烈诚恳的要求,他依然朗声的回答道:“天祥既受宋恩,忝为宰相,如何能再事新主,唯愿一死!”忽必烈绝望了,他始终不明白,整个国家都在他的手中,为什么一个区区文天祥不肯屈服?最后,忽必烈无奈:“好男子,惜不为我用!”成全了文天祥。

忽必烈

公元1283年,即南宋灭亡后第四年,文天祥就义于元大都(现今的北京),时年四十七岁。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在他的衣服中发现了文天祥的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就是文天祥英雄无畏的气节,也是汉民族的气节,汉民族永远不会被征服的气节。一个民族有了不惧牺牲,不畏一切的气节,就永远不可能被打败。元朝灭亡了宋朝,却灭不了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的民族气节、浩然正气。几十年后,当朱元璋的大军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挥师北上时,元朝的统治者们毫无气节可言,如惊弓之鸟仓皇北逃,民族气节再度出现在大明王朝的仁人志士身上,即使两百多年后清军入关,生灵涂炭,汉民族这种民族气节依然不畏一切,光芒万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