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 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 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时间:2020-02-05 19:53:45

相关推荐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 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人生难免会遇到逆境,而逆境往往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另一角度来看,逆境会不会使我们更强大?尼采曾说的“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是真实的吗?

虽然我们希望如此,但理想和现实常差异甚远,有研究证明,许多特定的遭遇(例如性侵、失去亲人、经历自然灾害等)都与之后表现出的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关 (Edwards, ; Emery, 1998; Golding, 1999),且有时逆境的负面影响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例如失业和残疾等预示着生活满意度降低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Lucas, )。那么逆境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答案是“不”。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在面对压力或潜在创伤的生活事件或环境时,能够成功的适应并且不产生病理性反应的能力。因此,它既包括在逆境中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能力,也包括消极经历后恢复的能力 (Rutter, ; Silver, )。本研究将聚焦于面对会产生相对较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的事件的恢复力,探究逆境对于之后建立心理弹性有没有作用?

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一些难以承受的逆境,尽管逆境可能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并不一定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同时,经历逆境后仅简单地恢复到正常心理健康水平与培养建立更强的心理弹性之间有着重要区别。为什么有时经历逆境有利于培养之后更强的心理弹性,而有时确实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Dienstbier(1992)从生理学角度提供了一个解释,他提出“压力免疫”(stress inoculation)的概念,认为当暴露在有限的压力下时,恢复往往会伴随一个积极的强化作用,心理弹性让个体可以更积极地评估所处情境,情绪更为稳定且身心受到压力的影响较小。Dienstbier还指出长期躲避所有压力源或一直暴露于压力下都会导致韧性的缺乏,一直成长于温室里的花朵,并不利于之后的生长,因为庇护不会一直存在,一旦面临逆境可能就不具备应对的能力,反之,过高水平的逆境可能会压垮压力管理系统。综上我们可以得出适度的逆境有助于随后产生非特异性的心理弹性的结论。

本研究的一个新颖之处在于打破了先前研究仅局限在单次或特定一种类型的逆境的心理弹性研究(例如:只研究离婚),但往往“祸不单行”,逆境常常相伴而来,因此很难将人生中的单个事件分开来看,且特定事件可能对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存在普遍影响甚至与其他事件的影响相重叠。每个人都是由先前的“经历”不断塑造成的。这一理解就强调了从长期宏观来看一个人心理弹性的重要性,所以本研究提出了累积逆境(cumulative adversity)的概念——指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逆境总和。

基于之前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假设:1、与经历高累积逆境或没有经历累积逆境的人相比,经历低累积逆境的人会有更强的心理弹性。2、通过纵向数据,有低逆境经历的人比其他人更少受到近期不良事件的负面影响。

数据收集是通过KN网络公司的random-digital-dial随机号码抽号,且全程是保密的,被试均为自愿参加。自2001年9月开始,通过线下纸笔和线上测试的形式在美国成年人样本中随机收集了纵向数据,样本分布与全国人口非常相似,数据收集发生在5个时间点(5 waves):2001年9月,2002年9月,3月,9月,9月。收集数据内容包括:(1)背景和个体差异:所收集的人口统计信息包括性别、种族、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和教育程度,此外被试报告了他们目前的就业状况并完成了10项人格问卷。(2)累计逆境:通过询问被试是否经历过37件负面事件以及他们发生的年龄来评估“累积逆境”。事件清单包括7类:自身疾病或伤害、爱人疾病或伤害、暴力(如人身攻击、强迫性关系)、丧身(如父母死亡)、社会/环境压力(如严重的经济困难)、关系紧张(如父母离婚)、和灾害(火灾、洪水、地震等)。不管持续时间如何,都把逆境的总数当作一个连续变量来处理。(3)近期逆境:被试报告了在过去6个月里面对的负面事件。(4)心理健康水平:用BSI测量前一周的心理困扰症状(抑郁、焦虑等);SF-36测量身体/情绪健康对社会/工作活动的影响程度;生活满意度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表。

本研究的结果得出了累积逆境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二次型/“u”型的关系,说明人生逆境与之后的心理弹性之间看似简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限定条件。支持了假设:与无逆境和高逆境相比,一生中经历低逆境的人可以预测更低的痛苦水平、更低的功能损伤、更低的PTSD症状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同时,纵向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假设中有低水平逆境的人面对近期负面事件时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适度的逆境有助于随后产生非特异性的心理弹性。

关于本研究的不足:1、关于逆境的测量是通过经历的事件数目而不是详细的事件特征所以会错失一些有意义的变量。2、逆境的程度评价可能不够客观。由于同样的事件并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依赖个体自己来判断逆境的严重性可能会混淆严重性与个体对逆境的反应(Kessler, 1997),比如被试将某一事件评为严重级别,可能反映了该事件本身的破坏性和严重性的“客观”质量,也可能是被试在面对该事件时缺乏弹性,或者两者结合。3、本研究没有考虑特定类型的先前事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经历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可能某些事件的影响往往比其他更“严重”(Silver, 1980)。重复体验特定类型的创伤事件(例如,儿童性虐)的长期负面影响比重复经历疾病等更严重,原因可能是这类事件的更不公平性(Sliver&Wortman, 1980)。有证据表明,当一个人在经历同一类型的自然灾害,如洪水(Norris, 1988)或地震(Knight,, 2000)时,先前的自然灾害经验可能会减轻负面后果。但不是所有事件都会导致这一结果,如Luhmann()发现,对于离婚,第二次离婚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会小于第一次离婚,但对于失业,重复失业会导致生活满意度持续降低。

本研究的优点:1、与之前研究逆境经历的典型实验相比,本实验评估了更多类型的逆境经历,并且允许被试对每种类型的多个实例进行认证,有助于揭示逆境经历与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结果之间的二次关系。2、为降低社会赞许性效应,采用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以此提高了报告的准确性(Schlenger& Silver, )。3、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降低了预测因子混淆结果的可能性。

虽然本研究的结果只能体现逆境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不能直接证明因果,但可以由此推测因果机制如何发挥作用。经历较低但非零水平的逆境,可以学习一些有效应对问题事件的技能,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营造一种对过去逆境的掌控感,培养对未来成功应对逆境能力的信念,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韧性(Barlow, 1998; Dienstbier, 1992; Mineka, ),这些品质也会让随后可能遇到的日常小麻烦更容易处理,从而对整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利,但高程度的逆境可能会抵消这些好处,因为应对技能和支持网络负担过重,造成绝望和失控的感觉,并破坏韧性的发展,对随后的重大逆境的恢复力被抑制,从而使得小麻烦看起来势不可挡。

关于创伤后成长或逆境成长的相关研究(Linley, ;Tedeschi, )也探讨了主要生活逆境的潜在积极后果。“逆境成长”指的是在应对逆境的过程中,心理功能和幸福感比以前更高。Affleck(1996)的结论是,在经历重大医疗事故(如感染AIDS)后,人们通常报告了这些经历的好处和收获,如改善社会关系,有了新的、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培养了更大的耐心和勇气(Taylor, 2002),比如在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疾病之后,其他的逆境和压力相比之下可能显得不那么严重和具有压倒性,换句话说,人们变得更加坚强了。

修正一句格言,在适度的前提下,那些没有杀死我们的东西确实会让我们更强大。

参考文献:

Seery, M. D. ,Holman, E. A. , & Silver, R. C. . (). Whatever does not kill us: cumulative lifetime adversity,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99(6), 1025-1041.

翻译:葛思晨

校审:高笑

编辑:孟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