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自责 调整 更糟 更自责?这篇深度长文 教你如何走出恶性循环

自责 调整 更糟 更自责?这篇深度长文 教你如何走出恶性循环

时间:2019-04-14 09:54:36

相关推荐

自责 调整 更糟 更自责?这篇深度长文 教你如何走出恶性循环

“如果人生是部电视剧的话,我的剧情就是每天都在责怪自己。”

朋友小Q最近生活的很丧气。工作中的考核结果又不好,她觉得一切都怪自己:

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有点不顺心,就会负能量爆棚,陷入情绪化的状态中,然后把工作拖着不做。

拖到一定程度,又会陷入“自我怀疑-尝试调整-情况更加糟糕-自我怀疑加剧”的恶性循环里,反复折腾。

在网络上看了一些大V的励志文章,发现自己跟别人差得太远,于是会更加焦虑。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做什么都得心应手,自己却总焦头烂额?为什么别人待人亲切友好,自己却经常自卑、回避?为什么别人行动力满分?自己却总是心灰意冷?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真的是写在基因里、骨子里带来的吗?

在《改变提问 改变人生》中,梅若李·亚当斯博士指出,在人生中频频陷入低谷的人,与那些工作生活顺风顺水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有健康的“心智模式”,只要学会运用提问改变心智模式的方法,就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书中给出了一种工具和方法,叫做提问式思维(QT),它看似简单,却极有力量。

什么是提问式思维?

就是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在提问,并且察觉到自己提问的内容。

人类的大脑,无时无刻都在发问和回答,这个过程运算的速度太快,快到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

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提问,也意识不到那些问题是什么,而是直接通过行动来回答这些内心中的问题。

比如,早上穿衣时,你从衣柜中选择了一套昂贵的正装。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思维是这样的:心中飞快地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有部门例会,怎么穿会更合适呢?(提问)这件最贵,而且效果不错,上次还被同事称赞了,就这件吧。(回答,决策)。

你发现了吗?在思维的过程中,你不仅在不停地向自己提问,而且这些问题还是有选择性的。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让你感到不满意,因为她做事慢,影响进度。几天前交给她写PPT的任务,今天还在吭哧吭哧地做个没完。

如果早上堵车,心情不好,你的思维是这样的:这个人怎么这么笨?还能不能用了?(问题)要是我自己早就做完了,烦死了。于是,甩了一个冷脸给她。(答案)。但是,如果当天心情不错,你想的可能会是“她这么早就开始工作了,还是比较认真的。(问题:认真吗?答案:认真。),或者是“她做的这么慢,我可以指导一下。我今天有空指导吗?(问题)这阵没事,可以聊聊。(答案)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出的提问通常充满着负面的假设和判断,这些问题又会放大情绪,导致自己不能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问题。

相反,当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提出理性、有建设性的问题,也通常会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想要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是让自己无论心情好坏、境遇如何,都能熟练运用“提问式思维”,通过巧妙地提问,来转变自己思维、行动和结果,做出明智的选择。

根据自我提问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人划分为两种:评判者和学习者,请按照提示对号入座:

①评判者:

常常会向自己和他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错在哪儿了?该责怪谁?我怎么会是这样?我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错在哪?这事儿这么发展下去会有多糟糕?

面对问题时的心态:以批评指责为主,不灵活且顽固,自以为是,只从自我角度出发……主导情绪一般以自我保护为主。

在关系中,看重输赢,试图在问题中寻找双方的不同点、对和错、同意和反对,然后寻找机会攻击或防卫。

这样的人,遇到问题时很容易指责自己和他人,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因此让自己陷入更大的挫折和麻烦之中。

②学习者:

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可行的?我对什么负责?我想要什么?我能学到什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这件事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

面对事情时的心态:容易接受和面对,灵活且易适应,能够为他人着想……主导情绪是好奇心。

在关系中寻求双赢,感觉自己与他人是密切相关的……试图寻找共同点、真相和互相理解,寻找机会解决问题……

没有谁一直是批判者或学习者,但有的人却大部分时间都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想问题和做事。

因《一起去看流星雨》而成功出道的小花郑爽,因恋情、整容、演技等问题,频频登上热搜。

有一次,郑爽和爸爸共同上一档综艺,俩人因为郑爽减肥的问题而起了争执。郑爽当时确实太瘦了,两条腿看上去像麻杆一样。

爽爸心疼她,让她多吃点饭菜,她却一直只吃西瓜,还对爸爸说:“吃成胖子就没人喜欢自己了”。

有粉丝心疼她,说“小爽一直在努力,就是为了让大家满意,请大家不要再黑她了。”

郑爽确实在努力,但鞭策她的动力却是她内心中的“批判者”,所以外在的行为才会走向极端。

“暴瘦”是她为自己做出的一种选择,在她的内心中藏着的问题是,吃成胖子还会有人喜欢我吗?答案是无情的否定。

此前,她和明星张翰有着五年的恋情,在这段感情里,她爱得卑微。张翰在外地拍戏,郑爽就暂停一切工作去陪他,在剧组为张翰洗衣服做饭,甚至为此推掉演出机会。觉得张翰太帅,怕自己配不上他,就自己偷偷跑去整容。

后来,和音乐人胡彦斌谈恋爱,她还是一样的卑微,虽然舆论如何说他俩的颜值不匹配,但她总是担心自己配不上胡彦斌。

“卑微”是她内心中做出的另一种选择,因为批判者指出的问题是,我配得上一个优秀的男友吗?答案还是否定和打压自己。

要改变心态,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训练自己保持察觉,看看自己的角度是评判者或者学习者,并且让自己逐渐从一个“愤怒的批判者”,转变为“好奇的学习者”。

想要一直对自己保持察觉,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没关系,我们可以运用ABCC法则帮助自己固化这个行为习惯,不断获得更好的提问。

A(awar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在我的想法中,“问题”和“答案”分别是什么?

B (breathe)呼吸,慢慢呼吸,感受身体,现在,我是不是可以停下来,退后一步,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C (curiosity)好奇,激发自己对现状的好奇心,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C (choose)选择,现在,我的选择是什么?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便有能力看到“客观事实”,而不是被自己一时的思想和感受所控制,从而更有能力进行处理。

小Q用这种方式写下了她的ABCC观察笔记:

A、觉察,最近状态低落,我觉得自己陷入了评判者状态,一直在通过责怪的方式来惩罚自己。B、呼吸,现在我愿意用ABCC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观察自己。C、好奇,我好奇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发现自己的内在提问是这样的:我工作考核结果不好,是不是证明我是一个很没用的废物?是不是证明我不如别人,我应该惩罚自己?答案是:对,我必须惩罚自己,不然我会更加糟糕。现在,我看到事实的真相是,我用自责的方式惩罚自己,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我不仅更颓废了,而且工作也没有干劲,这样做一点好处也没有。C、选择,现在我选择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负责,做一些能够滋养身心的事情,状态不好时,我就去听音乐、跑步或洗澡,而不是自责、逃避、更自责。

在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提问都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情绪和行动就是它的计算答案。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既意识不到自己在提问,也意识不到这个复杂的过程的存在。

运用“提问式思维”和“ABCC”法则,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对自己思想内容的觉察,当陷入情绪是,第一时间跳出来纠正自己。

通过聚焦学习而非评判,会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能达到自己的期望。

如果你真的愿意抓住提问的真正威力,简单的提问就可以改变你的整个人生。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职场人,头条签约作者。我坚信“脑内千山万水,不如脚下一步,哪怕是跌出去的一步。”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不是难题,而是想象。通过阅读、理解和尝试,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重重迷雾。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共同探讨职场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