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二审周期大幅缩短 最高法有高招

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二审周期大幅缩短 最高法有高招

时间:2020-06-11 05:29:18

相关推荐

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二审周期大幅缩短 最高法有高招

◎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本周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为此,国新办举行若干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发布会。21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董宁

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大大缩短

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比较长,是业界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设立这一年来,共受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1945件,审结1433件,其中二审案件1174件。二审案件审理周期平均为73天,比过去大大缩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介绍道。

这个周期是如何缩短的?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王闯称,法院采取了繁简分流做法,即简单案件简单处理,复杂案件复杂处理,使审判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此外,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后,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统一审理,避免了此前民事案件等待行政案件,等待期漫长的问题。王闯还介绍,法庭成立后构建“1+76”的统筹协调机制,全国范围内的相互关联案件,一旦有关联马上协调,避免各个法庭各自为战。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全国技术调查官的共享机制,有利于缩短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周期。“为什么技术类的案件审理时间长?因为面临复杂的技术事实查明,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技术调查官。我们法庭只有5到10名技术调查官。去年审理的一个案件涉及计算机软件,我们没有这个领域的技术调查官,但由于建立了全国技术调查官共享人才库,我们就从下级法院借调了一个调查官支援我们,很快就将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案件的审理周期就明显缩短了。”王闯表示。

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法庭提高审判效率发挥了作用。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平台建设,当事人可以在线提交证据、在线质证、在线询问、在线开庭,包括最后电子送达都是在线进行。

罗东川补充说,裁判标准统一集中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实现,所以质量、效率都有大大提升。“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作出的裁决具有终局性,有这样的法律效力,更容易得到当事人对法庭裁判结果的认可。”

知识产权法庭让创新“晴雨表”更精准

“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是整个知识产权案件中最为高精尖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与科技创新最为紧密的一些案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新的‘晴雨表’。”王闯表示,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非常重要的职责之一。

为履行这一职责,知识法庭采取了多方面措施。

王闯称,专利的授权确权是知识产权的源头,对于技术创新向法律创新的转换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特别加强源头的保护,明确新颖性、创造性的授权条件和标准,这样能够使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专利申请尽早得到授权,并得到及时的司法保护。

不过,有时授权形式要件过于苛刻,一些真正有创造性的专利没有授权。比如,化学药品专利领域,特点是投入特别大,研发周期非常长,同时失败风险特别高。“对于这样的领域,我们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对试验数据的提交采取比较宽容的司法政策,避免真正有创造性的专利因为授权形式要件过于苛刻而没有授权。”王闯说,针对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庭采取不同的司法政策和裁判标准。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所有知识产权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特别注重对技术合同的审理,比如技术研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服务合同,通过这些技术合同案件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王闯表示,同时知识产权法庭特别坚持市场的原则合理科学确定损害赔偿价值。

据悉,去年审理的一些案件很多赔偿额在百万元以上,有的在五百万元以上。“通过市场价值的判断来确定赔偿数额,让侵权者得不偿失,让权利人理直气壮,让创新者心无旁鹜。”王闯称。

此外,像临时禁令、证据保全、财产保全这些是强化司法保护很重要的程序性措施,知识产权法庭去年在很多案件里积极稳妥地运用临时禁令措施,从而使司法救济更加及时和高效。

网上立案,“疫情防控”和“司法审判”两不误

当前疫情特殊背景下,研发疫苗、药物等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人民法院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表示,疫情使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人民法院通过技术类案件的审理,激励医疗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跨越。比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近五年审结的化学药品专利案件中,涉心脑血管疾病专利案件占20.4%,涉肿瘤疾病专利案件占13.4%。

面对涉医药卫生恶意抢注商标、假冒商标、商业诋毁、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人民法院则通过商标、竞争类案件的审理加以严厉打击。此外,还加强了医药领域司法政策研究。

据悉,疫情期间,全国法院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加强互联网司法和在线诉讼服务,确保“疫情防控”和“司法审判”两不误。人民法院充分利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务等便民机制,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诉讼。江必新称,针对当事人、代理人无法出庭的实际困难,优化在线庭审服务,组织在线询问、开庭,全力保障特殊时期的司法审判需要。

同时,人民法院严厉制裁涉疫情防控的商标抢注、假冒商标、商业诋毁、虚假宣传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强化知识产权刑事处罚的威慑作用。比如最近地方法院快速审结了一些生产假冒商标的口罩案件。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爽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