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时间:2021-02-25 01:12:21

相关推荐

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卓纳画廊荣幸宣布参加第二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展位号 E07),将带来一系列国际顶级艺术家的作品。本次展位亮点包括特别呈现的两位现代艺术大师——“比利时当代绘画之父”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与包豪斯艺术先驱保罗·克利(Paul Klee)。此外,度英国透纳奖的联合得主奥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还将于于1月17日上午11点为艺博会观众呈现一场艺术家座谈。

卓纳画廊将于近期连载介绍本届台北当代的展位亮点。本文将着重展示在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展位上的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的作品。

拉乌尔·德·凯泽

Raoul De Keyser

拉乌尔·德·凯泽肖像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1930-)是20世纪欧洲最受尊敬的艺术家之一,尤其在同辈及后来的艺术家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比利时当代绘画之父”。在他接近半世纪的艺术生涯里,他创作了众多触动人心的画作和纸上作品,其中充满着隐晦的联想,蕴含着直白与隐秘、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对比。油画的构图以一些简单的图形及标志组成,唤起空间性和具象性的暗示,但却不带有任何故事性的描述。正因为其作品的笔触简朴,反而能展现出恢宏之气,引人深思。

包括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托马·阿布茨(Tomma Abts)、苏珊·弗雷孔(Suzan Frecon)、瑞贝卡·莫里斯(Rebecca Morries)在内的多位着名艺术家均讲述过拉乌尔·德·凯泽对他们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德·凯泽也因此被广泛认作“画家中的画家”('Painter's Painter')。而巡回展《毕生之作》的成功更是为德·凯泽赢得了广泛的艺术批评与社会关注。

作品预览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刻痕的习作》,1988布面油彩

56.2 x 51.4 x 2.5cm(含框)

© 拉乌尔·德·凯泽/ 纽约艺术家权利协会/ 比利时SABAM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从1964年的首次作品亮相开始,德·凯泽就创造出独特且极富质感的作品。他的早期艺术实践产生于“新视野”(Nieuwe Visie)的前卫艺术运动。20世纪70年代,随着他对包括色彩、颜料和画布等绘画基本元素的实验,德·凯泽开始采用全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他的艺术语言变得更加简洁与自得。用着名批评家巴里·施瓦布斯基(Barry Schwabsky)的话说,“[德·凯泽的]图像显然基于风景素材,却也能被当做抽象图案来欣赏。”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刻痕(的习作)》,

布面油彩

68.6 x 42.5cm

© 拉乌尔·德·凯泽/ 纽约艺术家权利协会/ 比利时SABAM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这件作品是以《刻痕》为题的一组作品中的一幅习作,整个系列创作于1989年。画面上毛茸茸的纹理质地以及棕色、绿色和蓝色的运用,都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片风景。与这幅习作对应的绘画系列中包含着类似的形式,不过总体呈现出更抽象的面貌。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时刻》,布面油彩121.9 x 190.2 cm© 拉乌尔·德·凯泽/ 纽约艺术家权利协会/ 比利时SABAM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作品《时刻》曾在-的德·凯泽大型回顾展《毕生之作》中展出

展览现场,比利时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

展览亦巡回至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

正如艺术史学者兼策展人乌尔里希·洛克 (Ulrich Loock) 所说:“就德·凯泽而言,绘画的自主自治,并不是朝着相反方向绕道而行所能达到的终极目标。相反……德·凯泽成功地塑造了这样一种情形,在其中,他的绘画无需纯然的主体建构并且能够通过拟态来确认那重独立于自身之外的现实。然而,与此同时,建构的自治仍是必要的,以使绘画不会沦为达成最终目的的手段,也不使其迷失……通过一种特定的自我指代,艺术家在图像的刻画和图像的自治之间达成了平衡,而免于在两者间委曲求全。”

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

《西诺》,布面油彩68.6 x 42.5cm© 拉乌尔·德·凯泽/ 纽约艺术家权利协会/ 比利时SABAM

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作品《西诺》曾于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

艺术家展览经历

从60年代中期起,多家知名美术馆就开始为德·凯泽举办个展。1992年,德·凯泽迎来了艺术家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受到时任文献展艺术总监扬·霍特(Jan Hoet)的邀请,参加了第9届卡塞尔文献展,自此开始受到欧洲和美国艺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德·凯泽先后参加了重要群展《破碎的镜子》(1993,维也纳市立美术馆,由着名策展人卡斯帕·柯尼希(Kasper König)与汉斯·乌利希·欧布利斯特(Hans Ulrich Obrist)策展);在芝加哥文艺复兴协会(Renaissance Society)举办了个展(2001);伦敦白教堂美术馆的个展();更是于参加了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由着名策展人罗伯特·斯托(Robert Storr)策展)。

展览现场,第9届卡塞尔文献展,1992

即便艺术家已于逝世,但他的影响力仍在持续扩大,为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与欣赏。-,比利时根特的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与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先后举办了德·凯泽逝世后的首个大型个人回顾展《毕生之作》。

今年3月10日至6月1日,北京木木美术馆将举办拉乌尔·德·凯泽在中国的首次研究型个展《感应》,由多年研究德·凯泽的资深策展人马丁·格曼(Martin Germann)特邀策展。

展览现场,芝加哥文艺复兴协会,2001

展览现场,伦敦白教堂美术馆,

展览现场,威尼斯双年展,

展览现场,瑞士伯尔尼市立美术馆,

展览现场,北京木木美术馆,

展览现场,比利时根特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S.M.A.K),

展览现场,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