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无以为家的杞人为什么要忧天?

无以为家的杞人为什么要忧天?

时间:2023-03-31 11:24:48

相关推荐

无以为家的杞人为什么要忧天?

文/郭峰(书房记专栏作家)

杞人姓姒(sì),祖上也曾阔过,是治水的大禹。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杞人是夏朝贵族,锦衣玉食,人上人。

商汤灭夏,放逐夏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夏人遭了殃,该杀的杀,该亡的亡,能当奴隶的当奴隶,能卖奴婢的卖奴婢,树倒胡狲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杞人可能是夏人中比较老实的一脉,商汤把这支人迁到杞(qǐ),让他们延续国祚,继承宗庙祭祀。

这些人就是杞人。

杞,今河南杞县。

杞国太小了,地图上没有,蓝圈附近。

好景不长,估计没多少年杞就亡国了,杞人四散奔逃。

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大肆封赏功臣和兄弟子侄,同时也封历朝历代后裔,一口气封了71国。

比如,把黄帝的后裔分到杨,今山西洪洞;

把黄帝另一后裔封到祝,济南长清。

把炎帝后裔封到焦,今陕县焦城。

把尧帝后裔封到蓟,北京北;

把尧的另一后裔封到许,今许昌。

把舜帝后裔封到陈,周口淮阳县。

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禹的后人呢?

找不到。

黄帝、炎帝的后人都找到了,禹的后人怎么找不到?

因为害怕迫害,禹的后人隐姓埋名,四处躲藏。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叫东楼的,正在给地主放羊。不姓姒(sì)了,姓娄,难怪找不到。

东楼正给地主放羊呢,朝廷圣旨到,说别放羊了,去当国君吧。

武王仍把东楼封到杞(qǐ),级别很高,“公、侯、伯、子、男”,杞国是公爵,第一等,相当于正部级,比姜子牙的级别还高,姜子牙侯爵,地市级。

你说,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我咋没遇到呢?

西周晚期,礼崩乐坏,井井有条的国际秩序乱套了,诸侯们不听朝廷招呼,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杞国有个邻居,宋国,是个恶邻。

宋是微子封国,商后裔,而商灭夏,两国世仇。宋是大国,人多势众,老欺负杞国,今天偷你一只鸡,明天占你一块地,不给打你。

杞国势单力薄,打不过,向领导反映。周厉王忙于淫乐,哪有闲功夫管这号屁事。

有千年的邻居,没千年的父子。邻居太重要了,摊上这号邻居,算倒了血霉。

宋国一看,你竟敢告我?更生气了,对杞国的欺负变本加厉。

南边还有两个邻居,潍夷和徐国,一看杞国好欺负,趁火打劫。鼓破乱人捶,没娘的孩子像根草,杞人被赶出家园,在杞谋娶公的带领下,踏上漫漫迁徙之路。

杞谋娶公带领杞人,踏上漫漫迁徙之路。

杞谋娶公,谋娶什么意思?

不知道,很可能是一个夏语词汇,说明西周晚期夏人还保留一些黄帝部落语言。

黄帝部族的语言与东方夷人语言截然不同,我们现在说的汉语是继承夷人的语言。后来,炎黄部落逐渐夷化,接受了夷语。

这正像周人的祖先,庆节、皇仆、差弗、高圉、公叔祖类、公亶父,这些名字是黄帝部落语言,我们不知何义。后来,周人夷化了,他们的名字,如姬昌、姬发,就完全夷化,现代人一看就明白。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一提。

华夏部落、东夷部落分布图。

杞人什么时候离开河南杞县的?

不知道,大概西周末年。

大史学家司马迁说,杞是小国,没必要记得太详细,在《史记》里短短写了100 个字。

人没钱灰,灯没油黑。人人长一双势利眼,杞人充分感受到世态炎凉。

去哪呢?

到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哪才是我安身立命之所?

杞人想到了远房亲戚邾(zhū)国。

株是颛顼(zhuān xū)后裔,也是黄帝子孙,算是杞人远房堂兄。两家还做过邻居,相处得不错,这时候落难了,走投无路,杞人抹把眼泪投奔邾国。

邾在山东枣庄滕县附近,也是个小国。杞人千里迢迢投奔自己,邾表现得挺够哥们,敞开双臂欢迎,杞人有了暂时安身地方。但很快发现,堂兄邾(zhū)的情况并没有信中说得那么好。

邾的北边是鲁国,当地大地主,老欺负邾国。现在又来了个外来户,那就两个外来户一块欺负吧。鲁国对杞国,就像黄世仁对杨白劳,杞人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杞国忍无可忍,打算继续流亡。堂兄邾国说,天下乌鸦一片黑,咱势单力薄,到那也是受人欺负,忍声吞气地活着吧。

可杞人实在忍不了,与邾国洒泪而别,再次踏上迁徙之路。

人生啊,咋就这么难!

邾(zhū)国,在曲阜东南。

杞人向北迁徙,来到山东新泰。邾人留在原地苟延残喘,后来,邾写作邹,就是现在的邹县。

新泰地处齐鲁交界,是两国缓冲地带,齐鲁两国都不能有效控制,杞人企图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这时候是春秋早期。

然而好景不长,鲁国还是找上门,继续欺负杞国。东边的莒(jǔ)本来是个小国,但乘人之危,也来欺负。

人生啊,太难了,哪有我的立锥之地呢?

世界上有个犹太人,没有自己的祖国,到处受人欺负。

杞人就像犹太人,一辈子颠沛流离,无以为家,到处挨打受气。

“苍天啊,大地啊,命运为何对我如此不公!”

杞人把双手举向天,发出呐喊,是抗争,更是哀求。

我太惨了!

杞人衣衫褴褛,扶老携幼,拖着疲惫的身体,第三次踏上流亡之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杞人唱着凄惨的歌谣,思念着故乡衰老的爹娘,寻找着梦中的家园。可是,哪里才是我的家园?

到处流浪,无家可归。

公元前646年,无家可归的杞人来到缘陵,今山东潍坊昌乐,希望这片土地能接纳自己,在这里修整疲惫的身躯。

然而,这里有齐国。

齐是名符其实的大国,巨量级人物,在杞国面前就是个巨无霸,对付杞这样的小国,容易得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杞人第四次踏上迁徙之路,漫无目的地流亡。

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

这段时期,杞人先后在牟娄(山东诸城吕标乡)、密(昌邑围子镇)立国,但都不长久。公元前544年,杞人来到淳于,今潍坊坊子区东南黄旗堡街道杞城。

孔子听说山东来了夏朝后裔,翻山越岭去拜访杞人,去寻找夏礼。杞人日子过得穷兮兮、苦巴巴,让孔子大失所望。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意思是夏礼我能说出来,但我到杞国没找到,如果找到的话,就能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孔老夫子太天真了,杞人朝不保夕,锅都揭不开了,哪还有礼?

孔子是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人,孔子去的杞国正是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的杞国。

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成了杞人最后的归宿,虽然还是受人欺负,但杞人累了,实在走不动了,在杞城苟延残喘了99年。

杞国落脚点,山东坊子区杞城村位置。

公元前445年,楚国彻底灭了杞国,杞人从此结束了自己悠久而苦难的一生(1500年)。杞人不用再流浪了,不用看人家眉高眼低了,不用担心受怕了,不用挨打受气了,他们默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就是杞人悲惨命运的一生,充满磨难痛苦的一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