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人类已知最早的苏美尔文明为何在历史书中仅一笔带过?

人类已知最早的苏美尔文明为何在历史书中仅一笔带过?

时间:2022-07-09 22:34:46

相关推荐

人类已知最早的苏美尔文明为何在历史书中仅一笔带过?

老铁,我给你好好科普一下苏美尔文明,其实现今对苏美尔文明的了解并不少,只是历史教科书篇幅有限,就很少提到罢了...

推荐书目:

对于亚述/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可以通过什么书籍进行了解?

早在公元前4000年代,两河流域—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产生了高度发展的苏美尔文明并出现了作为这一文明主要标志的楔形文字、圆柱印章、大型宫殿建筑和神庙建筑。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一支讲塞姆语的民族,即阿卡德人,在两河流域南部诸城邦争夺霸权的长期混战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统一各个城邦,立统一帝国,阿卡德语也随之代替苏美尔语成为主要交际工具,而苏美尔语降到次要地位。公元前3000年代末,苏美尔人重新主宰巴比伦尼亚,迎来了“苏美尔复兴”,即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世纪,阿摩利人在历史的大动荡和大演变中成为整个两河流域地区的主宰,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即汉穆拉比帝国,亦称古巴比伦帝国。之后,伽喜特人从伊朗高原西下,入主巴比伦尼亚,从而开始了包括赫梯人、胡里特人、亚述人以及埃及人在内的近东各大民族为争夺古代叙利亚地区而展开混战的时期。进入公元前1000年代后,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人开始主宰两河,楔形文字文明也随之进入鼎盛时期。随着亚述帝国的灭亡,以楔形文字和塞姆语为标志的巴比伦一亚述文明开始衰落。迦勒底王朝被古波斯的阿黑门尼德王朝灭亡后,楔形文字文明的主要载体在民族的相互征服和同化中逐步泯灭,最后从历史舞台上完全销声匿迹。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一个高度发达、延续时间如此之长、涉及民族如此之多、包括的地域如此之广、对人类总体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甚至一直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文明——楔形文字文明,也随之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如何理顺两河流域的历史?

一、苏美尔文明的基本要素

关于“四大文明古国”,人们对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的说法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古巴比伦文明之前,还有一支种族创造了文明体系、宗教法律,建造了恢弘的建筑群,农业和商业也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他们才是世界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吉尔伽美什,也有可能是恩奇都Carrey:《吉尔伽美什史诗》: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英雄叙事史诗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这两个概念,苏美尔(Sumer)[①]是古代的地域名称。而巴比伦(Babylon)是古代的一个城市名称,他们都是地理名称。但是苏美尔文明既不是“苏美尔地区的文明”,也不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文明”,而是以苏美尔语文献为主要标志的文明。[②]而巴比伦文明或者说巴比伦-亚述文明是以阿卡德语文献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当然这些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统一的意见。

[①]“苏美尔”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阿卡德人对他们的称呼“Summer”,它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片由多个城邦组成的地区。[②]参见吴宇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216.

Carrey:试论苏美尔奴隶制城邦时期的“神庙经济”

苏美尔人无疑是人类最早的城市文明的真正创造者,他们发展农业、建设城市,并且在艺术、建筑、社会组织、宗教思想和宗教生活乃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它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滥觞。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末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城邦,由它所创造的各种文明要素构成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体,并深刻地影响着之后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也通过其他古代文明影响了古代世界其他区域。

Carrey:上古西亚王表

后来说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开始掌握两河流域的统治权。建立了强大的古巴比伦帝国,属于塞姆语的阿卡德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苏美尔语从此失去了官方语言的地位。从这时起,苏美尔文明或者说以苏美尔语为标志的文明随着古巴比伦帝国的建立而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阿卡德语为标志的巴比伦-亚述文明。在野蛮的库提人灭掉阿卡德帝国后,苏美尔文明经历的短暂的复兴,拉格什城邦得复兴(代表人物古地亚),乌尔第五王朝和乌尔第三王朝。比较着名的是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乌尔第三王朝也是苏美尔文明最后的辉煌。

Carrey:历史上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

二、西亚考古学的诞生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西方人先和这些失落的古代东方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是道听途说,也无法听懂阿卡德语和释读楔形文字。但是诸如”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等希腊古代作家却对巴比伦文明充满了兴趣[①]。直到贝洛索斯[②](公元前350年-前340年)的出现,作为地地道道的巴比伦人,他在希腊用希腊语撰写的《巴比伦尼亚志》,被许多后来的作家引用,他们对这片“日出之地”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方古典时代对古代东方文明的认识在贝洛索斯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在地中海东岸,饱受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蹂躏的犹太人把他们的罪行载入《旧约圣经》,这是古代西方人了解巴比伦文明的两个窗口。但是人们只知有“巴比伦人”和“亚述人”,而不知人类历史上还曾经有“苏美尔人”存在。就是古希腊人,包括被誉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苏美尔”和“苏美尔人”也从未提及。

第一个让欧洲知道楔形文字的是一个叫彼特罗·德拉·瓦莱的意大利人。他曾于16手持一把鹤嘴锄独自对巴比伦遗址进行“发掘”。慢慢地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家来到这片失落的土地。他们从被发现的大批泥板中看到了两河流域的考古潜力。各国继续在该地区扩大发掘范围,并派有经验又懂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的专职人员主持发掘。到此为止,这些失落文明的探索者,都是巴比伦文明的探索者,并不是他们对巴比伦文明情有独钟,刻意去寻找它。而是因为那时候”苏美尔文明”还没有被发现。尽管爱尔兰学者欣克斯(E.Hincks)根据阿卡德楔形文字中的表意字的特点而提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都不是楔形文字的创造者的正确观点。但是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③]。

直到1877年,一个叫德·萨尔泽克的法国考古学家在对泰罗进行发掘,意外发现了埋藏于泥土之下的古城拉格什遗址,在长达的挖掘中,他发现了超过10万块的石刻铭文和书写泥板,上面使用的都是楔形文字。经过核验,这些残片被证明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来源于一种比古埃及还要古老的文明——苏美尔文明。德·萨尔克的发掘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其原因不在出土文物的数量和质量,而在于其特别之处:泥板文献上的语言不同于阿卡德语,这说明以阿卡德语为标志的巴比伦-亚述文明之外还有以所谓的“苏美尔语”为标志的苏美尔文明。从此是“苏美尔文明”再也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一段无法抹掉的事实。所以说,“苏美尔文明”完全是人们探索巴比伦-亚述文明的意外收获。

[①]最早的有关史着是希罗多德(Herotus)的《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②]贝洛索斯是巴比伦马尔杜克神庙的祭司,他本人不是希腊人,但由于他的着作被许多晚于他的古典时代作家引用,影响很大。[③]参见拱玉书:“升起来吧!像太阳一样”解析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P27.

三、“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起源

广为流传的“四大文明古国”最早是谁提出的呢?梁启超先生在1900年发表了一首诗,叫作《二十世纪太平洋歌》,里面提到“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而且注明“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①]是也。”这就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最早由来,专利权属梁先生,这个没任何争论。后来的中国人,觉得“四大文明祖国”不是太科学,所以改成“四大文明古国”,并且用古巴比伦替代了小亚细亚,以便成之为国[②]。

虽然国人现在很喜欢在“四大文明古国”前再加上“举世公认”这个形容词,但世界学术界,却没有广泛地赞同,并且也没有作为通说写到历史教科书里。不广泛接受的理由,一是梁启超先生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他写的不过是以浪漫夸张见长的诗歌而非严肃的历史学论文,那么援引它作为历史学的权威说法和依据显然是不严谨的。

其实四大文明古国一开始就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四个最早的文明发源地,而不是四个古代建立的政权。这四个发源地都各自独立的从酋邦阶段发展到城邦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时代,是最早的一批原生性文明,其余的文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所以也可以把它们四个放在一起,认为是世界文明的摇篮。

巴比伦文明是产生于苏美尔文明之后的,但是都是发源于两河流域,都有着灿烂历史和光辉成就。两河流域文明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直到1984年,在着名世界古代史专家林志纯[③]等学者的倡议下,经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开设亚述学[④]课程。

往期推送:冷门学科中的“冷门”——亚述学

因此,很多人对于两河流域文明,或许只知道一些巴比伦“空中花园“这些简单的概念。就像提到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就会想到良渚文明,事实上中国其他遗址也足够优秀,只是良渚是考古成果最耀眼的,所以几乎成了中国5000年文明的代名词。

[①]小亚细亚地区指的是安纳托利亚半岛,古巴比伦在美索不达米亚,用古巴比伦替代小亚细亚为国,本身就不准确。[②]国际认可的《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是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五大文明发源地”。[③]中国历史学泰斗,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中国古代史研究会创办者。[④]亚述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期,是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建立在对这一地区最早的文字进行释读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参考文献:

[1]西亚考古史(1842-1939)[M].文物出版社,2002:244.

[2]日出东方[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刘健.苏美尔文明基本特征探析[J].外国问题研究(2期):43-49.

[4]“升起来吧!像太阳一样”解析苏美尔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 = analysis of the sumerian epic enmerkar and the lord of aratta[M].昆仑出版社,:435.

[5]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216.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内容不错的话,欢迎点赞哦!

/r/9UUuNgbECVt2rUJV9xDn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