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深沪:谢氏族谱印证郑和下西洋与三宝街

深沪:谢氏族谱印证郑和下西洋与三宝街

时间:2023-10-20 15:51:40

相关推荐

深沪:谢氏族谱印证郑和下西洋与三宝街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可关注热点

来源:深沪历史民俗

想看更多请关注深沪历史民俗-希望有更多发掘深沪深沪历史和简介

众所周知,明朝永乐年间起,大航海家郑和(名三保)。明洪武四年1371年生于宣德八年1433年卒,大航海家。曾七次率领船队远航 太平洋及大西洋。当时,泉州港(刺桐)作为世界主要大港,是郑和船队的必经之路。在泉州圣墓“郑和行香碑”曾明确记载:“郑和于永乐十五年(公元14)五月十六日来此行香,刚好和其第五次下西洋的时间相符。

晋江市深沪镇,一个滨海港口城镇。在深沪有条古街称三宝街,位于深沪壁山上,濒临深沪湾。传说郑和船队曾驻于此,并在当地招募水手,等待十月左右东北信风起,才顺风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商机,于是一时间深沪壁山人来人往,小贩市场就此形成,并将此地古街曰为“三宝街”。另外据记载,印尼的三宝垅、泰国的三宝港、亚马六甲的三宝城均是因郑和下西洋经过而得名。

现今,有些史学家不赞同郑和下西洋曾来过晋江市深沪镇的说法,认为这种大事,地方志里没记载,三宝街兴始于明朝的说法不可靠,缺少有力证据。然笔者最近在整理一份清朝同治甲戍年《澄江谢氏第八世近光公派下舅谱》时,发现族谱上记载:从乾隆丙戍年(公元1766年)起,澄江(伍堡)谢氏迁居深沪的先人墓葬陆续有葬在深沪三宝街;其中第十三世天续公(生康熙壬子年卒乾隆丁酉年)及其妣陈氏(生乾隆乙卯年卒乾隆丙戍年)合葬于深沪三宝街。由此可见,郑和船队下西洋时曾驻扎于晋江深沪镇及三宝街的历史背景一说,可在《澄江(伍堡)谢氏第八世近光公派下房谱》上得到有力的印证。

深沪谢氏源流

深沪谢氏家族可分为三部分。一为:坑边村畲下谢氏;二为:南春、狮峰村谢氏1;三为:狮峰村谢氏2;同系《宝树传芳》同属泉州《金鱼衍派》。

坑边村畲下谢氏为晋江谢厝街登卿谢氏第四房开畲公于南宋从谢厝街分衍肇基坑边村畲下,并以公名为村名。

据《谢厝街登卿谢氏族谱》所载:谢厝街谢氏始祖为宋朝尚书御临公讳韬。由金鱼巷分居晋邑十一都登卿(谢厝街),妣刘氏诰封一品,分六房居登卿,唯四子开畲公游经此地,观闻琵琶调鸣,凤凰起舞,乃吉祥之地,即启基我畲下,公名为里名,里号畲里,山号畲山,历经宋、元、明、清,宗支藩衍,曾修房谱,明季建家祠一座二落五间张,清重修,清季遭火,仅存遗址。一九九九巳卯由谢天配君独资原址重建,坐癸丁兼子午,同年腊月谢土,重修谱牒,填枋奉祀。据清代旧谱载,清朝四十余丁往台湾,二人居漳州,为台胞寻根问祖寄托乡情,提供考证。

坑边村畲下谢氏昭穆为讳行、字行各一首,系清乾隆年间堂亲谢厝街东村人谢淑元进士编修

讳行:“文章瑞秘国,芝兰齐美智,龙舞与凤翔,则喜之有庆”

字行:“国元家都士,德业肇尚书,科第联芳允,迪功于成烈”

南春村、狮峰村谢氏1:南春村谢氏为晋江澄江(伍堡)谢氏第八世近光公(1573年生)于明朝末期迁居泉州郡城南门外(现浮桥、江南一带),传至第十三世天麟公清朝乾隆年间回祖居澄江,天续公、天静公、天达公迁居深沪镇南春。近代另有血脉堂亲迁居菲律宾、台湾。

狮峰村谢氏1为晋江澄江(伍堡)谢氏第十八世必向公于民国中期举家迁居深沪镇狮峰村。

晋江澄江(伍堡)谢氏始祖为南宋从泉州谢衙金鱼巷肇基南门外十一都澄江乡的千禄公。历经七百余载,传二十余世;子孙后代众多、家族显赫;族人于各时期播迁本省、台湾、香港、菲律宾等地。

族谱已知分别编修于清雍正三年、清同治甲戍年、共和国戊辰年、共和国巳丑年。昭穆字行与迁台湾族亲一致为清雍正三年所编,从第十一世起用“文锺登瑞国仕子必齐家左昭右穆着万世永不差”。

狮峰村谢氏2为明朝中期(另据乡老所传:元朝时期就入居深沪,待考)从泉州金鱼巷播迁肇基深沪狮峰村。肇基始祖为玉宇公,谱被毁无存,仅知昭穆字行从第八世到第十三世为“通永世绳祖武”(依据堂上神主枋)。

新编昭穆字行从第十四世起用:宝树逢春枝繁叶茂扬狮峰、金鱼得水源远流长游沪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