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重读周处 | 英年早逝的父亲周鲂

重读周处 | 英年早逝的父亲周鲂

时间:2021-09-11 08:00:48

相关推荐

重读周处 | 英年早逝的父亲周鲂

周 处 及 其 家 族

说起周处,宜兴人都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宜兴因他也沾了不少的光。神话般的“斩蛟射虎”的勇猛行为和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的义士气节,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动容,特别是策马挥剑、慷慨赴死的壮士一别,完成了一曲由“南人”演绎的燕赵悲歌,在中原大地上空经久回荡。

在这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个象样的王朝都会为他加官进爵、葺庙添香,不断更新着他的传记、他的墓志铭,宜兴城东隅这小小的六亩四分地,因为其埋剑葬冠而生辉,成为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凭吊抒怀的胜迹。在这数不清的记赋铭文诗词中间,西晋平原内史陆机(261-303年)的《孝侯墓碑铭记》是当之无愧的传世名篇,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这位“领路人”真诚的哀号,饱含着他自己内心深深的无奈和淡淡的懊恼:

俗歌揆日,人谣何暮。

忠贞作相,追踪綘侯。

将亭嘉茂,遽掩芳猷。

潜光阳甸,返斾吴邱。

旧关虽入,乡路冥浮。

从荣制墓,终非画游。

春墟以绿,清淮自流。

深沉素幰,缭绕朱旒。

元堂寂寂,黄泉悠悠。

书方易折,家楬难留。

周 鲂 遗 事

周处(236-297年),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当时此地还叫阳羡。他出身在侯门之家。据《孝侯墓碑铭记》、《三国志》所说,其祖父周宾仕吴,官至光禄大夫、广平太守;其父周鲂,为宁国长,丹阳西部属国都尉,后拜裨将军、三郡都督、大中大夫,临川豫章鄱阳太守,晋故散骑常侍,新平广汉二郡太守,封关内侯。其实,周宾、周鲂的一些职务,并不是生前所担任的实际职务,许多是后世的赠官。但周鲂(?-238年)在吴国的立国过程中,还确实作出过特殊贡献,为周氏家族的形成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据《三国志》记载,周鲂,字子鱼,吴郡阳羡人。出生在东汉末建安年间,大概与孙权(182-252年)、陆逊(183-245年)同时期人,但年岁要小一些。少时好学,被举为孝廉。所谓孝廉,是汉代选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意思是被推举者“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从这一点上讲,周鲂的父辈在阳羡还是有点地位的。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交待一下:大概是196年左右,十五岁的孙权担任阳羡县长,大概到十八九岁时离开阳羡。期间,孙权将家安顿在阳羡,也将潘璋(?-234年)、吕范(?-228年)、陆逊等人召集在身边。从后来的经历看,大概就在这个时候,阳羡周家与孙权有了联系。

200年,“小霸王”孙策(175-200年)遇刺身亡,十九岁的孙权出掌东吴,接手父兄开创的江东基业,成为一方诸侯。之后,周鲂被召进孙权的队伍,最初出仕,做的是宁国县长。大约2之前,被任命为奋威将军的长史,相当于前线指挥官的幕僚长,期间应该学到不少军事知识和战场谋略。一段时间之后,改任为怀安(现在安徽广德、朗溪一带)县长。

2,孙权被曹丕(187-226年)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年号为黄武元年。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当时,钱塘大盗彭式趁机作乱,孙权命周鲂为钱塘侯国的宰相(即杭州的行政长官),一个月之内,周鲂调兵遣将,斩杀彭式及其党羽。事毕,周鲂升任丹阳(今安徽宣城)西部都尉,协助太守分管军事。曹操曾说:“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丹阳地方虽不大,但在汉代时就以“多出精兵”而名闻遐迩。

黄武四年十二月(225年),鄱阳大盗彭绮率数万人作乱造反,一度攻陷鄱阳(江西九江附近)。东汉末年,鄱阳也是一神奇之地,三年两头有人出来造反,魏、蜀、吴三方治势力都有介入,所以特别难治。孙权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协力攻讨。黄武六年(227),生擒彭绮,押至武昌,因加昭义校尉。

孙权将周鲂叫到身边,吩咐他去做一件绝密的事:让他在抓获在那些鄱阳反贼中,物色一些在魏国有影响力的“旧族名帅”,叫他们去投降魏国大司马、扬州牧曹休,作为内应,攻破曹休。周鲂认为:那些反贼乱民可能靠不住,如果一旦走漏消息,那将前功尽弃。觉得还是他亲自写书信,派亲信送给曹休,这样也许会更加可靠。孙权表示同意。于是周鲂写了一封乞降书,一共七条。

乞降书的大意是说,我很侥幸来做了偏远的鄱阳太守,这个地方的百姓十分难治。其中主要是他们都多年受正统教育,惦记中原,不服东吴。另外,我们主子年轻气盛,好高骛远,准备动用所有兵力与魏国作战。关键是他还不听我劝。这次,我虽然说平定了鄱阳的叛乱,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真的臣服了,而是我打算和他们一起投奔魏国,想请你接应。为了方便行事,请你将有关任命书及印绶叫我的人带回。我这次派董岑、邵南两人去送信,请放心,他们是我自小收养的亲信,跟我自己儿子一样。如果你不放心,可以扣下一人,叫另一个回来就行了。写完乞降书,另外还写了一封密表,意思是说,我十分想天下一统,好好做个大官,共同扫平北方那些北夷。如果认为我是在骗你,那实在是冤枉。我不懂古人的那些狡诈之术,只知有先哲苍天,有黎民百姓。反正我这里的只是一群草民,你有那么多军队,如果我有其它心思,到时任凭宰割。

周鲂写完了投降的理由和原因,还猜中曹休的心思,句句都在理上。曹休果然相信了,率领十万步军向皖城进发。为防不测,魏国又命司马懿、贾逵率军并进,以为接应。228年,三路魏军至石亭附近时,周鲂配合陆逊,截断曹休军队,斩杀俘获者数以万计,魏军一败涂地。

在周鲂写信投降曹休时,一些消息也走漏到东吴朝堂之上,许多郎官频频上奏,要求处分周鲂。周鲂还专门回京城述职,并割下自己的头发表明心迹。长江北边的曹休知道后,更加相信周鲂投降的诚意,所以毫不犹豫地走进了东吴的圈套。

事后,孙权加授周鲂为裨将军,封关内侯。孙权大会诸将,设宴狂欢。酒酣之际,孙权对周鲂说:“君下发载义,成孤大事。君之功名,当书之竹帛。”意思是说,周鲂你为了完成秘密任务,割下了自己的头发,成就了东吴的大事,你的功劳,将永载史册。

翌年,也即229年,孙权不甘心一直做个“吴王”,他随曹丕、刘备之后,在武昌登基为帝,国号为吴,改元黄龙。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从这一历史事实来看,周鲂应该是吴国的开国功臣之一。但周鲂除了这个“关内侯”的封爵之外,没有看到有其它封赏,也没有升任更高的官职。这个事实说明,周鲂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功臣,称不上元勋。

后来,靠近鄱阳不远的江西其他两郡豫章、临川,又出了叛乱,领头的叫董嗣,住在深山里,凭借山路险要,占山为王。两郡太守屡屡派兵清剿,一直没能肃清。朝廷又派吾粲(?-245年)、唐咨带领三千官军前往征讨,攻打了一个多月,没有攻破董嗣的山寨。周鲂上表请求停止进兵,以减少普通百姓的伤亡。周鲂密派间谍,诱董嗣杀出山谷,再派人将其狙杀。剩余的人和董嗣之弟十分惧怕,并逃到武昌,向陆逊投降,表示愿意将所有人都迁出山区,定居于平原,改恶从善。周鲂不费一兵一卒,即安定数郡。在鄱阳为政时,赏罚分明、恩威并施,这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而在功劳方面,主要来自于军功,所以被授予“裨将军”这一低级将军的称号,后世也有些非议。

史载:周鲂在鄱阳任上,一干就是十三年,卒于任上。照此推算,周鲂的去世时间大概是237年或238年,年龄大概是四十来岁。细细思考,周鲂在鄱阳任职的事情也比较蹊跷:一是鄱阳太守任上政绩不错;二是一干就是十三年,而且没有得到升迁,也没有加爵;三是卒于任上。这三件事一起考量,就觉得不容易被理解。那么,在周鲂去世前后,鄱阳一地又发生了什么呢?《三国志》载,嘉禾五年(237)冬十月,鄱阳贼寇彭旦等作乱。翌年二月,陆逊征讨彭旦,鄱阳遂平。是年,吴国北攻魏国江夏(今湖北北部),未胜,向南进攻山越(闽南地区),诸葛恪(203-253年)获胜。因战争需要,吴国四处征兵,中郎将周祗未听从陆逊劝阻,到鄱阳郡强行征兵,鄱阳强民吴遽等率众杀死周祗,起义作乱,攻下数县,一度波及豫章、庐陵(今江西北部)等地,差点酿成大祸。陆逊出兵,招降吴遽,平定此事。动乱就发生在鄱阳,太守周鲂肯定有责任。从事后他没有受处分、也没有受嘉奖,而是随即去世的情况看,周鲂在平乱过程中受了重伤,无法指挥,所以都由大都督陆逊出面平定。种种迹象表明,在237年平定叛乱过程中,周鲂的表现值得注意。

照此推算,周鲂的去世时间大概是238年。这一年,东吴的武昌城有人见到了麒麟,据说这预示着永世太平,于是奏请更改年号。说来也巧,孙权在自己的寝宫前,也看见过红鸦聚集,也是大瑞,于是乎改元“赤乌”。

阳羡是孙权的“龙兴之地”,这一年,这块大地上土木大兴,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建设季”:在原东汉函亭城(今宜兴杨巷镇)西边,挖了一口水井,史称“赤乌井”,至今遗迹犹存。在张公洞山上建立了佛寺,在北部滆湖南边,也兴建设了一座般若庵(旧址在今高塍亳村)。关键是决定在荆溪之上兴建一座阳羡城,也就是现在宜兴城的旧基。孙权龙兴之地,周鲂英年而逝,阳羡大兴土木,这三件事情就这样奇妙地同时出现,其背后的玄妙关系,毋须我多言。

待续

长按二维码 关注苏红茶

公众号文章为©闲品阳羡原创

未注明的图片见水印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联系我:zongwf@

关注闲品阳羡,回顾往期精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