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压产能”十年 钢产量破十亿吨 怎么回事?

“压产能”十年 钢产量破十亿吨 怎么回事?

时间:2019-07-13 13:48:48

相关推荐

“压产能”十年 钢产量破十亿吨 怎么回事?

作者:高流

序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0%,达到8909万吨,刷新单月产量历史新高,此前的最高纪录为今年4月份的8503万吨。

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钢产量增长目前应该还是需求所致。“主要还是房地产市场超预期,基建基建有所回升。当然,钢厂有利润、环保限产放松、产业集中度偏低,也推动了钢产量持续增长。”曾节胜说。

——中国钢产量又创新高!专家:还是因为有需求

/c/7nVTxRu4zia

0.89*12=10.68,这意味着如果保持当下的产量,年度总产量将超过10亿吨。人类史上出现了第一个10亿吨钢铁产量的国家。而这几年说起钢铁工业,媒体最常用的词是“去产能”。

从6亿吨产量开始,中国钢铁工业就不断“去产能”,为何现在又突破了10亿吨?

这要从最近30年两次钢铁“大跃进”说起。

1第一次大跃进:失控的膨胀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钢铁工业连续失控式膨胀。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成为世界第一,1999年中国第一次调控过剩的钢铁产能——比通常的印象要早很多。之所以这次调控被大多数人的记忆忽略,是因为该轮调控只起到了反效果。

持续的膨胀始于1992年。

南巡讲话之后,宏观经济一度过热,GDP增速超过14%,投资增速在93年高达61.8%。

但由于80年代基础工业停滞,很多基础工业品供应不足,钢材价格暴涨、进口量激增。1993年钢铁价格上涨74.1%,进口钢材3026万吨,几乎是92年的5倍,占当年全国钢材消费量的28%。

因此,地方企业与民营资本纷纷涌入钢铁工业。随后紧缩周期到来,钢铁价格迅速回落,很多企业由盈转亏。93年全国钢铁企业总利润为290.1亿,到96年降为50.5亿,98年仅剩9亿。

因此,1999年国家出台保价限产措施,要求钢铁企业3年内连续递减产能10%,将总产量从99年的1.2亿吨降至1亿吨以下。

然而,此时民营经济规模已经相当大,地方国企和当地就业也密切绑定,都想尽办法规避减产约束。减产指标最终只落实到了大中型钢铁厂,腾出的产能与市场空间又被中小企业填补。减产政策越是严厉,增产反而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1997年1.5万亿的出口额,到1999年也只增加到1.6万亿,但2000年就暴增到2.1万亿,达到7.8万亿,9.4万亿,其中主要增量是中低档消费品,消耗大量钢材。

因此,钢材市场购销两旺,我国实际粗钢产量在2000年达到1.29亿吨,在2001年进一步激增至1.52亿吨。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超过3亿吨,超过4亿吨,一发不可收拾:

2000~中国粗钢产量及增长率

钢产量增长固然看似喜人,但背后的产业生态却堪称野蛮。21世纪初的头十年中,年均钢铁产能增量超过6000万吨,民营钢铁厂提供了增量的70%。小钢厂挤占了大钢厂的市场,也顺带吃掉了大厂用于技术升级的投资回报。

1999~,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粗放增长的代价是普通、低档钢材比重较大,大多数产能的技术水平不要说和国外相比,在国内都算落后。不少钢企还在使用平炉、模铸、初轧等老技术。至于冷轧薄板、镀锌板、冷轧硅钢片等高附加值板带材,仍然需要进口。

总量增长的同时,中国钢铁行业平均水平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差距反而在拉大。但赚钱是硬道理,外向型经济浪潮结束后,中国又迎来了房地产高潮,钢筋需求暴增,于是又是一轮挡不住的钢厂增产潮。只是不向统计局汇报。

一般认为,中国粗钢生产总量已经突破了10亿吨。粗钢下游是钢材制成品,粗钢实际产量可以从钢材指标反算来证明:

按照公开的统计数字 全国钢材产量11.24万吨。由于部分钢材经过多道加工手续,总量存在重复计算,业内一般认为钢材统计的重复计算率为15%。

据此推算,实际钢材产量应为9.55亿吨。但粗钢制成钢材,还有一定的损耗,一般约为95%的成材率,依次倒推,实际粗钢产量应为10.05亿吨!——同年统计公布结果仅为8亿吨。期间的差额大部分是“地条钢”和瞒报产量。一度电炉产量不纳入统计口径,因为电炉产品主要是低劣的“地条钢”。

板材重复材情况

地条钢生产

末出现了如下报道:

以废旧钢铁为原材料,由工频、中频感应电炉冶炼,劣质低质,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大量污染,被用于建筑时会埋下安全隐患,还对市场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影响——危害极大、人人喊打的“地条钢”,多年来打击而未绝。

,这一长期扰乱钢铁市场的“鸦片”,在去产能的高压态势之下,终于被彻底清零。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到10月份,1.4亿吨“地条钢”产能已经出清。

——去产能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地条钢出清1.4亿吨产能

/roll/-12-13/doc-ifypsvkp2370479.shtml

总之, 炼钢十亿,非一年之功。前后,中国实际粗钢总产量已经突破10亿吨,但存在大量劣质钢,大量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落后。虽然算是迈上了10亿吨台阶,但质量堪忧。

2第二次大跃进:高质量产能替代

至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从79%下滑至70%;产业集中度方面,前10名钢铁企业的产能在全国占比不断下跌,从49%降至34%——在“十二五”规划中的目标是60%。钢铁产能利用率不断走低,优质大型钢铁企业亏损严重。

“供给侧改革”期间,我国粗钢产量在统计上曾一度停滞。但在统计数据停滞的背后,却是生产结构上大型钢企对中小企业的产能替代。

在至间,我国规模以上钢企炼钢产能, 从11.3亿吨降至10.23亿吨,产量从8.038亿吨增至8.709亿吨。这是钢铁工业的“减肥增肌”。9月,中方代表在钢铁产能过剩全球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上强调:

“中国是论坛成员中唯一采取切实措施去产能的国家。目前,中国的粗钢产能利用率已达80%。受益于中国钢铁去产能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全球钢铁市场也明显改善,钢价持续回升,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和上半年同比分别上升24.5%和17.0%。”

按80%粗钢产能利用率来算,中国规模以上钢企炼钢产能约为10亿吨,对应产量理应为8亿吨,但实际产量9.283亿吨。超过1亿吨的差额,从合理角度判断,是粗钢产量统计口径扩大的结果。除部分高炉复产因素外,主要是电炉产能利用率提高,不再主产地条钢,有资格被纳入统计口径的结果。

电炉炼钢,主要是废钢通过电炉冶炼再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本该是钢铁工业的良性指标——只不过此前被小作坊的粗制滥造扰乱了市场秩序。

各国统计炼钢原料来源,美国废钢比为72.1%,欧盟28国为55.5%,日本为34.2%,世界平均为35.5%,而中国不到20%。随着“地条钢”退出市场,废钢被正规大型钢企加以利用,中国的废钢利用率也大大提高(此前“地条钢”未纳入统计):

中国废钢消费量统计

正规钢厂每利用废钢生产1吨钢,可节约铁矿石1.6吨、煤炭0.35标准吨,减排二氧化碳1.6吨。在环保政策鼓励下,各大钢厂纷纷上马废钢冶炼大型电炉。

因此,近年来虽然粗钢产能统计数据出现了快速增长,但这只是统计表外数字缩减,表内数字填补缺口。

这次粗钢统计数据突破10亿吨,不再是简单的数量堆积,而是质与量的综合体现。

3历史趋势

中国粗钢产量为9.28亿吨,同比增长6.6%;同年全球粗钢产量18.086亿吨,同比增长4.6%。中国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1.3%,提供了去年粗钢增量的72%——从国内统计数字来说,这是中国粗钢产能首次超过全球其它国家之和。

而在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中,中国压倒全球的时间还要提早一年:中国粗钢产量为8.709亿吨(国内统计8.32亿吨),超过世界其它国家产能之和(8.59亿吨):

~度世界粗钢产量统计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世界粗钢总产量的波动,与中国粗钢产量高度趋同,这意味着人类钢铁产能的增减主要是中国的增减,其它国家总体维持静态。分析更详细的数据,中国粗钢产能稳定地压倒世界其它国家之和,始于4月:

12月~5月,世界粗钢产能月度统计

现在,中国每年的高质量粗钢生产即将突破10亿吨,这一状况会维持多久?

历史上每个世界工业霸主,都曾在钢铁产能上压倒世界其它国家之和。中国是继英、美之后,世界第三个钢铁霸主:

1825~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比重

从历史趋势来看,这个世界只要出现制造业中心,就必然会出现占据世界钢铁工业主体的钢铁中心。随着全球粗钢年产量不断接近20亿吨,中国粗钢产量超过10亿吨是必然事件。

反映钢铁工业市场前景的重要指标,是人均钢铁蓄积量。按《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钢铁蓄积量的推定》一文计算,美国钢铁蓄积量约60亿吨,合人均18.34吨;日本钢铁蓄积量约25亿吨,合人均19.72吨。

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钢铁蓄积量达到100亿吨的国家,但人均也不到7.22吨。

按发达国家指标计算,我国钢铁总积蓄量至少要200亿吨(实际考虑我国住宅用钢量高于大部分国家,城市结构还会大幅变动,这一数字还将更高)。

而随着废钢利用率上升,钢铁积蓄量的增速还会下降(预计2025年为120亿吨,2030年为132亿吨),这意味着,世界超级钢铁大国的座位,中国还将稳坐近两代人。

预计到2030年,中国废钢产量将达到3.4亿吨,废钢比接近30%:

中国废钢产量预计

因此,无论从历史经验看,还是从社会需求看,中国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都是必然事件,而且至少要发展至12亿吨左右,直至人均钢铁蓄积量上升至15~20吨,再逐步回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