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梧桐社: 指数基金定投漫谈:获利机制与收益曲线 指数基金定投可以从机制上克服人性

梧桐社: 指数基金定投漫谈:获利机制与收益曲线 指数基金定投可以从机制上克服人性

时间:2023-11-11 21:08:10

相关推荐

梧桐社: 指数基金定投漫谈:获利机制与收益曲线 指数基金定投可以从机制上克服人性

指数基金定投可以从机制上克服人性弱点,抑制恐惧和贪婪情绪,能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收益。这种投资方式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只要做到严格遵守纪律,适合股市上的绝大多数投资者。但目前A股市场上,重视指数基金定投的人是极少数,甚至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有指数基金这个产品。知道的人也很多看不起“取得市场平均收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灰姑娘。

那么,指数基金定投策略是如何做到长期稳定收益的呢?它真的只能取得“市场平均收益”吗?今天我们就试着对这个策略一探究竟。

我们曾经对E.埃德尔森的价值平均法定投策略和经改造后的EEL策略(经估值调整的价值平均定投策略)进行过长周期回测,回测结果毫无争议的表明,定投策略可以取得非常可观的收益。但长周期回测掩盖了市场运行过程的细节,我们只能看到最终的漂亮结果,却不知道这个结果究竟是如果取得的。对于一些有强迫症的同学,不弄明白一个机制的内在原理,再漂亮的结果都不可信。现在,我们就把这个过程掰开揉碎了,拿放大镜进行研究。

波动是市场的内在特征。指数在一个长周期中,表现出中枢位置上涨的同时,也会包含很多大大小小的波动。典型的曲线是这样的:

如果长期持仓不动,取得的将是中枢上移带来的回报。但如果能够取得过程中若干小波动周期带来的回报,那就将是超额收益。指数定投能做到吗?

下面我们就用成本平均法和价值平均法来做个测试(EEL策略的理论基础仍是价值平均法)。把市场的长周期拆开成最简单的单边下跌、单边上涨、先跌后涨、先涨后跌、跌涨跌涨、涨跌涨跌等单元。

以下情景中,成本平均法的月投入标准金额为5000元,价值平均法的每月预期价值=上月预期价值*1.01+5000元。投资收益率,均是按照“(总价值-总投入)/总投入”来计算,这样得到的是投资者更加“喜闻乐见”的真金白银的收益。

情景1:成本平均法,单边下跌。

成本平均法每期定投金额5000元,买入份额=本期定投金额/本期指数。随着指数的下跌,同等金额能够买入的份数越来越多,每份的成本也就被摊薄。因此,在下跌过程中,策略收益的下跌幅度小于指数的下跌幅度。

情景2:价值平均法,单边下跌。

价值平均法每期投入金额是预期价值与实际市值的差额。价值平均法同样是随着指数下跌,买入份额增加,但买入的金额要明显大于成本平均法。同样的指数跌幅,成本平均法最终买入56.2份,亏损38.2%;价值平均法最终买入93.2份,亏损32.9%。两个策略都跑嬴指数。

情景3:成本平均法,单边上涨。

成本平均法在单边上涨行情中,随着指数上涨,买入量越来越少。策略收益的涨幅小于指数涨幅。为了说明成本平均法和价值平均法的一个显着区别,特别增加了一个快速上涨的点(第7点)。

情景4:价值平均法,单边上涨。

价值平均法同样在指数上涨过程中,越买越少。但最显着的区别是,在指数快速上涨(涨速超过预期价值的涨速)的第7个点,价值平均法还会自动卖出。也就是说,价值平均法真正实现了“高抛低吸”。与情景3相比,价值平均法在指数单边上涨中,策略收益率同样低于指数涨幅,但高于成本平均法。在指数翻倍的情况下,成本平均法共买入26.5份,收益率51.4%;价值平均法共买入18份,收益率72.2%。

需要提醒的是,决定价值平均法是否卖出的是“涨速”,而不是“点位”,更不是“估值”。即,当实际市值的涨速(约等于指数的涨速)超过预期市值的涨速时,才会出现卖出动作。如果指数在高位较长时间盘整(点位高,涨速低),价值平均策略仍会出现买入动作。这是价值平均策略最明显的不足。EEL策略(经估值调整的价值平均策略)则从根本上规避了这个不足。

情景5:成本平均法,先跌后涨

假定一个先跌后涨,从1000点又回到1000点的情景。指数涨幅为0%,而成本平均法取得了22.5%的超额收益。这22.5%的收益率,来自于在下跌过程中超越市场的17.3%,和上涨过程中“超越市场”的5.2%。上涨过程中的“超越市场”加引号是因为单独计算这个过程的收益的话,并未真正超越市场。但因为我们的计算收益的基准是全过程,所以看起来,即使在上涨阶段,策略的收益曲线仍比指数上涨的快。(单独计算上涨阶段,指数上涨了56.3%,策略收益27.6%)

情景6:价值平均法,先跌后涨

在先跌后涨的情景中,价值平均法共买入30.8份,低于成本平均法的36.8份。但收益率为29.1%,高于成本平均法的22.5%。价值平均法更显着地超越市场。

情景7:成本平均法,先涨后跌

在先涨后跌的情景中,成本平均法“涨得慢、跌得慢”的特点鲜明。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指数以固定斜率(直线)下跌时,成本平均法的收益曲线却不是直线,而是弧线!指数跌得越低,成本平均法的收益曲线斜率越小,跌得越平缓,直到有一天超越指数!

情景8:价值平均法,先涨后跌

认真对比情景8和情景7。同样,价值平均法的的收益曲线也是一条弧线,而且弧线的转折更快,在第6个点就与指数持平,第7个点时已明显超越指数。观察两张表发现,在上涨阶段(到第3个点),成本平均法共买入12.6份,价值平均法只买入10.5份;在下跌阶段(到第7个点),前者共买入35.8份,后者却买入56.4份。什么意思,不用多说了吧。

本来情景模拟到此为止,但既然大家都读到这儿了,不妨跟我一起再模拟两个完整的涨跌周期,跌-涨-跌-涨,涨-跌-涨-跌,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爱学习的同学跟我来。

情景9:成本平均法,跌-涨-跌-涨

成本平均法超越市场的幅度由第1个周期的22.5%变成了24.5%。说明在第2个“跌-涨”周期中,成本平均法进一步取得了2%的超额收益。

情景10:价值平均法,跌-涨-跌-涨

价值平均法超越市场的幅度由29.1%变成了39.3%。说明在第2个“跌-涨”周期中,价值平均法进一步取得了10%的超额收益!有些吃惊吧?!

最后两个情景,不点评,有兴趣的同学一起讨论。

情景11:成本平均法,涨-跌-涨-跌

情景12:价值平均法,涨-跌-涨-跌

总结:

无论是成本平均法,还是价值平均法,指数定投策略都有可能取得超越指数的收益(最后两种情景为什么没能超越指数?),甚至是远超指数的收益率。所谓“取得市场平均收益”是低估了这一策略的收益水平。从原理上讲,定投策略机制内在的“低位多买,高位少买”或“高抛低吸”的原则,保证了其获利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因为这一策略不需要太多的主观判断,不需要高深的学识,不需要过多的研究,恰恰保证了其盈利的可持续性—越简单越可靠。

价值平均策略规避了成本平均策略“只买不卖”的缺点,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EEL策略以估值和概率为基础,又规避了价值平均策略只考虑涨速,不考虑指数估值水平的缺点,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

但是,指数定投策略也并非简单到可以傻瓜式的投入,完全不择时。我们必须明确,指数定投策略的最大前提是:指数未来一定会上涨。这指的是指数作为一组股票的集合,可以规避单只股票的诸多不可测因素,少了很多黑天鹅事件。指数通常不会倒闭破产,不会退市,不会做假帐。但如果你买在市场疯狂的最高点,也一定会延迟盈利点的到来。更别说以很高的估值买入了估值中枢本来就在不断下移的指数。

所以,指数基金定投策略的关键是:在低估值时买入,越跌越买,以内在机制而非人为判断保证做到高抛低吸。

实际上,通过以上情景模拟,我们得以明白,指数基金定投策略的获利机制就是:在下跌时进攻以获得超额收益,上涨时防御以减小回撤。而策略获得的超额收益来自于市场的波动。所以,越是波动大的市场,越有利于指数基金定投。

梧桐社: 指数基金定投漫谈:获利机制与收益曲线 指数基金定投可以从机制上克服人性弱点 抑制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