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江南四大才子之&文征明(下)

江南四大才子之&文征明(下)

时间:2021-02-23 20:01:26

相关推荐

江南四大才子之&文征明(下)

诗作欣赏

文徵明诗文亦富有造诣。其诗接近柳宗元、白居易,诗风淡雅秀丽,清新自然,多为感兴、纪游、题画之作。

折叠暮春斋居即事

经旬寡人事,踪迹小窗前。瞑色连残雨,春寒宿野烟。

茗杯眠起味,书卷静中缘。零落梅枝瘦,风吹更可怜。

折叠石湖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东注越来溪。

凉风枭枭青苹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 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折叠感怀

五十年来麋鹿踪,苦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漫赴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折叠秋日早朝待漏有感

钟鼓殷殷曙色分,紫云楼阁尚氛氲。常年待漏承明署,何日挂冠神武门。

林壑秋清猿鹤怨,田园岁晚菊松存。若为久索长安米,白发青衫忝圣恩。

折叠钱氏西斋粉红桃花

温情腻质可怜生,浥浥轻韶入粉匀。新暖透肌红沁玉,晚风吹酒淡生春。

窥墙有态如含笑,背面无言故恼人。莫作寻常轻薄看,杨家姊妹是前身。

折叠月夜登阊门西虹桥

白雾浮空去渺然,西虹桥上月初圆。 带城灯火千家市,极目帆樯万里船。

人语不分尘似海,夜寒初重水生烟。 平生无限登临兴,都落风栏露楯前。

书法艺术

文徵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

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目前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图卷题诗》(现藏纽约美术馆)以黄山谷行书、狂草及苏体行书各书诗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十七行,体由山谷及狂素。50岁所作《草书卷》(现藏无锡博物馆)则是学山谷狂草《竹枝词》后有所得而拟其笔意所作。51岁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七律诗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则已脱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怀素神意。此幅与以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李登在此卷后跋云:书家拟仿,虽极品皆可致力,所谓步步趋趋,惟草圣如颠素不可拟仿,何?危波以纵逸。而以拟仿,神先乖隔。故能逼真,所谓飘逸绝尘而膛乎其后者也。

文老当盛年时作此书,直通颠素,视京兆未足多羡。岂其神情自适,非若拟仿然耶?窃怪此老胡不终世作此种书……这幅狂草确实堪称神品,因此李登有一疑问,文征明为何终世不作此种书?有人认为,这实在和文徵明庄重谨慎的态度有关,所以文徵明愈到晚年,字里行间愈重规矩。笔者认为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此外恐还有一个原因:当文徵明51岁时,其知友祝允明61岁,尚出仕在外,62岁致仕归里,与文徵明过从甚密,其时祝允明狂草之名如日中天,按文徵明的性格,很可能故意少作甚至不作狂草,以免两者书作在形式上的冲碰。而绝非文徵明在狂草方面的才情不足。

文徵明的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主要学钟繇、梁鹄等。他有时以隶书作跋,如《跋范庵石湖诗卷》、《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等;也常作四体千字文(正、草、隶、篆);有时以大字隶书作引首。他的大字隶书与小字隶书大异其趣。此外,他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祝允明校韵,国家图书馆藏)可见他于隶书用功之勤,推广此体也不遗余力。文徵明的隶书虽不是他最擅长的书体,却也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恐怕与此举不无关系。

文徵明的篆书与其他书体相比算是弱项。但在写篆书风气沉寂的明代,他的篆书仍是相当难得而珍贵的。王世贞曾云:“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能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可宝也。”又云:“征仲恒自负隶法则不尚古人,而歉于篆。然余得《千文》一本,亦在吴兴堂庑也。”《艺苑巵言》由于文徵明常书千字文作日课,故其篆书自有相当的基本功力。

文嘉《先君行略》曾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论者的公博学,诗、词、文章、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

由此可知文徵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于书法一门亦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吴、王、李、沈、祝等更多能于篆隶两体。因此,他能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传世作品

文徵明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着有《莆田集》。

文徵明与衡山

文徵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古代文人除名、字、号之外,且常以籍贯职官及任职州、府、县作号的习俗。文征明既不出生于衡山,又未在衡山做过官,他又为何要用衡山县名作号呢?经考证十六修《衡山观湘文氏族谱》:“文宝,梦登公次子,字维善,江西永新固塘人,生于宋嘉定十二年已卯六月初四寅时,咸淳七年辛未以宣教郎授湖广衡州(今衡阳市)教授。宋末,世乱致仕,留家衡山二十二都,今既字二十二区礼厚,为衡山三卿各派始祖。”礼厚,明属衡山县,今为衡东县大桥镇礼厚村。

礼厚文宝的第六代孙中,有个文俊卿,有“子六:定开、定英、定聪、定源、定清、定伟”。其中的“定聪”,就是文征明的曾祖父。明朝中期,文定聪在苏州府任职,举家由衡山迁到苏州,为文氏苏州派的始祖。文征明之所以号“衡山居士”与“文衡山”,其目的是怀念远在衡山的先世祖宗。

苏州的文氏支系,到了文徵明这一代,仍与祖籍的文氏家族保持着密切联系。现有清光绪《衡山县志》的文徵明《送侄归衡山》两首七律为证:

文武家声自宋元,忠贤德泽至今传。

江湖相望四千里,谱牒源流五百年。

喜尔衣冠能复始,愧余潦倒不如前。

不堪相见还相别,目送春云思惘然。

南望衡阳旧德门,虎符元帅有诸孙。

山川我正怀桑梓,水木君能共本源。

两地衣冠由昔盛,百年忠孝至今存。

相违不尽相留意,狼籍秋风酒满樽。

仕途坎坷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江南春图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着,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