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秦国与楚国丹阳之战 秦楚三处地缘冲突在哪里?

秦国与楚国丹阳之战 秦楚三处地缘冲突在哪里?

时间:2023-05-26 09:19:20

相关推荐

秦国与楚国丹阳之战 秦楚三处地缘冲突在哪里?

这里是专栏《从部落到大秦帝国》,目录结构请参考第一章。

(二十六)丹阳之战,以奇对奇

秦国拿下巴蜀之后,天下的形势风谲云诡,秦楚之间的战略关系,更是风云突变。

秦国据有巴蜀,领土扩充一倍,而且大多是肥沃的耕地,天下的巨无霸不再只有楚国一个,如果说楚国是南天霸,秦国就称得上西天霸。从领土面积来说,统一天下的决赛,会在秦楚之间展开。

秦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秤不离砣,整个春秋时代和战国初年,秦楚都是称兄道弟,楚国为兄长,秦国为其弟。秦楚之好保持了几百年,拥有共同的敌人晋国和魏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维系秦楚同盟关系的润滑剂,便是双方不断地和亲,秦惠文王宠爱上一个美女十几年,她便是楚国公主芈八子。

随着秦国的崛起,秦楚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能一如既往地维持吗?答案是否定的。

过去秦楚保持同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秦楚并没有领土上的冲突。秦楚之间的领土,只有商於之地存在一定的争议,这块地本属楚国,春秋末年秦国帮楚国复国,楚国将商於之地献给秦国。

秦国获得商於之地,在其东侧修筑武关,楚国也对应地修筑方城(南阳长城),双方各自威胁不到对方,又达成一种战略平衡。

随着秦国拿下汉中和四川盆地,我们来看看两国漫长而相邻的国境线上,三块重要的矛盾冲突地域:

图-前3秦楚地缘冲突

“秦楚冲突地域1”,这里是丹水上游,秦国的商於之地与楚国南阳的交界地。

商於之地本属于楚国,春秋末年秦国帮助楚国复国之后,楚国将这里送给秦国。重新强大起来的楚国人,不甘心商於之地被秦国控制,楚怀王对这里也是垂涎三尺,这一点后来被张仪所利用。

秦国对于楚国的威胁,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这里修筑了武关要塞,防止楚国来夺取故地。到了秦惠文王晚期,秦国国力非常强大,秦国考虑的不应该只是防御楚国,而是以攻为守,进入楚国的南阳。

楚国对应修筑南阳长城,号称方城,不仅防御西部的秦国,也防御北部的韩国。

“秦楚冲突地域2”,这里是汉水上游,秦国占据汉中(西汉中)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而楚国在春秋时期就占据上庸(东汉中),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地缘矛盾逐渐形成。

虽然东汉中和西汉中之间隔着一些山脉,但流淌着同一条河汉水,秦国控制的西汉中与楚国控制的东汉中,属于同一板块。汉朝时期,西汉中的南郑与东汉中的西城、上庸、房陵都属于益州汉中郡。两个地块在地缘上有着统一的诉求,因此秦楚在这里的矛盾比较突出。

“秦楚冲突地域3”,地处四川盆地长江上游与中游结合部,在秦国南下巴蜀之后,巴国旧都江州(今重庆)为秦国所占,另一个旧都枳(涪陵)早前为楚国所占。

从地缘上看,重庆和涪陵属于同一个板块,秦楚在这里存在激烈的冲突。只是秦国还在消化巴蜀两国,四川盆地的叛乱还要持续好几十年,秦楚在这一地区的冲突,要到叛乱平息之后才会演化为战争。

图-前3秦楚地缘冲突

三个地缘冲突地点,有两个共同特点,特点一,都有河流,分别是丹水、汉水、长江,而且都是从西往东走向。特点二,秦国都在上游,楚国都在下游。

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在秦楚的地缘冲突中,秦国占得地理优势,楚国则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在这种局面下,楚国必须通过一些方式,来扭转不利的地缘矛盾,否则时间长了,楚国总会输在地利上。

这时候的楚国,正在规划下一盘经天纬地的大棋。

楚怀王即位十多年来,楚国一直作着荜露蓝蒌的努力,东线计划灭亡越国,西线计划灭亡巴国蜀国,无论东线还是西线取得预期效果,无疑都会占据围棋当中的一个金角。

现在西线被秦国抢先,楚国入川半途而废,但楚国在东线仍存在一个巨大的战略目标越国。楚国若要东进灭越国,还得看另一个大国的脸色,那就是齐国。

这时候燕国爆发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禅让事件,燕王哙不知道被催眠还是洗脑,竟然将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此后燕国大乱几个月,燕王哙、太子燕平、新燕王子之都死于乱军之中,齐国乘虚而入,占领大半个燕国。

战国七雄如果演化为战国六雄,齐国在统一战中就取得非常大的先机,为此其他五个诸侯,纷纷派使臣到齐国,给齐宣王施压,奉劝齐国从燕国撤兵。

齐宣王能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大名,当然有他的手段,在齐国面临其他诸侯联合讨伐的时候,齐宣王奇迹般地与楚怀王结盟。

齐宣王为楚怀王开出的条件是,楚国如果攻灭越国,齐国不会干涉,楚国如果攻打秦、赵、魏、韩,齐国都会出兵相助。

越国在楚国东方,国土广阔到比此时的魏、韩、燕都大,每当楚国在中原鏖战正酣,越国总是不失时机地在楚国背后捅上一刀。

楚国如果能消除越国这一隐患,将越国国土并入版图,并不亚于秦国兼并巴蜀,或齐国兼并燕国。

当齐宣王视而不见,楚怀王怎能放弃这个良机,楚国从这个时候开始,准备一举灭亡越国。但越国并不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楚国灭越的时机还没到,楚怀王派出很多人到越国当间谍,刺探越国军情、民风等等。

齐楚各怀鬼胎,进行了结盟,其他诸侯秦、赵、魏、韩,自然要竭尽全力破坏齐楚的同盟,迫使齐国从燕国退兵。

为了瓦解齐楚的同盟,秦惠文王派相国张仪,到楚国游说楚怀王。张仪奉命到楚国,依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他与楚怀王谈判,只要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就将六百里商於之地,送还给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人与人之间,讲究信用二字。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国与国之间,更是一言九鼎。

作为秦国相国,张仪既然说出来愿意用六百里地交换楚国与齐国断交,那就是代表秦惠文王的意思,张仪说出来的话,不可能不算数。

商於之地本就属于楚国,作为商鞅曾经的封地,战略地位重要,楚国如果得到这里,可以威胁到关中,抵消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不利地缘环境。

如果与齐国断交就能获得商於之地,对楚国来说自然是好事,楚怀王将信将疑,一面派人与张仪去秦国交割领土,另一方面在张仪的要求下,写了一封与齐国的断交信,差人送往齐国。

楚怀王的意思很明确,一手拿地,另一手断交,若秦国不兑现诺言,楚国使者就不会把断交信送到齐宣王手里。

楚国的使臣跟随张仪回到咸阳,并没有被秦惠文王召见,张仪告诉楚国的使者,楚怀王听错了,自己说的是六里地,而不是六百里。

另一个层面,张仪派人到齐国,大肆造谣,说楚怀王已经与秦国结盟,楚国的使臣已经到达咸阳,楚国将会与齐国断交。

楚齐的关系,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不算好,楚齐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都是敌对国。因此张仪派人造谣,的确影响了齐宣王的判断,随后楚齐联合出兵之时,齐国出兵的力度明显不足。

楚怀王知道自己被张仪忽悠了,并不感到意外,他终于有了一个发兵秦国,扭转与秦国之间地缘劣势的机会,张仪忽悠楚怀王,成了楚国发起丹阳之战的导火索。

公元前3,楚怀王令上柱国景翠,统兵二十余万,北上进入韩国,抵达韩国的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

此时齐国已经在秦、赵、魏、韩的共同施压之下,从燕国退兵,齐宣王并没有把战略重点放在北方。因为当时的燕国并不富裕,领土也不是很广阔,齐军将燕国抢掠一空之后退兵。

也就是说,现在天下的局势,形成秦、赵、魏、韩为一方的连横国,楚、齐为另一方的合纵国。

景翠挥兵二十余万进入韩国,并不仅仅是入侵韩国,而是对以秦国为首的连横国进行挑战。同时,齐宣王也派兵抵达齐魏边境,以支援楚军的行动。

面对合纵国的挑战,连横国这边,赵国正酝酿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的主要目标在北方,他并不想参与中原的战争。剩下的三国,魏国能够抵挡齐国已然不错了,韩国自然不是楚国的对手,关键时刻还看连横国的老大,秦国如何应对。

此时秦惠文王已病重,但他还是毫不犹豫令公子疾,领十五万大军赶往韩国。

当秦楚两军在韩国对峙的时候,楚怀王使出早就拟好的一个狠招,他早前派人前往秦国蜀郡,秘密游说蜀侯通国。现在秦楚在韩国交锋,蜀侯通国果然准备造反。

其实蜀侯通国准备反叛,完全在秦国的掌控当中,蜀郡太守张若,蜀侯通国的相国陈壮,这些蜀郡骨干力量,全都是秦惠文王指派的人选。

只是蜀侯通国在这个时候蠢蠢欲动,委实给秦国增添了麻烦,秦惠文王令咸阳守军进入戒备状态,随时准备令司马错南下平定叛乱。

秦国并不怕蜀侯通国叛乱,只是眼下这个时间点,等于套牢了司马错将军和几万秦国精锐。

恰恰就在此时,楚怀王令将军屈丐,统领十五万人马,从南阳攻打武关,意图杀入商於之地,北进关中。

楚怀王好毒的战略啊,先把公子疾和秦军主力吸引到韩国,接着用蜀侯通国套牢司马错和秦军几万人马不敢调动,继而在武关打响第二枪,的确让秦国防不胜防。

武关,是秦国第二个雄关,也是易守难攻的险关。屈丐作为楚国三大氏之一屈氏的当家人,正宗楚国宗室,他统领着十五万申息之兵,以几十倍的兵力优势,迅速攻下要塞武关,进入商於之地,气势如虹。

楚国调虎离山的战术成功了,那么秦惠文王会如何来应对呢?作战既需要将领,也需要士兵,可是这两样,秦惠文王都捉襟见肘。

先看将领的人选,司马错随时要入川,他不能动。剩下的青年将领,倒是有几位,但都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此时相国张仪推荐了魏国人魏章,他在军中供职多年,现在爵位已经是左庶长(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级)。

魏章是个将才,他与张仪同为魏国人,因此得以任职秦军中,但也正因为他是张仪推荐的,秦惠文王一直没有重用,他在秦国朝堂和军中都受到排挤。尽管如此,魏章的战功还是不少,绝对是个人才。

这个时候秦国起用魏章,说明在秦惠文王心中,政治是政治,军事是军事,他心中有一把明镜,谁的能力如何照的一清二楚。

魏章统领的兵马,以北地郡、河西郡这些魏国旧地的守军为主力,再加上蓝田等地的守军,凑足八万人,真个区区之众。

至于拱卫都城咸阳的几万人马,绝不能调动,万一哪条战线失败,国都起码能保住,而且司马错一旦入川,还得从这里抽调人马。

几天之后,魏章的八万秦军,与屈丐的十五万楚军,就在商於之地对峙上了,双方各自利用地形修筑壁垒,都很谨慎。

如果这场战争是一盘象棋棋局,现在就到了难解难分的中盘时期,谁要是能再下出一步好棋,或者多出一只马或炮来,整个棋局都会因此逆转。

楚怀王就在此刻多出一只马来,他派出此战的第三路大军,由令尹昭鱼亲自统领十万大军,从上庸(东汉中)进攻秦国的汉中(西汉中)!

图-前3秦楚丹阳之战

秦惠文王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可调动的兵员了,这些年秦国与三晋的战争频繁,伤亡比较大。前几年修鱼之战,秦军总体损失超过八万,入川之战,损失也是数万。现在两路已经派出去二十三万大军,除了咸阳城的五万多守军,其他地方的兵力都非常匮乏。

秦惠文王不得已,动用咸阳一万守军,再调集故土陇西兵力五千,外加汉中的守军,一共两万余人,前往汉中与上庸之间的山谷进行抵御。

用两万多人去防御十万人马,纵然可以利用山谷险峻之地形,实际做起来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将领的任用上,秦惠文王再出奇招,起用楚国人甘茂为将,统领这两万多人去完成艰巨的任务。甘茂孔武有力,是个勇贯三军的勇士,他在雄罴百万的秦军中,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但是甘茂的出身有问题,当初在楚国军中效力,后来因为楚国公主芈八子在秦惠文王跟前受宠,被楚怀王派到秦国来任职。

甘茂若是在前线直接投降楚国令尹昭鱼,秦国整个战役就面临崩盘的危险。秦惠文王敢于在这个时候起用甘茂,已经不是什么眼光犀利可以形容,其胆量之大,用人之不疑,真是叹为观止。

事实上甘茂到了汉中,立即加强防御,他本身是一员猛将,逆境当中正需要他这样骁勇善战的大将,或许甘茂用兵的能力一般,但是带领将士勇猛作战,却是把好手。

昭鱼在挥兵攻打关卡几日之后,发现秦军士气旺盛,楚军折损不少兵士,于是停止了进击。

昭鱼派人到秦军关前,企图游说甘茂,许诺一个楚国左尹的高位,让甘茂回到楚国怀抱,回身领着楚军北上关中!

左尹是令尹的副手,也就是昭鱼的副手,这个职位肯定比甘茂在秦国的地位要高不少。楚国职权最大的三个职位分别是,令尹、上柱国、莫敖,昭鱼并未许诺这三个职位给甘茂。

昭鱼肯定不知道的一件事情,秦惠文王同样许诺甘茂,他出手豪迈大方,许诺甘茂的是秦国相国之位。

那么甘茂在汉中会做何种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当然甘茂必须要感到庆幸,眼前跟自己对阵的,并不是昭氏最有军事才华的昭滑,而是性格比较懦弱的昭鱼。昭滑此时正在越国,楚怀王派他长期出使越国,熟悉敌情,以便他日灭亡越国。

昭鱼的父亲昭阳,也是一位很有军事才华的名将,不过昭阳几年前去世了,昭鱼顶替父职,担任令尹之职。

丹阳之战全面打响,秦楚两军精锐尽出,在三条战线同时对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