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怀念我的母亲(上)

怀念我的母亲(上)

时间:2021-07-20 11:06:20

相关推荐

怀念我的母亲(上)

文/易小珠

提到母亲,有句唐诗最有代表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的形象大都与勤劳能干、善持家务、无私奉献连在一起。可这些优点在我母亲身上很难找到。小时候,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要留着,还说“我们年纪大了,你们将来有得吃。”母亲不善持家,在我印象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母亲更不会女红,听母亲说,小时候家有表姐,心灵手巧,只要母亲开口,绣个花呀、结件漂亮的毛衣呀,都不成问题。可她没想到表姐是要嫁人的。

19母亲出生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龙翔里一号,取名“德珠”。外公韩大宝是律师,自有了母亲后,官至嘉兴法院院长。对独生女疼爱有加,从小女扮男装。若有人问外公,令公子有几位?令爱有几位?回答总是含糊其词:“一位,一位。”一次去戏院看戏,人高马大的母亲穿着西装、戴着礼帽大大咧咧坐到了妙龄表姐的怀里,惹得邻座的老爷太太们大惊失色。

母亲读书不用功,上学常要睡懒觉,催急了便从被窝伸出一只脚让人穿袜子,穿好缩进去再伸出一只。期终考试,数学、英语总是一塌糊涂,外公特请电台播英文的外籍老师登门授课也无济于事。但母亲喜欢看闲书,七侠五义、四大名著、外国名著看得津津有味。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坐在藤椅上看书竟独自哈哈大笑起来,我好奇问她笑什么?”她说:“囡,等你认了字,就知道啦,书里有许多有趣的事呢!”有次听母亲与人交谈:“《西厢记》词曲简洁优美,描写正午只用三个字‘塔影圆’。太妙了!”母亲晚年住我家,一次,先生默书白居易的《琵琶行》,得意地给母亲看,母亲却看出破绽:“振威,‘同是天涯沦落人’后面你漏了一句‘相逢何必曾相识’。”振威佩服得直呼:“老太太厉害!”

母亲年轻时曾参加三八妇女节环西湖自行车比赛。最后冲刺,求胜心切,飞轮碰到别人的后轮摔了下来,额头青肿膝盖破红,母亲狼狈得想哭,众评委连忙扶起安慰。评委中有电影演员赵丹,逗趣说:“不哭不哭!这么漂亮的小姑娘,一哭就不漂亮哉!”母亲破涕为笑。众评委怜香惜玉,母亲得了个第四名。母亲去世后,我在整理母亲的日记中看到她晚年以词的形式记载了当年的往事:

忆杭州,事悠悠,儿时任性尽遨游。六桥三竺湖心亭,孤山西泠景。

三八节,赛车行,青春靓女争先进。桃红柳绿湖风轻,车速如飞云。

冲红线,失重心,膝盖跌破额头青。评委鼓励授奖品,日报登芳名。

听母亲说,外婆曾请人为母亲算命,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16岁以前命好,16岁以后命坎坷。外婆追问,那什么时候会好?算命先生想了想:“那要到六十岁以后。”外婆黯然失色。那时候,人的寿命都不长。六十岁,别说父母享不到女儿的福,就她自己也走到了人生边缘,何福之有?

1937年母亲的灾难真的来临,日本鬼子侵占杭州,外公不愿当汉奸,只能选择逃难。母亲说,逃难真苦啊,头上飞机扔炸弹,一路上尸横遍野,血肉模糊。家人放弃马车拚命跑,拚命跑!为保命,值钱的东西一路丢。母亲渴得要命,外婆从破落村户的灶找到一碗布满灰尘的水,母亲顾不了许多,吹开浮尘一饮而尽。

好容易逃到福建乡下,但日子过得艰难,一大家子每天只能买一小块豆腐佐饭。为维持生计,母亲在镇政府当抄写员。十七岁那年,驻扎在当地的一个国民党部队的营长,看中母亲的美貌,带着一队士兵上门求婚,把手枪往桌上轻轻一放。此时的外公身处异乡客地,如飘浮的绿萍无依无靠,更何况兵荒马乱,方圆百里都是他的部队。天意难违!只得强吞这杯苦酒。结婚那天,外公书写四个大字“天作之合”,其中的无奈与酸楚让人唏嘘。

抗战结束,外公一家重回杭州,家里满目苍夷。看家的人说,日本人住进来,红木家具劈劈当柴烧。逃难时藏在亲戚家的几大箱财物,也都回说被鬼子抢走了。

婚后的母亲幸福吗?我不知道。但解放前夕,国民党部队逃到台湾,母亲却再也不肯跟随。

母亲的第二次婚姻与戏相连,当时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的文明戏班主易方朔,因法律事务求助外公,此后两家时有往来。母亲对台上表演的父亲有好感。那时的父亲刚从上海戏剧学校毕业,比母亲小四岁,典型的姐弟恋。

父亲患有肺结核,在当时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且活不长。母亲才不管,变卖手饰买昂贵的西药,亲自给父亲打针治病。父亲竟慢慢好起来。我曾问母亲:“爸爸又穷又有病,你怎么会嫁他?”母亲回答:“你爸年轻时好漂亮!”

1954年我出生在外公的家里,那时的外公由于多年战乱的颠沛流离,严重损害了健康,但我的到来让他心生欢喜,常常放下文案来抱我,还美其名曰:“我休息休息!”对于疼爱我的外公,我一点也没有他的印象。母亲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方面要整理地方志,来信问母亲要外公的照片,母亲一张都拿不出。战争把家都毁了,谈何一张小小的照片。

外公去世后,为维持生计,母亲带着我到无锡话剧团工作,所得薪酬一半寄给杭州外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外婆病重,想吃点荤腥,母亲回杭州好不容易买到一小块猪肝,但那天正好外婆吃素,于是放篮里高高挂起准备明天享用,夜里却被野猫叼走了。母亲说,家境好的时候,亲戚们常来串门,看着他们大快朵颐,外婆却胃口小,吃不下,现在想吃却没得吃了。我突然想起母亲的那句话:“我们年纪大了,你们将来有得吃。”

1960年,苏州文化局照顾父母分居两地,将母亲调到苏州,因文笔好,被调到文联从事戏曲及民间文学的抢救、收集、整理工作。母亲干劲十足,她挨家挨户走访老艺人,记录抢救整理苏州传统滑稽戏十多只,并为滑稽戏老艺人蔡桂芳、范丽娜、王再尔、叶霞珍等记录编写回忆录,使珍贵的滑稽戏资料得以保存至今。她还走访福利院、敬老院、工厂、及各行各业的老工艺匠人,记录整理编写苏州民间传说,经她记录编写的苏州民间传说就有五、六十篇。

母亲突然想到自己的外婆,母亲的外婆姓来名筠,懂中医,信佛,吃长素。常常免费为人看病。小时候母亲眼里吹进了沙子,痛得睁不开眼,外婆只需用舌头温润地将母亲的小眼睛轻轻一舔,就好了。来筠外婆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民间故事。有一次母亲捉到一只蜻蜓,来筠外婆说:“蜻蜓是观音菩萨头上的玉簪变的,快放了我跟你讲一个蜻蜓报信的故事。”

1962年,母亲编写的《蜻蜓报信》发表在《雨花》杂志第九期,此后,母亲又在《上海文学》、《新民晚报》《山海经》发表《红梅图》、《阿二和尚与腊八粥》、《太湖传说》、《九美图与十美图》等民间故事,这些美丽的传说都来自来筠外婆的讲述。母亲编写的许多民间故事,后来都收集在《苏州民间故事》、《苏州传说》、《苏州民间故事大全》等专集内。其中《灵岩山》一篇,由苏州著名画家张晓飞绘制成连环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母亲也因此成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但母亲跟着父亲没过上多久安居乐业的生活,文革开始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易小珠,女,苏州人,生于195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戏文专业。原中国昆曲博物馆副馆长、文博副研究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苏州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昆剧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作品有《昆剧志》(部分)、《中国昆曲艺术》(第四章)、大型苏剧《金锁记》及省市级发表散文、剧评、小品数十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