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这部在柏林电影节上击败张艺谋的影片 惊人预言了中国现实?

这部在柏林电影节上击败张艺谋的影片 惊人预言了中国现实?

时间:2019-03-14 20:22:09

相关推荐

这部在柏林电影节上击败张艺谋的影片 惊人预言了中国现实?

,当张艺谋雄心勃勃地带着国内首部票房过亿的影片《英雄》来到柏林电影节时,等待他的是预料之外的局面——气势磅礴、制作考究的“张艺谋作品”居然一无所获,而是意外地败给了另一部同样来自中国的影片,一部此前中国观众几乎闻所未闻的影片。

这部击败张艺谋的作品,叫做《盲井》,当年它如黑马一般从众多影片中冲出,一举摘获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得到了评委的一致称赞,然而遗憾的是,这部被评委赞誉为表达了人性拷问的影片仍在国内遭禁。

国内开花国外香,由于立场、尺度要求的不同,像《盲井》这样在国际上备受好评,国内却不许公映的影片并不独见;但令人惊诧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在中国的北部边陲,竟然发生了几乎和《盲井》中一模一样的案件,触目惊心、惨绝人寰,在坊间,它被人们称作“盲井案”。

那么,这部叫《盲井》的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案件究竟跟它有什么关联?下面,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盲井》的故事情节和其背后折射出的苍凉无奈的“中国侧影”。

影片一开场便是井下的一桩凶杀案——

在私人小煤矿做工的农民唐朝阳和宋金明发家致富的招数是,先套近乎将老实巴交的打工者认作亲人带到煤矿做工,再在井下制造“安全事故”将他们杀死……

待人死后,他们中的一人就会以亲属身份跑去和矿长私了,拿到一大笔赔偿金。

这个致富法虽丧尽天良,却屡试不爽,在他俩看来,“啥都没用,有钱就中”。

而在他们上一单刚得手后,16岁的辍学生元凤鸣出现在老唐的视线里,打工无门,木木讷讷,老唐觉得,这个孩子正是他们的下手对象。

于是他赶忙上前搭讪,单纯的元凤鸣很快上了钩……

老唐把元凤鸣带到老宋面前,说如果想跟着一起打工,就得谎称是宋的侄子。老宋看元凤鸣稚气未脱,便盘问起他的情况来。

听到孩子是没钱上学时,良心未泯的老宋动了恻隐之心,推说不成,一开始老唐以为他在演戏,尔后发现老宋真的不想干这一票。

眼看着送上门的钱就要被老宋轰走,老唐急了眼,连忙把他拽到一旁,俩人吵了起来。老宋说他还是个孩子,老唐教训他说“你可怜他,谁可怜你呢?”老宋听罢,不再言语。

他俩成功拐走了元凤鸣,并给不满18岁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身份证上,姓名一栏写着“宋凤鸣”

他们反反复复跟他强调,去了矿上,要改姓宋,今年18岁。

三人来到某矿上,方方面面都要钱,凤鸣囊中羞涩,没钱买安全帽,老宋再次出手相救,掏钱给他置办了行头,大家都说“你二叔对你真好”。

因交不上学费辍学的凤鸣休息时就看书学习,老宋路过,恰巧看到了夹在凤鸣课本中的全家福。

之后,他故作镇静地将老唐从屋里喊了出去,原来,他发现凤鸣就是他们刚刚害死的那个人的独子。

不过,心狠手辣的老唐并无半点动心,在他这里挣钱最大。

动手的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延后着,一天凤鸣在路上看到一个讨钱上学的孩子,他平生第一次跟“二叔”主动张了口。

老宋跟着凤鸣来到孩子跟前,发现这也是一个因为缺少学费上不起学的孩子,他不由分说往孩子的碗里放了点钱。

凤鸣往家里写信,老宋发现这孩子挺有才华。

而老唐渐渐看出端倪,他说老宋的心肠变软了,宋矢口否认,说,凤鸣还是个男孩儿,就这样死掉太冤了。

老宋花钱让凤鸣破了处男之身,此后老唐又在催促下手,可老宋说,还没给孩子喝送行酒。

于是,他俩借着聚餐的机会给凤鸣摆了回送行酒,老宋端着酒杯向凤鸣道歉,可单纯的凤鸣并不明白其中之义。

酒喝完了,菜吃完了,第二天,他们仨照旧下矿,这一次,他们准备动手。如同杀害元凤鸣的爸爸一样,老唐照例说起那番送行话:“想家了吧,那我送你回家。”

影片演到这里,以一种出乎意料的结尾为故事画上了句号:

老唐动手前,怕老宋坏事,先用镐晕了老宋,之后他恶狠狠地一步步逼向凤鸣,岂料,老宋未死,他挣扎着爬起来给了老唐一镐,这时,矿底的炮声响了,两人都死在了井下,只有元凤鸣一人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活着离开……

矿主知道矿上出人命后,怕凤鸣讹他,便半吓半骗地让凤鸣收下了3万元赔偿金,就这样,凤鸣火化了老宋,最终带着3万元抚恤金,离开了这里……

《盲井》,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片中一切触目惊心的情节,都在着重表现那个黑暗的矿井下所进行的人性拷问,暗喻在一个传统伦理道德和惩戒力量双重缺席下的黑洞里,底层社会的挣扎,欲望,罪恶。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发生在前几天的“盲井案”。

事实上,现实远比电影残酷的多。

5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检察院向巴彦淖尔市中院提起公诉,艾汪全、王付祥等74名被告人在山西、陕西等6个省区故意杀害17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

这74名被告人,多来自云南昭通盐津县石笋村,在当地被称为“杀猪匠”。他们团队操作,策划、物色人选、杀人、冒充亲属,分工细致。

检方指控,5年来,17人死于他们之手,一部分被害者至今尸骨难寻、身份未定。

但17名被害人或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警方人士称,还有35条线索在侦办中,“死亡人数无法想象。”

与此同时,近日被披露的贴在石笋村村委会门前的一张告示引起争议,公告称,一些人正是通过观看电影《盲井》找到“发家致富路”的。

那么,这部影片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呢?

对此,《盲井》原着小说《神木》的作者,着名作家刘庆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小说《神木》,觉得它广泛传播之后,应该会避免这种事情发生,而不是说看了以后学会犯罪,不能这么说。”刘庆邦说,他对于电影《盲井》不能公映感到“很遗憾”,“要是公映的话,很多观众看到了也许会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会识破那些犯罪人的诡计,不能说看了盲井就学会犯罪。”

而评论家舒圣祥也撰写了一篇评论,我们节录如下:

有好几年,矿难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特别是,要求矿主和工人一同下矿井的规定出台后,矿难数量大幅减少。但是,“故意杀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款”系列案,让我们猛然惊醒: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人造矿难”,被刻意地隐瞒!既然“人造矿难”可以隐瞒,那么真实的矿难呢?会不会也有私了的可能?“盲井”式黑色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存在,正是建立在矿难瞒报的行业积弊之上,封口费与私了赔偿成就了这些人渣的杀人生意。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电影《盲井》充其量只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而已,杀了坏信使不能解决问题,出了问题推给坏信使更是愚蠢。我在想,《盲井》如果当时没被禁播,而是引发了社会大讨论,是不是矿难瞒报的问题早就解决了?屏蔽了坏信使,坏消息背后的问题现实不会自动痊愈;相反,只有直面现实才能解决问题。“盲井”式黑色产业链的存在,不是因为这些人看了电影《盲井》,而是因为团伙伪造矿难杀人诈赔案件,二十年来从未消失过。

是的,真正让《盲井》这部片命中中国现实的,并非《盲井》本身成了“教科书”,而是几十年来,黑色产业链的牟利从未停止。6月13日深夜,《盲井》的导演李杨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一句话:“掩盖只能让罪恶更加泛滥。”

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影只是粉饰太平的工具,那么这将是国民的悲哀。电影,还应该是反映真实生活的利器,虽然时有尖锐,但残酷与黑暗不正像光明与美好一样,也是这个世界另一番真实的面貌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