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我读《诗经》之《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我读《诗经》之《秦风·无衣》

时间:2019-05-30 01:10:59

相关推荐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我读《诗经》之《秦风·无衣》

说起比较“铁”的感情,我们马上能想到的,就是同窗和战友。

《诗经》中的《秦风·无衣》描述的,就是这种浓浓的战友情。

诗的原文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xié)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白话文的意思是: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披那战袍。君王兴兵去交战,修整我的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的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赏析】

要想对这首诗有更好的了解,有必要先知道一些秦国的发展史。

秦人的历史相当古老。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是颛顼(zhuān xū)帝的后代。在舜帝时期,秦人的祖先伯益曾帮大禹治过水,被舜帝赐姓为“嬴(yíng)”,负责看管牲畜。

几百年后的夏朝时期,伯益有个旁系子孙名费昌的,背离夏朝投奔了商朝,为商汤驾车,也为商朝推翻夏桀出了力。伯益的嫡系后代则生活在偏远的西戎地区,比较有名的有中潏、蜚廉、恶来。周朝推翻商朝时,伯益的后代忠实于商朝,参与抵抗周武王的战争,所以在周朝建立后,蜚廉家族倍受冷落。

这个家族的一支后裔中,出了一个很厉害的驭手叫造父,他给当时的周天子周穆王驾车,据说能日行千里。因为这个技艺,造父被封成大夫,食邑在赵地,他也是赵国的祖先。

另有一支也出了个叫非子的后代,他善于养马,奉周天子命在渭水一带替周王室养马。也因为这个特殊技艺,周孝王封赏了非子,允许他在秦地营建宫室,继续嬴氏家族的祭祀。虽说还不是诸侯国,但也属于有食邑、可以祭祀祖先的士大夫待遇了。非子也因此被称为“秦嬴”,“秦”也开始以一个类似于国家名号的形式出现在史书中。只不过此时的“秦”只是周王朝的附庸,秦人仍被周人和东方各国视为与戎、狄一样的野蛮民族,而且生存在戎、狄等民族的夹缝之中。

此后一直到西周末、东周初年,秦人因抗击犬戎、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按照礼制,既然分封为诸侯,就应该赏赐封地。但日益没落的周天子根本没有什么封地给秦国,干脆开了张“空头支票”,把被犬戎占领的大片土地“赏”给了秦国——这些地方原来都是我大周朝的,现在被犬戎占了,本王要东迁洛邑了,顾不上了,你们如果自己有本事抢回来,就归你们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地记载在《史记·秦本纪》中的。

就是这一张“空头支票”,成了此后秦国历代君主的动力,秦人的历史也被演绎成了一部战争史。

秦国本来就身处西部凶险之地,面对的又是擅长骑射的犬戎,为了生存,只能将对犬戎的战争进行到底。秦国历代君主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与凶悍的犬戎开始了一场又一场拼杀,并逐渐收复失地,建立起了一个像样的国家,秦穆公更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转化而来,又长期与犬戎拼杀,所以最终形成了尚武好勇的民族特质和国家精神。

几百年后,居然统一了中原,建立了后来的大秦帝国。

知道了上述秦国发展史,现在再来读这首诗。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战前动员会,无数战士在磨刀擦枪、挥戈舞矛,所有在场的人都是血脉偾张。

难怪吴闿生《诗义会通》说这首诗“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

难怪陈继揆在《读诗臆补》说这首诗“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有这样的战士,有这样的战友情,有这样的虎狼师,秦国想不壮大都不可能,想不称霸都难啊!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人考证说,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宠爱褒姒的周幽王,先是烽火戏诸侯,又废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引起申侯不满,勾结犬戎和缯国攻打周幽王,杀幽王及褒姒之子伯服,烧镐京城。秦、晋、郑、卫四路军队赶来,但为时已晚,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西周灭亡。当时的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也有另一种说法。据《左传》记载,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鲁定公四年(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当时的楚昭王是秦国公主所生,是秦哀公的外孙子。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遭到拒绝后,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说的是楚国大臣申包胥为救楚,到秦国求援,被拒后痛哭七日七夜,感动了秦哀公,秦国出兵相救,春楚联合击退了吴兵。也就是说,这首诗是秦王誓师的誓词,也是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令。

总之,这是一首战歌,有金戈铁马之声,更有浓浓的战友情。如果想真正体会一下,不妨读来给自己听听。

【注释】

1.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同袍”是友爱之辞。

2.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也有人说是指秦君,秦国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当时戎族是周的敌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号。

3.于:语助词,兴师:出兵。

4.戈、矛:两种长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

5.与子同仇:等于说你的仇敌就是我的仇敌。

6.泽:内衣,如今之汗衫。

7.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

8.作:起,起来。

9.裳:下衣,此指战裙。

10.甲兵:铠甲与兵器。

11.行: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