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黄益平:中国领先数字金融革命 三家互联网银行每年均可发放1000万笔贷款

黄益平:中国领先数字金融革命 三家互联网银行每年均可发放1000万笔贷款

时间:2020-07-10 05:21:34

相关推荐

黄益平:中国领先数字金融革命 三家互联网银行每年均可发放1000万笔贷款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郑青春

3月26日,由搜狐财经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北大数字金融系列公开课第一课播出。第一课主讲人为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

黄益平表示,数字金融在中国取得了很多突破,其最大的突破就是普惠数字金融革命。数字金融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传统的金融形态和状态都可能因此发生改变,金融稳定性、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也可能因此得到提高。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融通,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黄益平表示,技术的进步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特别是解决金融当中的获客难、风控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字技术变成一个非常值得利用的技术,因为它能帮助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同时,黄益平也指出,数字金融既指新型科技公司用技术来提供金融的技术解决方案,也指传统金融机构用数字技术来改善金融服务,两边同等重要。

“数字金融确实是一场革命,而中国在这场革命里走在了前面。数字金融的很多原创性的试验和创新,也许就在中国。”黄益平说。

【以下为黄益平教授讲座精编】

数字金融的发展,是相对新的一个过程。在讲数字金融之前,先从金融的一个基本功能开始讲起。

数字金融其实是金融的一种特殊形态。金融的核心功能其实就是资金的融通,资金融通的渠道一般分成两种,一是间接渠道,主要以银行为主,二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直接融资渠道。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一个简单的类比就是,融资的双方在风险上是不是直接打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对于投资人承担的风险不太一样。一般间接融资风险相对低一些,回报也比较低。

在这个过程当中,金融中介做的是一个视角的转换,期限的转换,风险的转换和规模的转换。例如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每个人存钱的量可能不多,比如5千块钱,五万块钱,但是银行可能把这5000块钱、5万块钱结合成一个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一个规模的转换。从期限上来说也是一样,每个老百姓存的可能是短期的存款,但很多投资项目可能时间会更长一些。

金融简单来说,发挥的就是这样一个功能。人类历史上所发明的一个最重要的金融经济功能,就是能帮助我们降低交易成本,并且使得劳动分工成为可能,推动经济发展。

但金融有一个致命的困难,或者风险,就是信息不对称,由此会导致金融交易出现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在金融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即解决信任问题。

我们理解的数字金融是利用数字技术、大科技平台、大数据以及云计算这样的方法,来创新金融产品、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业务流程,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一些新型的科技公司,利用技术来提供金融的技术解决方案,

另一个是传统的金融公司,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善服务。

数字金融既指新型科技公司用技术来提供金融的技术解决方案,也指传统金融机构用数字技术来改善金融服务,两边是同等重要。这是我想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

金融主要的功能是资金的融通,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字技术变成一个非常值得利用的技术,因为它能帮助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数字技术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一是大科技平台,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叫长尾效应。在一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可以服务的客户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多,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对于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大数据,人们使用平台后会留下一系列的数字足迹,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判断一些金融的决策。

第三是云计算,大数据+科技平台可以服务客户的量非常多,数据量更是海量,与之匹配要求有相应的计算能力,云计算提供的巨大的储存能力和极快速的分析能力,为金融的决策、分析、判断提供了基本的基础。

另外,技术的进步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特别是解决金融当中的获客难、风控难问题,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目前,中国的数字金融在全球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毕马威和一家风投公司评的金融科技100强里,前12位,中国占到4位,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公司都是中国的。客观来说,我们影响力最大,或者做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业务,应该是指移动支付。

第二,我们现在的互联网银行做的也比较有特色,跟它相应的其实是一个大科技平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支付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在国际上有相当的影响力。我们并不是最先出发的国家,但是从业务的规模和一些领域的影响力来说,在国际上有影响的。

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中国的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很多国际上的机构,到中国来寻找合作者。最重要的是中国的一些实践,确实是走在世界的前头。

我国数字金融的实践对其他国家可能有借鉴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现在的一些宏观、经济和金融的格局,这对国际组织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关注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货币政策。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数字金融在中国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似乎是取了很大的成绩,而且比很多其他国家做的要好,为什么?

我们简单的提了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因为传统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主导。传统的金融机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普惠金融客户的服务是比较有限的,对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仍然有很多供给不足的问题。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个人和企业非常多,所以数字金融一发展就受到了市场的拥抱和欢迎。

第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支付宝大概每秒钟能处理300笔支付交易,到了今天已经几乎是在30万笔左右。所以技术进步同样是数字金融发展很快的一个原因。

第三,监管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这个宽松在一定意义上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面的就是一些好的金融创新就可以马上落地。监管对于数字金融发展相对比较容忍,也就是导致在一定意义上使得金融创新相对比较容易。

数字普惠金融最大的优点,我认为就是普惠性。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一个叫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是反映一个地区每一项不同的数字金融业务。我们通过这个指数发现,在,数字金融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大部分的地级市基本上都是属于一个空白地带或者发展水平非常低。但到了,其他的地方发展水平正在赶上来,到这七年之间,原来相向后进的地区正在快速的赶上来。数字普惠金融使得落后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快速提高,这是数字金融最大的一个贡献。

具体来讲,在数字金融里头,大概最受到大家关注的就是移动支付。中国现在用现金支付的比例已经越来越低,移动支付成为我们生活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移动支付更重要的一个贡献,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围绕着移动支付派生出来一大批的金融或者其他方面的服务。例如用移动支付在他的生态系统里买东西,预约看病,买电影票,买飞机票等等,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

从移动支付覆盖度的分指数看,数字金融不仅仅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在西部也变得非常发达,数字金融到西部地区之后,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无论是从宏观的经济增长,还是从微观的消费就业和收入,都有很多积极的贡献,所以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

另外,数字金融在普惠性上比较突出的,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惊人的规模效应,新型的互联网银行,现在大概每年都能平均提供一千万笔的贷款。这从普惠的角度看有极大的意义。

普惠金融难做,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获客难。这些客户都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银行要找到他们提供服务就不太容易。另一方面是风控难。银行对客户做风控,基本上就是三样东西,第一看抵押资产,第二看财务数据,第三看政府有没有担保。

但是普惠金融的客户,就是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他们这方面基本都是没有,所以即使传统的金融机构在努力的做,其实非常的困难,缺乏有效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数字金融可能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原因就在于用大数据替代了抵押资产。

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都没有抵押资产,大数据就是前面讲到在大科技平台上留下的数字足迹,这些数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做风控模型,使得普惠金融变得有可能。这样的一个信用贷款就是没有抵押的贷款,在一定意义上有可能会改变宏观经济的状况。

举个例子,美国的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问题的专家,他曾经在1999年的时候提出来一个概念,叫金融加速器,金融加速器指由于很多银行贷款都是用资产做抵押,用房地产做抵押会内生一个机制,如果房价下跌,信贷就会收缩。信贷一收缩会导致经济的增速往下走,经济增速往下走会促使房价继续往下走,就变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金融加速器。

我们现在用信用贷款,如果没有用抵押资产,房价在这里头的机制就没有了,宏观经济可能就会变的相对更稳定一些。传统银行的抵押贷款,如果是房价跌10%,信贷会减少9%,而网商银行的贷款跟房价之间的关系是0.238,这个数字是不显着的,相当于没有关系。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数字金融把房价信贷和经济增长之间过去的金融加速器去掉了,可能对经济稳定性具有增强作用,这些改变带来了之后,对未来怎么监管金融,怎样制定货币政策具有很深刻的含义,而不是简单的仅仅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关注数字金融带来的很多好的结果的同时,也看到很多问题。P2P行业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例子, 年底出台了一个征求意见稿,把P2P定位信息中介,如果是信息中介,很多平台过去的做法其实是做不成,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行业在往下走不可避免。这里头有一些教训,事实上是这个行业变成了数字金融里头风险比较大的一个领域。

其中的一个教训就是监管方式,我们的金融监管相对来说比较宽容,宽容的好处是推进了很多创新,坏处是有很多不好的创新,我们没有及时阻止。

监管确实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大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另外,大科技平台,无论是腾讯也好,京东也好,确实是做了很多的业务,也有小的一些科技公司,这就经常会涉及到一个问题,会不会变成一个赢者通吃的问题,会不会变成一个垄断的问题,都需要监管进一步改进。

下一步比较热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从开始认真推动研究和研发,试运行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也许很快就可以推出来。但是现在所说的央行数字货币是相对比较有限的版本,称作为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两个是合二为一的。用央行的官员的话解释,它是替代现实经济当中的现金M0,不替代银行的存款M1或者是M2,而且央行不对这样的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利息,而是通过一个双层的运行机制直接对授权的机构,对于公众发挥作用。

这样一个有限的央行数字货币推出来了,对现行的数字金融的格局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影响,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观察。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数字金融在中国确实是有很多的突破。

最大的突破是普惠金融革命,例如在普惠金融方面摆脱了对原来金融实体网点的依赖。数字金融快速的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推进,不是通过设置网点推进,是通过数字技术的铺设,把金融服务触达到了乡村偏远地区,可以给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来服务,解决过去获客难的问题。

第二,利用科技平台的长尾效应,可以同时为数量庞大的客户服务,且边际成本很低,使得他们给小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但有可能,而且是有利可图。

第三,大数据替代抵押资产做风险评估,既为无数的普惠金融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还能控制一些风险。

这个业务模式还在磨炼当中,还会有很多新的变化,但这个方向我觉得是值得肯定的,普惠金融的革命是中国对世界普惠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另外一方面,除了普惠金融的革命,数字金融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传统的金融形态和状态都可能都会发生改变,如果信用贷款比例上升,金融稳定性也许会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也许会提高。

数字技术对金融的改造确实还刚刚开始,数字金融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状态。我个人的猜测是也许会进入数字金融发展的2.0状态,2.0状态就是金融和技术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擅长做技术的做技术,为金融提供解决方案,擅长做金融的用技术的解决方案改善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确实是一场革命,而中国在这场革命里头走在了前面。哈佛大学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叫雷蒙德·维农,他曾经提出一个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周期理论指任何一个产品都是从研发、试制、成熟,最后退出的一个过程,如果用这样的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中国的很多产品,数字金融的很多原创性的试验和创新,也许就在中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