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陈师曾画论》——文人画的价值

《陈师曾画论》——文人画的价值

时间:2023-01-31 16:17:10

相关推荐

《陈师曾画论》——文人画的价值

陈师曾 北京风俗·墙有耳中国美术馆藏

文人画的价值

陈师曾

甚么叫做文人画?就是画里面带有文人的性质,含有文人的趣味,不专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定是画之外有许多的文人的思想,看了这一幅画,必定使人有无穷的感想,这作画的人必定是文人无疑了。有人说文人去作画岂不是外行? 把外行的人去画,这画里面的趣味埋没了,怎么叫做好画呢? 要晓得画这样的东西是性灵的,是思想的,是活动的,不是器械的,不是单纯的,要发表作者的性灵和思想,自然有一种文人,也要在画里面发表他的性灵和思想,带着他自己的本质。有人又说作画不在画里面考究,却又节外生枝,把别的东西放进去,明明是画里的功夫不够,却把别样东西来遮掩打浑,以画而论,却没有价值了!

文人的画却不免有这种弊病。以画而论,却不能十分考究,也有失却规矩的,也有形体不能正确的,却是要拿别一种意思去看它,自有一种文人的趣味、文人的思想,别人是学不到的,况且文人画不是都不讲究规矩的。这文人不是一种奇怪的人,他虽不作画,他的思想和趣味常常是与画有关系的。文人做的事是甚么事呢?无非文辞诗赋那些事。请问这文辞诗赋里面所讲的是甚么东西呢?无非是山水、草木、禽鱼等等这些材料,他所感触的又无非人情世故古往今来的变迁。他这些感想、他这些材料是不是与画家一样的呢? 既然是与画家一样的,那么他不画就罢,他若要画,他就把这些材料、这些感想都放到画里面去,这就把这一幅画拿来代替他的文辞诗赋了,并且古来的画本是带文字的,有些文字说不出的,就把画来形容它,这却是别的一桩事,现在不必说它。但说文人的思想感触,不寄在文辞诗赋里面,却要把它寄在画里面,就把眼前的山水、草木、禽兽做他的一种寄托的材料,这材料就随便他信手拈来,只要够发表他的思想和感触罢了,这材料虽有正确或不正确的,却是他的思想和感触,借这材料发表的时候,自然叫别人看画,体会得来。还有一层,不是凡文人都能作画,也不是凡文人都能看画,总要在画里面有探讨,有习惯的观念的,才能够看得出来。

现在有一幅文人的画,随便叫一个人去看,叫他说出怎么样好,却说不出。他说得出的,那里一座桥,那里一棵树,那一条路是通到桥那边去的,或是这只鸡抬着头,那根竹竿有许多叶子生在枝上,不过这样说说罢了。至于是甚么家数、甚么来源、甚么笔法,却不能讲得出。要晓得文人的画不是行家画,却也不是全然外行。这里面的消息,很难参透的。(倪云林论画要平淡天真,无纵横作家习气)

东坡的诗中所说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就是东坡极端打破形似的主张,是代表文人画的说法,就可以想见时代的思想变迁。到了北宋以来,文人的画盛行的原故,又可以想见文人画不能不发表的趋势了。

文人画却不是宋时才有的。六朝的时代,老庄的学说盛行,那时候一班文人学士都含有一种超世界、超社会的思想,要脱离物质的束缚,发挥自由的情致,寄托在高旷清净的一种境界,所以有宗炳、王微两个画家专画山水,表示他们的人格和思想。这两个画家却是文人。他们的画虽没有看过,但可以想见他们的画与别样一般的画家不同,总带了文人的气味,所以东坡有诗称道宗炳的画,可以想见东坡与他是神情契合的了。并且宗炳、王微两画家都有论画的著作。当时文人很多,何以他们这些文人不能个个能画呢?可以想见这宗王两画家实在是画里面有研究的,又能发表自己的思想。宗炳与王微以前,也有许多文人能画的,如蔡邕、张衡、王廙、王羲之、王献之这些人,何以他们不曾有文人画的旗帜呢?想是他们还是拘守画家的成格,没有甚么多大的发展,这也是时代的关系,没有到时候,并且就画里面的规矩、丘壑、格局、方法等等而论,还没到美备的境界。溯说渊源都是从他们引起来的,后世更加发展。到了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南宗开山祖师王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人。张洽、王宰、郑虔都是得了传染,这也是一时的风气。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文人的一种思想,文人的一种性质,都要发表出来,并且当时的人不能画,关于画的议论和诗歌也就渐渐地多了,绘画与文辞越逼越近,越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荆关董巨四家相继而起,传南宋的衣钵。质而言之,就是张文人画的旗鼓。虽然如此,那一班不是文人的画派却不能消灭,他有他的辛苦,有他的价值,尽可并行不悖,所以五代以至于两宋,穷极技巧,名手很多,各有面目,开后人无数的法门。

南北两宋的时代文运最隆,文家、诗家、词家、理学家,彬彬辈出,思想最为发达,所以绘画一道亦随之应运而起,各极其能。欧阳永叔、梅圣俞、东坡、山谷这些诗文家对于绘画很有些趣味,有些评论。司马温公、朱考亭在画家传里都有名,可想见文人的思想与绘画,在宋朝的时代是极发展的时代。还有华光和尚的梅花,文与可的墨竹,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这梅花、竹子若把它当做一种花卉画,不见甚么出奇,到了这宋朝文人思想发达的时代,却有多少妙处含在里面。后来元明以下,那些画家都从这里讨生活,并且苏东坡与文湖州是要好的朋友,学他画墨竹,作出许多说墨竹的诗文来,表彰墨竹的趣味。几枝墨竹有甚么出奇,到了文人的手里写出来,自然有种种的妙处。这都不是不文的人能够做得到,懂得着的。

还有一层,我们中国的画,是与写字有密切的关系。大凡能写字的,他的画也是好的,所以古今书画兼长的人很多,画里面的笔法总是和写字一样。宋朝龚开论画说:“人言墨鬼为戏笔,是大不然,此乃书家之草圣也,岂有不善真书而能作草书者。”又陆探微因王献之有“一笔书”,他就创“一笔画”。又赵子昂论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又赵子昂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柯九思论画竹:“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南唐李后主用金错刀书法画竹,当时学他的人很多。这样看起来,文人的画不但把意思趣味放在画里,而且把写字方法也放进去,所以觉得画里面很不简单,不是专在画的范围里研究便可了事,还要从他种方法研究才能够出色。所以从宋直到明清,文人的画颇占势力,也怪不得这种画占势力,实在是它们都是由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的。倪云林自论画:“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又论画竹:“余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吴仲圭论画:“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看这些论说,可以想见文人画的意旨所在,都是同东坡一个鼻孔出气。元季“四大家”都是品格高尚、学问渊博的,所以他们的画上继荆、关,下开明清两朝诸家法门。清初“四王”、吴、恽都是从元“四大家”出来,说他们的画不是都不讲形似,都是格法精备,何尝有点牵强、不周到、不完足的地方?就是倪云林极不讲形似,他的树何尝不像树?石何尝不是石?所谓不求形似,是他的精神不必专在形似上求,他用笔的时候另有一番意思,他作画的时候另有一种寄托。正是东坡说的:“赋诗必是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要不拘在形迹上刻舟求剑,自然天机流畅,才算是好。

我又说一句话,文人的不求形似正是画的进步。何以见得呢?我有一个浅近的比譬,有一个人初学画的时候,要他画得像,却不能像,久而久之,慢慢儿的像了,后来很像了;后来把那些物体都记熟了,随便画来,不必工整,自然画甚么像甚么。不必要处处一点一点地理会,自然得心应手,岂不是他的神情超于物体之外,却能摄取那物体的最要紧的征象吗?我把这个次序去看历史的画家经过,也是这个道理。汉以前的画是难得看见的,就看钟鼎上的图案和文字,不过是一个记号的征象,却不能说是像。那时候的文字,也有许多就是画,是算不得完全的画,却是不像得很。汉朝的画刻在石上,也是很古拙的。六朝造像就有精致的了,如曹望憘造像、刘根造像,面目衣褶俨然是画家的法度,不似汉朝武梁祠嘉祥画像那样古拙,唐宋以后更加精巧,不但形体规模妙合法度,施彩色的染晕法、阴阳凹凸的面都是很明显的。六朝以前的彩色,尚不能这样入细,可见得是极形似的了。所以再一进步,必有一种草草数笔便能摄现全神的画,所以这种不求形似的画,却是经过形似的阶级得来的,不是初学画的不形似的样子。再说西洋人的画是极讲形似的,现在新派的画,全然打破从来的规矩,所谓未来派、立体派,这又像甚么东西?不懂得的岂不反以为可笑,以为可怪吗?

我说画虽小道,第一要人品,第二要学问,第三要才情,第四才说到艺术上的功夫。所以文人画的要素,须有这四种才能够出色。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四家以功力而论,都是旗鼓相当,以文人画的价值评论起来,仇十洲到底比不过他们三家,这是甚么原故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