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足太阴脾经经脉 络脉 经别及经筋

足太阴脾经经脉 络脉 经别及经筋

时间:2019-07-30 14:41:58

相关推荐

足太阴脾经经脉 络脉 经别及经筋

引言

按照十二经脉的循行整体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肝胆详”的顺序,今天我们讲解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还是和之前的课程一样,这节课程主要是讲述脾经的经脉走形、经别和经筋。下一节课程重点讲述脾经的21个穴位。

足太阴脾经经脉走形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

灵枢原文: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shuan)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逐句解析: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足太阴脾经经脉,上接着足阳明胃经,起始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

循指内侧把肉际,过核骨后——沿着(循:沿着)大脚趾内侧白肉际(白肉际也叫赤白肉际,我们之前手太阴肺经课程中讲述过,就是足底或者手掌面的边界。),经过核骨(核骨:就是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的圆形突起)。

上内踝前廉,上腨(shuan)内,循胫骨后——向上经过内踝的前边,再向上到小腿内侧(腨:俗称小腿肚,腨内就是小腿肚内侧),沿着胫骨后面。

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交会到足厥阴肝经的前面(这里厥阴是足厥阴肝经),向上沿着膝盖、大腿内侧前边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进入腹部,隶属于脾(五脏),联络于胃(六腑),向上经过膈肌(胸腹腔之间,之前课程有讲述)

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沿着食道的两侧(这里的咽是指的食道),连接到舌本(舌本:舌头根),散步于舌头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足太阴脾经支脉,从胃(六腑)分出来,向上通过膈肌,流注到心中(五脏),接着下一条经脉手少阴心经。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脾经的络脉称为大络,叫大包穴,在渊腋穴下三寸,散步于胸胁部。渊腋是足少阳胆经的一个穴位

足太阴脾经经脉走形

足太阴脾经络脉

原文:足太阴脾经有两个络脉,一个是脾之大络,叫大包穴,另一个是公孙穴。其中公孙穴别走足阳明胃经,脾胃相互表里。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原文解析:

足太阴脾经络脉叫公孙穴,在足大趾本节后方一寸,走向足阳明胃经,支脉进入腹腔和肠胃联络。

病症,气上逆导致霍乱(这里的霍乱和现代医学的不一样,要分清,主要是指上吐下泻的症状)。实证的话同时伴有腹部的绞痛,虚证的话腹部胀气。可以用足太阴脾经的络脉公孙穴治疗。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脾之大络大包穴治疗病症,实证一般是浑身疼痛,虚证一般是浑身无力。

足太阴脾经经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