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杜月笙如何经营人脉?送钱大方送到点子上 送礼风雅送到心坎里

杜月笙如何经营人脉?送钱大方送到点子上 送礼风雅送到心坎里

时间:2021-02-28 17:09:11

相关推荐

杜月笙如何经营人脉?送钱大方送到点子上 送礼风雅送到心坎里

上回说到,杜月笙成功转型,从脖子上挂金链子的"杜老板",一变而成谈吐文雅的"杜先生"。

个人气场提升了,朋友圈也有了质的飞跃。杜月笙身边除了那些成天舞刀弄枪的白相人,又有了新一批"智囊团",杜月笙的格局已经将黄金荣、张啸林远远甩在身后。

即便是原来看杜月笙不起的文人雅士,与他一番交流后能够心服口服称他一声"先生"。

无论是和商场还是官场上的人打交道,杜月笙都有一门绝技——会花钱、会送礼。

杜月笙善于用钱来积累和打通人脉是出了名的。每年杜月笙都要派人专门去一趟高桥老家,为邻里乡亲卖药置棺,到了冬天的时候更是送衣送被衣服,在乡邻口中是个实打实的大善人。

平日里但凡来到杜公馆门前请求帮助的,只要被证实是真的经济困难,杜月笙多少都会帮着点。到了冬天,杜月笙干脆找了家成衣店,打好了招呼,那些来杜公馆门口求助的穷人都可以在这里领棉衣领棉被。

杜月笙这么做,一是自己也曾流浪街头、无家可归,深切感受到其中的痛楚;二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亦有人伸手相助,让他始终留有一颗善意之心;三是他坚信人脉不仅仅存在于上层阶级,多帮一个人,就是为自己将来多留一条后路。

在1931年,国内洪水泛滥,百姓疾苦。北洋政府鼓动社会各界为百姓捐款,当时的名流都参与了赈灾。

杜月笙自然是要出钱的,而且出的还不是一笔小钱。出钱之余,他还为灾民积极奔走,帮助北洋政府说服当时名流捐款捐物。

媒体很敏感地发现,杜月笙的影响力竟然比政府某些官员还要广泛,他亲自出马,诸多官员、商人积极相助,几乎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那一年,杜月笙的大名直接和"大善人"挂起钩来。很多以前不知道杜月笙的名流或者洋人,对杜月笙的直接影响便是有钱、有人脉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人物。

人只有在功成名就之后,曾经遭受的苦难才会变成加持的光环,你与旁人说过去,旁人为你而感动,为你而振奋。

但如果你站得还不够高,这些苦难只是证明你命中注定卑贱一生的证据,你与旁人说曾经,旁人给你同情,也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杜月笙只有到了这一天,才正式摆脱了上海滩底层人的阴影,当他说起他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就像给人的大动脉打了狠狠一剂鸡血。

曾经靠卖大烟起家的流氓头子成了上海炙手可热的儒雅豪绅,杜月笙除了会送钱,还会送礼。

在旧上海办件大事,要看官员脸色,要看洋人脸色,还要看地头蛇的脸色,用钱上下打点是必须的。

若是黄金荣、张啸林这般倒也好,钱给到位,面子给到位就行。

但那些见惯了钱的大老爷大富商们,就没那么好打发。

商场、官场上那些小有名气的人物,杜月笙虽然来者不拒,但他看人极准,真正愿意花心思,花精力去维护关系的并不多。事实也证明,在杜月笙最落魄的时候,就是这些人不留余力地相助。

其中一位就是哈儿司令范绍增。

杜月笙最初和范绍增打交道的时候,范只是一名杂牌军的师长。从全国范围来讲,范绍增的名气肯定不及杜月笙,但在四川本地,他有钱有势,极有威望。

当时杜月笙一位好友打算入川开"吗啡厂",请求杜月笙介绍人脉。杜月笙便给范绍增写了封信,希望能保护一下这位朋友。

杜月笙和范绍增此前并无多少交集,这封信说的好听点是希望范绍增给点江湖面子,说不好听点,只是通知一下当地势力团体,这位朋友来头不小。

距离杜月上两千公里之外的范绍增,却是久仰杜月笙大名。以前碍于相隔太远不便结交,今日杜月笙主动示好,范绍增当然有求必应。

杜月笙记在心中,虽然他没有得到实际利益,但也看出此人很重义气。

范绍增成功引起了杜月笙的注意,后来他来上海游玩,杜月笙热情款待,要什么有什么,让范绍增铁了心做他的兄弟。

后来范绍增因战事受伤,消息传到了上海,杜月笙立刻派人将他接到上海,邀请上海最好的外科医生给他治伤。范绍增在上海疗养大半年,吃住医疗费全是杜月笙掏钱,他心中不胜感激。

而很快,他又因为另一件事苦恼起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