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文征明的老师 祝允明的岳父 这是一个真正的大牛

文征明的老师 祝允明的岳父 这是一个真正的大牛

时间:2024-07-22 05:53:26

相关推荐

文征明的老师 祝允明的岳父 这是一个真正的大牛

文/卢秀辉

李应祯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他22岁就举乡试,入太学了。但是,又过了十几年,他在成化间才因为善书而被选为中书舍人。而明朝时的中书舍人,已经只是个从七品的官员了。估计,李应祯不是很开心。否则,他不会因为诏命他写佛经,而敢抗命了。

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一副明君。当时西厂还未横行,朱见深又好书画,李应祯应此机会,才以善书而入职,踏入了公务员序列。可是,李应祯刚成为中书舍人,就抗了君命。诏命令他抄佛经,他居然回道:“臣只知道《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等九经,不知道佛经为何经?”

李应祯很胆大,一、表明了自己是儒林中人,只认九经;二、表明了劝谏的态度,只有九经能治理国家。三、佛经与治理国家无关。儒家利用九经中庸之道的手段,用来治理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朱见深成化时代风气好,皇帝也自强,虽然设过西厂,当朱见深察觉到汪直的问题后,毫不犹豫的出手给了汪直当头一击。朱见深最为人好奇的是他和万贵妃的关系,但他对万氏情真意切。万氏去世后,他因思念也随之而去。

所以,一个敢说,一个愿意听。但是,李应祯还是迁到南京为官了。到南京为官,意味着政治生命开始了黯淡,进入了不活跃期或是进入了尾期。迁南京兵部郎中,兵部郎中虽为正五品,但是,在南京任此职,只不过职权在江苏、安徽间。李应祯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正四品。皇帝听烦了他的正能量,所以打发他南来就职。有失也有得,毕竟靠苏州近了。人老了,家乡就成了挂念。

李应祯的乡党,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跋《三吴楷法二十四册》时,称李应桢“行笔皆赵吴兴”。李应祯为中书舍人,其前期书法必受“台阁体”影响,有人说他书法来自沈度,其实都不尽然。他在晚年,对他的学生文征明说过,他真正的学习书法是从四十岁开始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征明所述。现在看来,李应祯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而从蔡襄得到了用笔之法。他的书法于平正婉和中忽疾忽徐,如万军丛中白马小将,奋力刺杀中亦需正容。字里行间可见他潜心研究古法,并变其法,积累功力,中年以后,终于自成一家。

我们从他的学生文征明的一则记述中,可见李应祯书法抱负。文徵明记曰:“公既多阅古帖,又深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尝一日,阅某书(指文徵明自己的书法)有涉玉局(苏东坡)笔意,因大咤曰:‘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

文征明此段话,是甩了当今书坛一记大大的耳光。书奴满眼,书法家却是难觅了。

李应祯除了文征明这个好学生外,他还有一个好女婿祝允明。文征明跟随李应祯学习书法的时候,已经22岁了,很多东西已经成了习惯,比如前面文征明自己说到的学苏轼。而祝允明十七岁就娶了李应祯女儿为妻,祝允明比文征明大了十岁,他为李家婿时,岳父已快五十岁了。那时,李应祯在南京为官,他为寻得旧首辅徐有贞外孙为婿还是很满意的。祝允明的才华也为他所称道。明朝两位重要的书坛领军人物,都是出自其门下。

文征明是在李应祯致仕回到苏州外,才跟随学习的,那时,李应祯人书俱老,一肚子经验要说。老女婿的祝允明那里还能听的进?只有讲给文征明听了。而文征明有机会跟随李应祯学习,因为父亲文林和李应祯同僚的缘故。

文征明十分佩服李应祯对于古法的掌握,认为李应祯在传统学习上“自得为多”,这也是李应祯本人喝斥文征明亦步亦趋学苏东坡的原因。李应祯这种不愿“随人脚踵”的书法观,既是对其亲身经历过的“台阁体”书法的反叛;又是对“台阁体”统治书坛的当头棒喝。在那个时代,十分可贵,这是吴门文人书家对艺术的思考。

李应桢的书法追求意趣,未能将传统与独创结合起来。但随着他对书法的深入研究,逐渐摆脱了时风的羁绊。李应祯可贵之处在于十分重视传统古法的学习.并由宋至唐而溯源晋人,逐渐深入。由于,知识分子更在意诗文,耻以书法小技见名,对别人求其书,李应祯甚是痛恶。这种思想在李应祯的论书中,多所流露。也在祝允明、文征明的创作中,有了尽情、肆意的流露。

文征明于《跋李少卿帖》中云:“(应祯)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盖公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当为国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为也。予虽知之,而心手不逮,盖数年来未始有得”。

李应祯的篆、楷俱入格,真行草隶,清润端方,字如其人。于古法外,自得为多,当为明朝第一。他死时,十分贫困,竟无以殓,还是友人花钱买的地,才能成葬。哎~书法家如此,也就算了;文人若此,情何以堪?

李应祯(1431—1493)明代官员、书法家。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卢秀辉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