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姓氏文化 | 走进千年古县——郴州汝城古村落

姓氏文化 | 走进千年古县——郴州汝城古村落

时间:2020-05-01 07:44:16

相关推荐

姓氏文化 | 走进千年古县——郴州汝城古村落

汝城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荣膺“千年古县”称号,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六个(土桥金山村、土桥村、先锋村,文明沙洲村,马桥石泉村、外沙村)。汝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先后对卢阳镇津江村、东溪村水东自然村、土桥镇金山村、土桥村、先锋村,马桥镇外沙村、石泉村,文明镇沙洲村,马桥镇高村村,暖水镇洪流村等10个传统村落组织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马桥镇外沙村列入了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卢阳镇津江村、东溪村,土桥镇金山村、土桥村、先锋村,马桥镇石泉村、高村村,文明镇沙洲村,暖水镇洪流村9个村,通过了省住建厅对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初步评审,资料已经上报到国家住建部审批。

金山传统村落位于汝城县土桥镇,处于汝城县城东7公里处,交通便利,S910线、厦蓉高速横贯全村,距岳汝高速互通约2公里。金山传统村落辖15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5.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金山传统村落均以叶、卢、李三姓氏为主,全村618户,2437人,7个自然村,辖15个村民小组。金山传统村落中现有叶氏家庙(敦本堂)、卢氏家庙(叙伦堂)、李氏家庙(陇西堂)等古祠堂6座。家庙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了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文化。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95栋,面积6000多平方米,青砖青瓦,以青灰色为主调,色彩清淡而朴素;形制方方正正,坚坚直直,有稳重、踏实、端正之感,与冲出屋面的马头墙,形成块面与线条的强烈对比,既简洁又明朗;中心突出,规划严整,布局严谨;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雕刻精美,工艺精湛,数量较多,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建筑特色。金山传统村落以村东(金山大道)入口为起点,别驾第(李氏陇西堂)为终点,按顺时针方向串行传统村落核心部分,中间穿插休闲农庄及古民居建筑,全方位展示金山历史文化。8月金山传统村落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土桥镇土桥村

土桥镇土桥传统村落地处汝城县东5公里处,东邻永丰、益将乡,南与附城乡接壤,西连城关村、城郊乡,北靠暖水村,是湘粤赣三省交通必经之地,省道S324线和厦蓉高速公路横贯而过。土桥传统村落是土桥镇第一大村,辖20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5885亩,耕地面积2365亩。土桥传统村落由广安所自然村、土桥自然村、香垣自然村组成。广安所自然村以李姓为主,村中现有明清建筑35座、民国建筑16座。土桥传统村落有387户居民,1514人,明清建筑62座,民国建筑30座。香垣传统村落民居295户,1165人,有明清建筑60座,民国建筑19座。古建筑是典型的湘南民居特色。古民居多为青砖墙体、硬山顶或马头墙、硬山顶、小青瓦、青石围角和石砌门槛,显露出古朴而厚重的文化气息。宗祠气势恢宏,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了一个风格古朴,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文化。8月土桥村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马桥镇石泉村

石泉村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迄今600多年。该村落坐北朝南,保留有清至民国建筑近130多栋,分住宅、宗祠两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古民居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体青砖二层楼房,二是单体青砖三层楼房,三是院落式住宅。古名居内部朴素无华,十分内敛,附属在建筑上的装饰物则是石泉古民居的精髓,门坊、石额、墙裙、柱础上、梁柱间的斜撑、斗拱、额坊以及屏风,房门上的栏板、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妍秀多姿。较为完整的有胡氏宗祠、石泉古民居、真武阁、胡凤璋旧居、胡湘旧居、上古寨旧址等。登临上古寨,俯瞰石泉村,瓦缝如鳞,鸡犬相闻,屹然为一方胜境。

马桥镇高村村

马桥镇高村村位于汝城县西部耒水河边,距县城4公里,省道S353线村边而过。全村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460户,1800余人,是马桥镇人口较多的行政村之一。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多亩,山林面积5500多亩。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生姜、扁豆等农作物为主。全村人均收入1080元。高村村历史悠久,历来享有文化村的美称,是唐宰相宋申锡第二子,清乾隆诰封武清将军宋麒甫后裔。宋元明清时期,人才辈出,进士、举人、贡元等学位有50多人,解放后考取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70多人。300多年前,为纪念唐宰相宋申锡建筑了宋氏宗祠,现保存完好,加之与本县予乐太极旅游风景带一脉相衔,村内有十大美景,相辉相映,是一个宜居、宜游、开发潜力较大的旅游胜地。

外沙村村民多是明代太子太保朱英后裔,历经600年的勤劳耕作,繁衍生息,逐步形成的朱氏血缘为主的家族村落,村庄与天马山隔河相望,背靠金星山,100多栋古民居以朱氏祠堂为中心,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布局,与自然和谐统一。外沙行政村地处汝城县西面约7公里处,西邻岭秀乡,南与延寿、三星镇接壤。北靠马桥,东为城郊乡,省道S324线穿村而过。比邻建设中的厦蓉高速公路与岳汝高速公路。

卢阳镇东溪村水东自然村

汝城县城东面106国道旁边有一个古老的自然村叫上水东,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曾是汝城古代“三条半朝门”之一。 悠久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村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同时奠基的古民居、奎联第、乃吾庐、东水学堂、武学堂等文物古迹,建筑规整、工艺精美、数量众多、保存完整,称誉一方。村落风景清幽,美丽如画。主建筑有十八个正栋,占地约八亩,正院坐西朝东,跨院朝南,主轴线顶端为祠堂,前端为朝门,对称平行三轴线,纵深五进四排正栋,跨院两排并列三正栋,两院各以墙亘回廊包绕,留甬道互通。17栋民宅皆为硬山式,青砖青瓦,色彩清淡而朴素,是“儒家布衣白屋”的思想体现,是“不要谁夸颜色好,便留青气在人间”的人生哲学的执意追求。形制方方正正,竖竖直直,有稳重、踏实、端正之感,是儒家传人堂堂正正做人,凡事讲究礼仪的品德规范的物化。

津江村位于汝城县城郊乡之南,始建于唐朝。历经千百年的繁衍生息,村内有居民805户,3095人。津江村的建筑规模宏伟,保存完整,大多建于明代,虽经历代维修,仍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及大量的明代土、木、石构件,留下了众多的诗词楹联、碑刻雕塑、牌匾堂号等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当地明清古文化、古建筑、古民俗、古宗法、民族迁徙史的活标本,见证了当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代表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水平,是当地最优秀的古代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中保存有清代建筑51座,民国建筑85座,清代学堂1座。津江古民居多为院落形式,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窄或阔,或大度气派,或精致小巧。一户一院,几户一院,一院一栋,一院多栋,有的单独成院,有的两侧围墙,前面依靠邻居的屋背而成院,有的甚至院中又设小院,或者两个院落相连,中间一朝门相隔,白天打开朝门是通道,晚上闭上朝门成院落。

暖水镇洪流村

洪流村自世规公、考规公登国序奉主迁青石江(指现在的田庄乡洪流黄家),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迄今700多年。该村落坐北朝南,保留有清至民国建筑近80多栋,分住宅、宗祠两大部分,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古民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单体青砖二层楼房,二是院落式住宅。古民居为砖墙、木梁架和青砖铺地,建筑材料多为本地木材和砖石,就地选材,价廉物美,属生态环保型低能耗建材;房屋以木构架抬梁式穿斗式为主,内部分隔也大都是木板壁、木屏门、木隔扇,建筑单体栋栋雕梁画柱,刻檐飘脊,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较为完整的有黄氏家庙、黄氏童校、黄氏粮仓。

文明镇沙洲瑶族村

村落主要由祠堂、民居、古桥、古井、古庙、古巷道等构成,其建筑选址于山水之间,造型师法自然。巷道、建筑紧凑通融,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无穷有致。村落内古建筑结构上简单、节约,建筑装饰上素雅淡秀,村落在外观上给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青瓦、灰墙、屋角突起的马头墙异彩纷呈,檐饰彩绘、砖雕、雕花格窗交相辉映,斑驳的灰墙黛瓦,隐现出村落昔日的辉煌。村落内古建筑大多为砖墙,木梁架和青砖铺地,建筑材料多为本地木材和砖石,就地取材,价廉物美,属生态环保型低能耗建材;房屋以木架抬梁式,采用“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平面形式。建筑单体栋栋雕梁画柱,刻檐飘脊,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体现出了湘南古村落人居环境,建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较多的历史、艺术价值。

土桥镇先锋村

永丰先锋周氏古村自万二郎祖(各辂)自南宋宁宗时卜居于此,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迄今800余年。该村落坐西朝东,尚存明清建筑95座、民国建筑121座,整个建筑群以周氏宗庙、宗祠为中心,按照中国传统风水“五位四灵”的模式排列,总建筑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古民居分为单体青砖二层楼房、单体青砖三层楼房、四合院住宅三种类型,青石板巷道排列整齐,马头墙错落有致。祠堂、住宅、朝门、过街楼的柱础、门坊、窗楣、石额、墙裙均有精美的雕刻,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山水花卉秀妍逼真,体现了周氏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村内有太平天国时贮存军火的天然岩洞1处,并存留红军标语2处。站于盘山公路俯瞰全村,村落呈椭圆形,山水环抱,俨然为世外桃源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