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审美赏析(再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审美赏析(再析)

时间:2022-03-24 17:06:23

相关推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审美赏析(再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审美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从小序看,这首词为词人醉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如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作的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熟悉古代诗歌的人都知道,这里词人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词人借此通过向天发问,不但引出了审美意象——明月,而且思维延伸,由人间转到天上,并把词作的审美空间延伸到神仙世界。一句设问,起头突兀,更加强化了“对月怀人”的情感。

接着写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酒问青天”问的是什么?问的是“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思是说,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词人把青天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为什么天上的月亮这样圆?由此可见苏轼的豪放的气魄之大。可以说,在苏轼看来,天、地、人已经是一体。既然不知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于是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乘风归去”表明了苏轼对月宫仙境的向往之情。有人分析说,这是苏轼“出世”思想的表现,也就是在政治上“退”的表现。既然这样来说,词人所写的“宫阙”就象征了现在的“朝廷”。这里,也就表现出词人希望回到朝廷去。然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看来“欲乘风归去”。可是,对“宫阙”有生怀疑,害怕“高处不胜寒”。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苏轼的矛盾心理。也就是说,“出世”与“入世”的双重困扰着苏轼的心中。面对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打击,词人权衡了一下,于是写道:“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在月下翩翩起舞,欣赏着自己的清影,这比到月宫自由自在多了。这里的“起舞弄清影”源于李白《月下独酌》中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其实,这里词人的“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思想战胜了出世(即出仕做官,立身成名)思想,同时,也表现了词人执着旷达的人生、热爱人间生活的感情。

下片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词人写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即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即雕饰华丽的门窗。意思是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月光照着那难以入睡的人。这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可以说,词人借月而来引出词中的“人”,一个“无眠”者——苏轼自己。看似在责怪明月照人而难以入睡,实则表现了词人的心事浩茫,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接着写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里是承“照无眠”而来的。意思是说,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这里表面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人间生离死别的同情。为后面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离别观作了很好的伏笔。

面对月圆人不圆的处境,词人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的,在人世间,悲欢离合是常有的时,就如天上的月亮有圆有亏一样,而且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里,词人把天上月亮圆亏与人世间悲欢离合相对应。也可以说,这是苏轼对人世悲欢离合的一种恰切解释。我们从这解释中,可以感受到苏轼思想中的庄子的逍遥和佛家的超脱思想对所产生的影响,也可以说苏轼人生的洒脱、旷达与这些思想是相联系的。词人在此把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提并论,视为一体,从而求得心灵上的慰藉。

于是,词人最后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即只。“共”即一起欣赏。“婵娟”代指月亮。“千里共婵娟”意思说,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词人这样结尾,首先扣住“月亮”之一贯穿词作的线索,借月抒情,借月言志;其次,这样大的旷达的胸襟,使词作的审美境界和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我们从意义看,词人通过“望月怀人”,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这样的祝愿,如此真挚,也如此旷达,更是无奈中的美好希冀。同时也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艺术上,这首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人借着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揭示悲欢离合的现实人生,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其次,具有极强的浪漫性

整个词作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的思考中,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进行探索,从而表现出词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再次,具有极大的审美境界

在词作中,词人由地而天,又由天而地,在距离上明显拉大,空间与时间这在联系中,词人的思绪在其中任意徜徉,并赋予了深刻的思想与执着的情怀。这样,词作的审美境界得到提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