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新“士人精神”:时空坐标之中 找到你的位置

新“士人精神”:时空坐标之中 找到你的位置

时间:2021-05-14 20:37:28

相关推荐

新“士人精神”:时空坐标之中 找到你的位置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水滴产品进化营(ID:shuidi-academy),演讲者:董梅

这是在11月17日 水滴产品学院的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董梅教授出的“谜面”,谜底是什么?

一个文化符号的“矩阵”:

西汉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史记》动笔于公元前108年;

公元6唐朝建国,公元701年李白出生,725年李白出川,开始作为社会角色进入生活;

北宋建于公元960年,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1058年苏轼参加科举。

以上数字有什么规律呢?在一个朝代建立百年之际,会有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出现,而承载这些文化成就的,是一批具有伟大人格的“士人”,也正是这一批“士人”撑起来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性格”。

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建构来支撑我们族群的人格?

其实是要回自己的价值观源头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理想与其生成的理想人格——何为中国士人精神?

奉上董梅老师的独家分享,以下。

授课老师 | 董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敏于感而富于情

为中国人格打下“地基”

儒家有一句话叫“极高明而道中庸”,你向最高处去想、去着意、去落目,但是做要从脚底,要从最现实处去落脚,去着手。

我们要探讨理想人格,就从人格基础开始讲起,从你的人格具备什么样的特点,要从你的感情开始讲起。

“感情”应该拆开讲,只有做这样的理解,你才可能知道以汉语所界定的中国人基本人格的内涵和外延。

什么是感,什么是情?

1. 敏于感:生命的源泉

我们从感开始。感官对感而言是最根本的,首先是五官:眼、耳、鼻、舌、身。它们完成了你的生命体和外在的广大世界的连接。如果没有健康的五官,你和这个世界就是隔绝的,或者连接是不完成的。

一旦你的感官体系打开,与外部世界处于接纳的状态,或者说与外部世界是处于交流的状态,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获得了一种取之不禁用之不竭的源泉,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换言之,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打开,如果我们没有生命的知觉力,你的感官体系没有被唤醒。

敏于感意味着你不是麻木的,你的生命感和你的生命源泉是来自于你对外部世界的敏感。

一开始你有感觉、感知和感受,那么渐深渐强,你会有感动,你可能有感触,你可能会有感慨、有感激,再加上理性的成分你会有感悟,实际上这已经和你的生命体合一了,已经和你的意识活动的不同层面相互激发了,这就是感对于每一个生命的意义。

2. 富于情:生命的属性和禀赋

与五感、五觉相应的是情,在我们的文化定义之中有: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是生命的属性和禀赋。

《周易》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观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也。”

所以感和情是连接的,连天地之间的关系都是因感而存在的。因为这样的一种大的关系而决定的生存和生长,每一个个体又各具其情,而具备自己的特点。

所以对于七情而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这样的属性,随你的降生而到来。在中国本土哲学之中,万物有情,连植物都一样,这决定了我们的社会观与自然观。

敏于感而富于情,这是我们讨论以汉字所界定的中国人格基础的两个层次,可以说它是打下了一个地基。

具备这两点就不失为一个健康丰富的人格,所谓丰富性是你具备充分的生命知觉力,你能够连通你的生命个体和广大的外部世界,使自己处在一种源源不息的、鲜活的生命状态。

在时空坐标之中

找到你的位置

中国文化所给予我们的可能性是当你突破小我的时候,就会上升到一个更大的我,我把它叫做正于性。

3. 正于性:突破小我,上升大我

“性”就是“性相近,习相远”之“性”,这个性是普遍人性。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是有着这样的一种视野的,就是人是具备普遍人格基础的。

如果你关注自己,你就同时需要关注他人。超乎于一己的小我之情,而达于天下苍生与众生之大情。

如果说敏于感与富于情是跟自己的对话,到正于性这个层次,你要与众人对话,有家人,有亲人,有友人,有不相干之他人,当你的关注越来越广的时候,是苍生,“欲得苍生俱饱暖”,这是极大的利他。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文化其实都是由它的文化理想所引导的。因为它在,你知道这样的一个族群是被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所支撑着的。你会了解族群的存在状态,以及集体人格之向往是什么样的趋向。

《论语》里面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这个人群要“弘毅”,“弘”,要有大的格局,有大的落目,有大的对话者和关怀者。“毅”,要有毅力,这个毅力可能是跨生命尺度的毅力,你所要经历的途径是艰难而曲折的。

我希望通过这一套古典的语境最终回到当下,明白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就是我们有什么可以做,为自己也为他人。

所以在我们会涉及到历史观与宇宙观,但是在探讨下两个阶段,两个层次之前需要完成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会成长为什么样的自己。

其实在中国现在这个阶段,价值观是需要回归了,而这时需要人群(新“士人”)来担当的,这是一种历史周期,大势所趋已经到来。

4. 通于思:建立历史观

从敏于感、富于情、到正于性,已经从一个小我突破为一个大我,能够打开人性的宽度。

下面如果再想高处的话应该往哪儿走?这个时候其实就是你的生命维度的建立。时间轴与空间的视野广度,其实就是把我们的个体生命放在一个大的时空坐标里面。

它是对于生命的时间维度的一个突破。每个人其实都是在无穷的时间之流里面,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有限之生命是在无限的时间之中,这个其实会激发你的某种感慨,这个是生死之感慨和古今之感慨会交合在一起。

如果它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就能够形成历史观,你可以在历史上找到这样的一些人,他其实是你的同类、是你的精神知己,这在现实社会之中是很难遇到的,但是在古今这一条时间轴上会找到他的存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东坡的词,我们都很熟悉,这首词之所以雄阔,之所以会让我们有雄奇的感觉,是因为它所作的是古今之神游,它是精神已经飞翔在拉通古今时间长河的上下。

这是我们可以称之为感性层面的历史感,当古今这个维度对你显现的时候,你已经有了感性层面的精神遇合。但是如果从感性层面再上升,它会形成一种理性的、历史的观察和分析的眼光。

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变的现象之下有不变的历史逻辑。老子的《道德经》已经告诉我们了,“道可道,非常道”,道有常道,道有非常道,“常”是规律所在,“非常”是规律之外的变数。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打开国门,我们已经是世界中的中国。

外在之影响,内外之交互。这个力量比我们历史上所经历的任何一个时期其实都影响要更大一些,更深刻一些。所有具备历史观的人其实都是有历史信念的人,他对于过往,甚至未来都有着强大的信念。

我们说未来观与未来信念,它的意义是什么?你会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伟大的时间洪流当中,你会意识到古今是一条通流,不管我们怎样,这一条河流都会经由过往流到今天,再流到未来,它是不会断流的。

如果你能够建立起理性的规律认知,你会在时空坐标之中看到自己的位置。

5. 合于道:建立宇宙观和生死观

“道”是非常大的概念,在中国的文化里几乎无所不包,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都可以归之于道。怎么概括它?

它或许就是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内所追求的最高真理,在中国的文化范畴内,其实最高的真理是在永恒之中的。

从感性而言,生死观已经向你显现,你对于生命本身开始有了感触和思考;理性而言,就是宇宙观和生死观。

曹操的《观沧海》,大家都很熟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说我站在山上看到的是整个宇宙,一切连日月之伟大,连天空银河之伟大,都仿佛是在它的胸怀之中,无穷的时间与无穷的空间以大海这种形式呈现在他的面前,不管是多么强大的一个生命个体,都会意识到自己是渺小的、脆弱的、短暂的。

一个生命力越强大的人,当他意识到身体的衰弱,他认识到生命力在从他的身体里流失,他内心所产生的惶恐是一般人所不能够理解的。

这是中国文化所给予你的引导:就是生死观向每个个体都会显现的,无法回避。

所以我说这个第五层也是一个跃层,在第一层感受到生死,这是悲伤的。但是你理性看待它的时候,你是可以通达地面对。

伟大如日月、如宇宙都会归空,我们只不过在万物存在之中的一员,随之而归空,又惶恐什么呢,焦虑什么呢?你如果形成了大道之所在这样的宏观的观点的时候,“迈迈时运,穆穆良朝”。你的生命中的每一个片段其实都在迈迈时运之中,都是在无穷运行的大道之中。

当我们能够完成了消解了生死之焦虑,你看到了、你形成了自己的宇宙观,你能在无穷的时空尺度之中而获得自己存在的安然。

“敏于感、富于情、正于性、通于思、合于道”,一层层爬上去,终于到顶了,但是你不能待在那儿,为什么呢?你不能只待在那儿,你获得了这个境界之后不能成为这个境界的奴隶。

走了这条路就会高处不胜寒,你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思维者而存在,剥离于你的现实生活。到达最高处你得下来,在中国的文化里是需要拾级而下,落实于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

►本文根据11月17日董梅老师在水滴产品学院产品进化营的分享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全部分享的1/1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