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鲜于璜其人其碑(上)

鲜于璜其人其碑(上)

时间:2022-02-23 13:35:26

相关推荐

鲜于璜其人其碑(上)

雁门关

一 奇人奇碑鲜于璜

要说鲜于璜,得从雁门关说起。雁门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重要的关塞,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说法,作为长城重要关隘,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鲜于璜担任过雁门郡太守。他既是最高行政长官,还是最高军事长官,不但要理政安民,还得策马征战。雁门关外就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地盘,而匈奴一直是汉朝北方最大的威胁,可想而知,身为雁门太守的鲜于璜,跃马征战是家常便饭。

奇怪的是,战功政绩均显赫的鲜于璜,史书并无片言只字,各种文献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记载。直到1973年5月,他的墓碑在天津武清县兰城村被村民偶然发现,今人才得以知晓鲜于璜其人其事。

墓碑形制奇特,碑首呈三角圭形,高2.42米,宽0.83米,碑额题字分为两段,上部竖排一行两字,紧接下竖排两行,每行4字,两行共8字,共10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碑额两侧左刻白虎,右刻青龙,碑阴刻朱雀。

以“四灵”图像装饰墓碑已属奇特,在已知的汉碑中,仅有两例,另一碑是1966年出土的《王孝渊碑》。“四灵”只用“三灵”,在出土的已知汉碑中,是毫无疑问的独一无二。接下来的问题是,为啥偏偏没有“玄武”?

《鲜于璜碑》碑阳

据碑文记载,鲜于璜姓鲜于,是商王族后裔箕子的后代。小时候的鲜于璜就不简单,聪明好学(天姿明达,彻䁵),孝顺父母(在母不瘽),尊敬老师(在师不犹),言行那是相当的规矩(岐齔谣是,合好典常)。青年时期被地方推举孝廉(汉朝时考察推荐人才的方式),后来升迁为郎中。永初元年(107),朝廷任命为雁门太守,此时的鲜于璜已年过六十。为政期间,鲜于璜严于律己,勤政廉洁,注重教化,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来;对匈奴恩威并重,边关安宁,为朝廷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年事已高,以病去官,延光四年(125)以81岁高龄辞世。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据碑文记载,只到延熹八年(165),也就是鲜于璜去世40年后,其子孙才刊石立碑,这也是此碑一奇。

此碑还有一奇,碑阳与碑阴书风不同。观察此碑不难发现,碑阳文字笔画厚实,方圆并用,波挑舒展;碑阴文字用笔轻快,或大或小,随字赋形,一任自然,后六行,更是随意粗率,与碑阳的整饬迥然不同。有论者以为碑阳碑阴书写者是不同的人,一座碑为何有两位书写者?

更为奇特的是,碑阳与碑阴的文字矛盾重重。最让人费解的是,碑阳中漏掉一代祖宗。于是后世专家纷纷猜测,有说“碑文可能不是一人所撰”,有说“碑文可能不是一时所撰”,“可能是碑阳出现错误,碑阴更正”。

《鲜于璜碑》碑高2.42米,宽0.8米,厚0.12米,可谓丰碑巨制,耗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事,而且后辈立碑,意在显扬先祖,昭示后昆,必定郑重其事,可是前后碑文竟然矛盾重重,错讹连连,确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鲜于璜碑》碑阴

二 隶书方笔之祖——《鲜于璜碑》

我国古代最早的葬墓是与地面相平的,没有隆起的坟包,也不立墓碑,叫作“不封不树”。墓碑的前身是下葬时用的木头,为方便把棺材下降到墓坑中去,古人在墓穴旁树立木头,在木头的上部挖一个圆孔,下棺时把绳子从孔中穿过,便可以缓缓地把棺材降到坑底。这个孔叫作“穿”。后来墓碑的用途已发生变化,但都还保留了碑上的“穿”这一原始形态。《鲜于璜碑》就有这个“穿”。

鲜于璜碑

大约从汉代开始,出现了在墓前立石作为墓葬地面标志的风俗。东汉时期,刻碑之风盛行,墓碑数量剧增,隶书走向成熟和全盛时期,书体风格类型多样,“一碑一奇,莫有同者”。风格的划分,成为汉碑研究的重要课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三种”,朱彝尊在《西岳华山庙碑跋》中说:“汉隶凡三种,一题方整,《鸿都石经》《尹宙》《鲁峻》《武荣》《郑固》《衡方》《刘熊》《白石神君》诸碑是已。一种流丽,《韩勃》《曹全》《史晨》《乙瑛》《张迁》诸碑是已。一种奇古,《夏承》《戚伯著》诸碑是已。”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汉碑分雄古、浑劲、方整三类。”康有为进一步细分汉碑风格,他是“八类说”,在《广艺舟双楫·本汉》中将汉碑分为“骏爽、疏宕、高深、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额”八类。

曹全碑

以上分类都是从风格入手,若从用笔之方圆分,人们公认《张迁碑》是汉碑中方笔的代表,圆笔则以《曹全碑》为代表。前者方峻雄强,古拙朴茂,仿佛充满阳刚之气的伟男子;后者圆润秀逸,婀娜舒展,俨然是弥漫着阴柔之美的粉红女郎。

然而《鲜于璜碑》的出土改变方笔汉碑的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张迁碑》作为汉碑方笔代表作的地位。《张迁碑》立于汉中平三年(186),《鲜于璜碑》立碑于延熹八年(165),比《张迁碑》早。从现存汉碑来看,开隶书方笔之先河的是《鲜于璜碑》,它是名符其实的隶书方笔之鼻祖。

张迁碑

当然,《鲜于璜碑》的出土不会掩盖《张迁碑》的绰约风采,只是更加壮大了方笔汉碑的阵容,可以说《鲜于璜碑》与《张迁碑》方笔是汉碑中耀眼夺目的“双子星”。

……

(未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