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天马西来:游走在神话与真实之间的汗血宝马

天马西来:游走在神话与真实之间的汗血宝马

时间:2018-11-06 21:50:31

相关推荐

天马西来:游走在神话与真实之间的汗血宝马

功能介绍人民出版社旗下《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公众号。我们主要依托历史学科,客观、通俗、生动地讲述过去与现在的社会重点、热点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故事,并对当代社会的新发展,进行及时报导与解读。

昨天

全文共5488字 | 阅读需7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华夏民族是爱马、惜马、赞美马的民族。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中国人对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特殊感情,关于马的成语、典故、诗词、轶事数不胜数。

如果说历史上什么马最有名?就个体来说,可能是赤兔马或者白龙马,就品种来说,汗血宝马当之无愧。据神秘的传说所称,汗血宝马来自遥远的西域,具有超凡的灵性和俊美的形体,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其特质让它笼罩了一层神话般的色彩。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东汉铜奔马,原名“马踏飞燕”

据今研究,马的原产地在美洲,后传播至欧亚大陆,主要集中在中亚、西亚等地。中国,尤其中原地区,不是马的原产地,但引入的时间很早。在《周易》中就有黄帝、尧舜时期“服牛乘马”的记载。马在中国最初是用来拉车的,并不供人骑行。甲骨文中有“马”字,但六经中无“骑”字。直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原国家才向北方的游牧民族学会了骑马作战,中国的战争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车战演变为骑射。

尽管这样,中原民族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历次战争中,一直处于下风和弱势,究其原因,缺乏战马,尤其是好的战马,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原不止战马缺乏,连一般的马都很少。史书记载,汉高祖继位后,天子所乘的车辇连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到,宰相只好乘牛车。汉高祖七年(公元200年),刘邦被匈奴困于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以重金贿赂单于妻子才得以脱身。白登之战充分暴露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军事实力的巨大差距,此后汉朝采取与匈奴和亲政策,借此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朝对宝马良驹的追寻一刻也没有停止。

1

张骞出使西域,始闻汗血宝马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汉朝人对“大宛马”“汗血宝马”一无所知,甚至对西域有哪些国家都不知道,只是隐隐约约知道在西方有一个匈奴的世仇大月氏国。汉朝想联合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张骞带着这样的使命出发了。大月氏在匈奴强大攻势下一路西迁到了阿姆河流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想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最后落空了。不过他“海外代购”的成果很丰硕,带回了葡萄、苜蓿、石榴、胡瓜等中原没有的物产,更重要的是,他带回了西域产良马的重要情报。

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据专家研究,司马迁没有到过西域,《史记》中关于大宛的记载都来自于张骞返回之后的报告。汉武帝对张骞此行总体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派人出使西域,带回了物种和信息,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张骞这次“出国考察”名利双收,当时一些吏士看到这是一条升官发财精进仕途的路子,于是“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他们吵着闹着要出国,出去一批就是好几百人,一年最多可达十几批,少的时候也有五六批。这些人到了西域之后,不注意自己天朝上国使节的身份,做出了一些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导致“外国亦厌汉使”。

张骞出使西域基本上把能带回来的特产都带回来了,这些人就开始盯上了大宛的汗血宝马,想着把马带回中原。大宛国将宝马视作国之重宝,不轻易交易,他们偷偷地把汗血宝马藏到了贰师城,不让汉使知道。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想着把汗血宝马带回国的人打听到了这个消息,回到长安报告了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个爱马如命的帝王,《易经》中有“神马当从西北来”的预言,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从西北的乌孙国带回了一批好马,汉武帝见《易经》的预言果真灵验了,欣然将乌孙马命名为“天马”。当他从自大宛返回的“使者”口中得知大宛马比乌孙马更好,而且大宛人将他们藏在贰师城不给汉使看到的消息后,就下定决心要得到汗血宝马。

清代郎世宁绘大宛骝图

2

汉武帝遣使以重金求宝马不得

汉武帝派遣使者车令“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车令一行带的礼物有千金(铜)以及铸造的金马,可算是不惜血本,诚意满满。当他们到达大宛后,却受到了冷遇。由于此前汉朝与大宛建立了联系,两国人员和物资交往密切,“大宛饶汉物”,汉朝的财宝已经吸引不了大宛了。

另一方面,大宛掌权的贵族们觉得,汉朝确实强大,但是距离大宛太远了。据《汉书》记载,大宛国距离长安一万两千五百五十里,距离最近的汉朝都护所也有四千多里。如此遥远的距离,就算是拒绝了汉朝的请求,汉武帝也不可能派兵万里征讨大宛。最终,他们拒绝了汉使求大宛马的要求。

听到大宛拒绝提供宝马的决定后,汉使车令火冒三丈,不顾外交礼仪,在大宛朝廷上当众辱骂大宛王,把带来的金马当众砸碎扬长而去。对车令的傲慢行为,大宛贵族们非常愤怒,觉得“汉使至轻我”,决定要进行报复。在车令返回复命的途中,大宛东部郁成王拦截并杀死了车令等汉使,将其所带财物抢劫一空。

唐代韩幹圉人呈马图

3

汉朝首次出征大宛失利

车令被杀的消息传回长安后,汉武帝勃然大怒,任命其宠姬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主帅,率军两万六千人出征大宛,其中六千人为骑兵,另外的两万人为各郡国“恶少年(即当时的古惑仔)”。李广利率领这支队伍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到达大宛东部的郁成城,此时军队总数已经从两万六千人锐减到几千人,而且都是又累又饿,毫无战斗力可言。郁林王所率大宛军兵精粮足、战斗力强,且以逸待劳。经过一番对战,汉军惨败,无力攻城。

李广利率领残兵败将向东一路败退到玉门关前,此时人数不过是出发时的十分之一二了。李广利在玉门关这里暂时休整,上表汉武帝,要求退回内地进行休整。汉武帝闻报大怒,派遣使者飞马至玉门关前,传“军有敢入(玉门关)者辄斩之”。李广利及其残兵败将就这样被挡在玉门关外,等候新的命令。

4

二次伐宛大获全胜——汗血宝马传入中原

一年之后,即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倾举国之力筹备妥当,李广利再次率十万大军出征大宛,汉军一出玉门关,西域各国闻之震惊。这次出征,李广利吸取了上次教训,后勤充足,用兵谨慎。一路上,汉军先后捕获楼兰王,攻克仑头,破郁成城,报了车令被杀及前次兵败之仇,兵锋直抵大宛城下。

由于大宛城中无水井,靠引河水入城,李广利命军将改道河流,围城四十多日,攻破了大宛外城,大宛人被迫退居中城。此时,大宛城中发生内乱,有的大宛贵族觉得为了保马丢了性命不值得,他们合伙杀了坚持战斗的大宛王,将其头颅献给李广利,提出献马求和。李广利答应了他们。合议达成后,大宛人放出此前藏匿在贰师城的汗血宝马,任凭汉军挑选。李广利等挑选了上等良马三十匹,中等以下三千匹,然后立与汉友好的昧蔡为大宛王,结盟后汉军东返。

这是汉朝从西域获得的第一批汗血宝马。汗血宝马到达长安后,汉武帝见此马远胜乌孙马,就将原先加给乌孙马的“天马”称号赠与大宛马,并亲自作《天马之歌》以纪念其事,其中有天马“霑赤汗,沫流赭”的描写,凸显了大宛马“汗血”的特点。

经过这次战争,大宛国充分认识到西汉国力之强盛、军力之强悍,并确立了与汉长期友好的外交方针。大宛王将王子送到长安做“人质”,每年献给汉朝汗血宝马二匹,之后形成了惯例。

徐悲鸿八骏图

5

唐朝之后——汗血宝马入贡停止

汉代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中均有大宛、破洛那(汉代大宛故地)、者舌国(汉代康居故地)等国献汗血马的记载。

到了唐朝,国力之强盛威名远播,唐太宗一度被西域诸国尊称为“天可汗”。此时,原来的大宛国及邻近诸国,都争先恐后向唐朝贡献汗血宝马及其他良马。

唐朝张鷟的《朝野佥载》记载了一个横跨隋唐两代的宝马良驹的故事。隋文帝的时候,西域的拔悍(即汉代的大宛)向隋朝贡献了一匹汗血宝马,由于此马鬃毛垂地,被命名为“师子骢”,此马性格刚烈,无人能骑,最终被中郎将裴仁基驯服。裴仁基骑着这匹马“朝发西京,暮至东洛”,仅用一天时间就从西安跑到了洛阳(距离370公里)。隋末天下大乱,此马下落不鸣。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寻访天下名马,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在朝邑县一户卖面的人家找到了“师子骢”。这匹宝马良驹沦落到为主人推磨子,鬃毛和尾巴都秃噜了,身上也烂了好几个洞。宇文士及见状悲痛不已,放声大哭,出钱赎回了此马,并将马带回长安。后来经过精心喂养,这匹千里马生了五匹马,都有千里之能。

清代郎世宁十骏图之狮子玉,图源新浪博客

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国力达到了顶峰,西域诸国争相贡献汗血宝马。由于此时天下太平,宝马没有战场驰骋,无用武之地,为了不让这些马闲着光长膘,主管宫廷音乐的教坊署开始训练这些汗血宝马跳舞,起名为“舞马”。

唐代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补遗》记载得非常详细。据该书记载:数量最多的时候,舞马达到了一百匹,每匹马都起了名字。这些舞马表演时有乐队为它们伴奏,演奏《倾杯乐》等数十种乐曲。等到唐明皇千秋节生日这一天,它们将在长安勤政楼下进行表演。每匹舞马都经过精心打扮,修饰鬃毛,披挂刺绣,用金银、珠宝装饰得光彩照人。表演时,场地上布置了三层板床,舞马能够在骑手的训导下,从地上逐层登高,像玩杂技一样。舞马随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摇头摆尾,旋转如飞,让人叹为观止。

陕西博物馆藏舞马衔杯鎏银壶

安史之乱后,这些舞马流落人间,有些舞马流落到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手中。田承嗣没见过大世面,不知道这些马的来历,与其他战马混在一起饲养。有一次,田承嗣在饮酒时命乐队伴奏助兴,不料这些舞马听到乐曲后随之起舞。饲养这些马的军士以为这些马犯了神经病,用扫帚打它们,马也不停止,依然如此。田承嗣闻报之后认为这些马是妖怪附体,命人活活捶打致死。一代名马,惨死于无知者之手,令人扼腕叹息。

安史之乱后,西域诸国与中原王朝的来往断绝了几百年,直到清代中期,此地才重回中原王朝怀抱。史书中关于汗血宝马的记载也很少再出现了。蒙古,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骑乘的是蒙古马,蒙古马速度不如汗血宝马,但是耐力好、能吃苦,适合长途骑行。汗血宝马爆发力强,速度快,但是负重能力不行,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所以蒙古人不是特别看重汗血马。

相对于汗血马,蒙古马体型偏小

6

21世纪——汗血宝马重返中国

在汗血宝马的足迹离开中国一千多年的漫长时光后,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自土库曼斯坦重新迎来了久违的汗血宝马。汉代大宛国的部分领土也是今日土库曼斯坦的领土,土库曼斯坦盛产宝马良驹,阿哈尔捷金马是该国独有的名马,享誉世界,已有三千多年的驯养史,是世界上人工驯养历史最悠久的马种,该国国徽中就有阿哈尔捷金马的图案。阿哈尔捷金马在马的分类中属于纯血马(Thoroughbred)。“汗血宝马”不是国际上对马分类的标准名称,仅是一种在中国沿袭已久的俗称,一般认为现在阿哈尔捷金马就是古代“汗血宝马”的直系后裔。国内新闻界报道时,习惯用“汗血宝马”代替阿哈尔捷金马。

土库曼斯坦国徽中的阿哈尔捷金马

2000年7月5日,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将土库曼斯坦国宝——一匹名为“阿赫达什”的纯种汗血宝马——赠送给中国,为中土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千年汗血宝马的交往史书写了新的篇章。

阿赫达什,意为“白石”,图源:大陆赛马网

4月2日,尼亚佐夫总统赠送中国一匹名为“阿尔客达葛”的汗血宝马,这是中国获赠的第二匹谱系纯正的汗血马。

阿尔客达葛,图源:人民网

5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首届马文化节”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赠送给中国一匹名为“普达克”的汗血宝马。土库曼斯坦三次将国宝汗血宝马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充分彰显了中土两国的传统友谊和友好关系。

普达克,图源:新华网

6

汗血宝马的汗血、疾驰揭密

汗血宝马最神奇、神秘的特点就是“汗血”了,从史书记载上看,汗血宝马确有“汗血”的情况。东汉明帝刘庄就曾亲眼看过宝马“汉血”。《后汉书》中记载,汉明帝曾赐给东平宪王刘苍一匹汗血宝马,“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明帝亲眼见之,感慨地说“尝闻武帝歌,天马霑赤汗,今亲见其然也”。作为帝王,汉明帝似乎没有理由撒谎,汗血宝马确实有“汗血”现象。

至于宝马为什么会“汗血”,自古至今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喝神秘河水造成流血;二是急速奔跑后造成体温升高,少量血液从毛细血管孔中渗出;三是蚊虻吸吮造成出血;四是该马毛色鲜艳,出汗后造成出血的错觉;五是寄生虫导致生病说。这些说法各有各的理由,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定论。土库曼斯坦赠与中国的三匹汗血宝马,至今未出现“汗血”现象。为什么古代的宝马汗血,到了今天就不“汗血”了呢?谁也说不明白,或许因为基因变异,在张骞、汉明帝时代的宝马确实“汗血”,后来这个特征随着遗传基因越来越复杂,逐渐失去了这个特性。

今日的汗血宝马已无“汗血”特性

汗血宝马果真能日行千里吗?答案是否定的。汗血宝马的速度在马中确实是最快的,但也不至于“日行千里”,这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夸张手法。从极速上说,土库曼斯坦最顶尖的汗血宝马曾经达到千米66秒的纪录,赠送给中国的阿赫达什,在两岁时达到了千米72秒的纪录。在耐力方面,汗血宝马曾经创造了84天跑完4300公里的纪录,可说是“日行百里”了。

唐代杜甫曾经有诗吟咏大宛马(汗血宝马)的诗句: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唐人任华在《寄李白》一诗中描绘了李白“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的英姿。曹霸、韩幹、韦偃、李伯时等画家用自己的传神笔法描绘了汗血宝马的英武形象。

华夏民族是爱马、惜马、赞美马的民族,宝马良驹与中华文明的故事源远流长,马与中国的传奇故事将不断续写下去。

主要参考资料:

候丕勋,《汗血宝马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4月版

埃尔文﹒哈特利﹒爱德华兹,《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7月版

雷奥尼德﹒德﹒西蒙诺,《世界良马》,商务印书馆,10月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