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

时间:2021-08-06 16:53:15

相关推荐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

太湖大学堂·校长公益讲座

《中国文化的特质》

——王守常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国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等)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我们还是又回到了诸子当中的一个问题,中国文化里头特别强调的一个,对法律的制度强烈的这样一个学派,就是法家。人家说中国没有法律,不是没有法律,我们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就建立了秦的律令,那么从秦令开始一直到大清律,近两千五百多年,就一直有这样的一个律法。

可是这个律法到了民国以后就不传了,所以我们现在各个大学校里的法学系,很少有中国法制史这个专业。原来北京大学有,后来这个人去做了中国一个法院的院长去了,这个学位就没做下来,很多学校法律系都讲的是民法、商法、国际法、海洋法,很少有讲中国法治思想。

那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叫沈家本,他是晚清民初的一个学者,所以他到了一个新的转型的时代,他又对传统的法律做了很多的修改。可是这个人,在我们今天的法律界都不记得是谁,他有很多的书,你们可以在网上去查一查看看,他在中国法律做了很重要的一个贡献。

法家的成因具体原因,我们不太讲,以后会有人去介绍这个问题,就是法家为什么要建立这个法,这个法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那么中国就会讨论这个问题,人性的问题,到底是性本善呢?还是性本恶呢?还是性不善不恶呢?

在中国关于这个性善性恶,性不善不恶,性亦善亦恶这个说法总共大概就是这三个基本观点。可是我们说基本上呢,儒家是信奉这个道理的,性本善的。

我的概念呢,说性本善它是这样论述的:这个性本善并不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是孟子先提出来的,问题是孟子他做了一个经验性的讨论,或者说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讨论,人性是本善的。

为什么人性本善?因为你们每一个人生来就具有是非之心,你生来就有羞耻之心,你生来就有恭让之心,或者礼让,那这恭让就是礼让的概念。你生来就有恻隐之心,恻隐就是同情心,那么孟子就说这个四性生来就具有了,所以它叫做天爵。爵就是爵位,天爵呢?就是你自然而然有的,它就是这个概念。

孟子这样讨论,是给他的理论推出后面的论题的一个前提假设,我用这个话来表述,为什么这样表述?因为我们从经验的社会里头,或者说我个人的经验,生命的经验过程当中,我们人性真的是生出来就本善吗?

我们可以看历史当中,或者测试小孩,他将开始会爬还不会言语的时候,我们会在他面前搁上一支笔,然后搁上其它的东西。他如果抓到笔,那他将来就是读书人,如果抓到算盘,他将来就是经商人,用这个来测试以后孩子的发展前途。他抓什么?他有意识抓什么吗?这个东西当然心理学去讨论吧。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但大体上我们说,这不是儒家,这个我称为儒家这只是一个假设,他的一个前提假设,他认定人会性善的,他这个性善还不一定说我说的假设,又一说又说错了,为什么他不认为假设。因为他认为天人是合一的,所以他就会这样讨论人性。

他说“诚者天之道”,这个诚不是和我们现在当下用的诚实的诚一个概念。“诚”这个地方的概念是“真”的意思,“真”是和这个词是对等的:是“不妄”的意思,不虚妄,所以“诚者天之道”。换句话说,天的运行规律就是诚。天的运行规律,一年四季会欺骗我们吗?不会,他是要这个诚字,是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思诚者人之道”,做人的道理就像天的规律一样,不能够欺骗他人,所以他这个论述,你还不能够简单说它是一个经验的假设。他把人的存在跟天的存在变成了一体,所以在这个地方,就说你生来就具有的这四种前提条件就是天性。

那如果说是孔子说孟子说,说还有个叫人爵,人爵就是我,北京大学的教授,文化学院的院长,这不是我生出来就可以干的,也可能我做得不错,反正给了我这么个位置,这就是人爵。

所以我们会把儒家所推崇的性本善的概念,用这个儒家的设定的概念去讨论,它当然接近人是本性善。本性善,但你为什么会变成恶人呢?所以他要你扩充,把你的私心扩充出去,所以你最终的一生的功夫都在求一个问题,叫“求放心”,这就是儒家全部的修养功夫。

所以儒家并不反对法律,但是儒家不认为法律可以管制社会,所以在《论语》里就有这样的话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政”用政策政令来引导这社会,“齐之以刑”用刑法来规范社会。

但是你“道之以政”,用政策政令来引导这社会,用刑法来规矩社会,那么老百姓会变得“民免而无耻”,老百姓会避免犯严重的处分,触犯法律的错误。他为什么?因为他触犯法律错误,他就会受到严厉的法律的惩罚,所以他不会犯错误,但他无耻,他没有道德的根据,没有道德的自觉。

所以儒家会强调什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这是儒家强调的,用道德净化的社会,用礼制来规范的社会,那么老百姓就会“有耻且格”,他能有自觉遵守的这种自觉性,同时他能够约束自己,“有耻且格”强调的是这个概念。

敬请期待:《中国文化的特质》(二十三)

关注“老古书屋”,收看太湖大学堂·校长公益讲座

第一讲《中国文化的特质》系列

(一)“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二)为什么要文化自信?

(三)中华民族向外来民族学习同时

(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五)传统不是过去,传统就在当下

(六)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七)中国与华夏不仅仅是地理概念

(八)所有外来文化在中国

(九)礼之用,和为贵

(十)重建文化自信

(十一)回到传统但不要局限于传统

(十二)"仁者寿"和“以德延年”

(十三)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

(十四)《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十五)“仁者寿”的含义

(十六)传统跟现代不能分开

(十七)“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误读?

(十八)理论批判和政治批判

(十九)鲁迅说中国文化就是“吃人”

(二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即是天理”

(二十一)以同情和敬意阅读传统文化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