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踏田埂 顶酷暑 作家用脚丈量山乡巨变—— 昆明市文联作家深入东川区采风

踏田埂 顶酷暑 作家用脚丈量山乡巨变—— 昆明市文联作家深入东川区采风

时间:2018-11-18 13:56:20

相关推荐

踏田埂 顶酷暑 作家用脚丈量山乡巨变—— 昆明市文联作家深入东川区采风

作家杨家彬来到东川李子沟了解开花洋芋种植产业。 记者周密摄

近日,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昆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东川(区)委宣传部、文联启动“我们的脱贫故事”主题采风活动,撰写典型故事。昆明市文联的作家深入东川区进行为期3天的采风后,5月30日采风活动圆满结束。

接地气

“到扶贫一线,这是真正的采风”

5月28日,“我们的脱贫故事”主题采风活动启动,昆明市文联的作家深入东川区采风。

在东川区,作家们了解了对门山易地搬迁安置点、扶贫就业车间、阿旺镇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成果及芦苇种植基地等,并对汤丹镇扶贫办原副主任吴国良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解。

通过为期3天的紧张采风,作家们掌握了东川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真实事例,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采风体会

“我觉得这一次来增加了我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写作不能老呆在书房,要走出去,这是真正接地气的采风。我会把所见所闻都用笔记录下来,写成故事传达给广大读者。”作家田应时说。

超感动

“易地搬迁故事是很好的素材”

“采风进入第三天,稿子已经基本完成,很多故事让人感动,是很好的素材。”作家段瑞秋表示,此次选择了以“易地搬迁后的生活”为创作内容。

东川区易地搬迁人数占昆明市易地搬迁总人数的77.6%,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是搬迁工作开展的前提,这些对象主要集中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质灾害点。搬出大山、搬掉贫困、搬来发展,东川区引入EPC模式,在城区起嘎、对门山两个大型安置点主要采取高层建筑及抗震9+1防设的模式,在施工单位严格保障房屋质量的前提下,昼夜不息、风雨无阻地建设,同时,出台《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进城集中安置工作实施方案》,从产业、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12个方面明确搬迁过程中及后期的具体措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采风体会

“3天的采访对我的生活也是一种改变。之前接触到的‘扶贫’只存在于新闻,这次是真正进入其中。搬迁群众从山里进入城区,房子换了,生活的变化让人惊叹。在对门山易地搬迁安置点,每天都有校车接送学生,我问了一个小女孩,她向我描述了老家的生活,糟糕的生活环境让我感到很心酸,但现在有车接、有车送、有老师教课,比起原来走路上课、冬天手脚冰冷写不了字要好太多。一些扶贫干部为了帮助百姓,付出了时间甚至生命,用‘感动’已经不能形容我的感受。”段瑞秋说。

印象深

“五朵金花致富故事广为流传”

对于作家朱曦来说,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大病报销、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贴心的政策措施,令他感动。

“在东川区人民医院的肺科门诊,上海派遣医生过来进行‘传帮带’,帮助患者解决困难,此举深得民心,同时,授予这些医生东川荣誉市民的称号,让人非常感动。”来到铜都街道龙潭卫生室,这里资料档案的建立落实率达到95%以上,乡村医生入户不仅看病还问寒问暖。“有个乡村医生常年在岗,为患者排忧解难,把患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位医生的母亲曾经是‘赤脚医生’,42岁就去世了,这个医生扎根在母亲曾经工作的地方,成为新时代的‘赤脚医生’。”朱曦选择以“健康扶贫”为创作主线,他表示,基层有很多好故事、很多典型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东川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3月,东川区被推荐参加“国家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创建,一年多时间,全区贫困人口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92.3%以上;贫困户治愈回家后,“家庭医生”将会定期上门拜访;建立家庭医生签约与免费健康体检双推进机制,由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64支家庭医生团队,落实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门为贫困人口制作东川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档案,设计包括3大项29个小项的免费健康体检项目。

“五朵金花”创业致富的故事在东川区已广为流传,作家唐果选择以她们的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

拖布卡镇扶贫路上的“五朵金花”,徐庆开垦荒滩种植火龙果,为大荒地村30余户村民创造就业增收的机会;马关琴饲养茶花土鸡,带动1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陈应兰带领群众种出玫瑰茄;刘荣津从自己的家乡引进5000只竹鼠进大山,拓展产业致富路;贺传玉一人挑起扶贫数据管理半边天。

采风体会

“五朵金花都是80后,她们把环境弄得很漂亮,有山茶花、有月季。马关琴除了养鸡也写诗,她热爱生活,写诗歌颂生活,是个有情怀的人。她们不仅在经济上帮助村民,还在技术上进行扶持,从她们身上能看到善良的一面,她们既是善良的,也是勇敢美丽的。”唐果说。

记者张星宇程权报道

作家感言

我们参观了东川扶贫工作展览,实地走访起卡村2号地农民安置房,初步了解了东川扶贫攻坚的成效。我采访了病区医生,探访了病室,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资料。在龙潭村乡,我看了卫生室建设及服务情况,与3位乡村医生交流,了解其工作、生活,发现了她们在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其中,“赤脚医生”的后代刘兴艳的事迹十分感人,她在母亲工作的岗位上继续做乡村医生,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多项奖励。东川的扶贫很实在,东川故事很感人,这就是我眼中的东川。通过采风,我们发现很多、感受很深。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相信脱贫攻坚工作定能取得成功。朱曦

在东川,每天让我真正醒来的亮色,并非窗外乌蒙山顶的云雾和光芒,而是心中渐渐堆积的故事和它们的主人。他们从山上来,带着祖辈生命的印记和简陋的家底,永别冻坏庄稼和手指的严寒和缺失安宁的屋顶。他们来到新的家园和学校,开始陌生而喜悦的生活。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背井离乡并非痛苦的诀别,而是命运新的起航和安全着陆。东川的易地扶贫搬迁,虽然时间短、任务重,甚至有工作人员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却改变了穷乡僻壤的老百姓几代人的命运。 段瑞秋

我是第一次到东川。在我未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与覆盖在矿山上贫瘠的土地、满目的荒草,以及肆无忌惮的泥石流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东川陶家河谷,当我看到清澈的陶家小河蜿蜒于河谷,以及在河谷的荒滩上种植着绿色生态芦笋,我总会想到沙漠里的绿洲。当我看到在阿旺镇岩头村荒废了十多年的荒地上,六百多亩冬桃种植基地里生长的夏桃,在这五月的季节里,已经开始采摘,我看到村民满心喜悦地收获着他们的希望。在这短暂的3天时间里,彻底地颠覆了我过去对东川一片荒芜的印象。我对这片土地的明天充满了无尽的美好希望,一如满目的绿笋,一如缤纷的蝴蝶,一如满山的冬桃。 杨家彬

托布卡镇建在山上,我的采访对象就分布在托布卡镇的各个角落,或养豪猪、竹鼠,或养原生态鸡,或种火龙果,或种玫瑰茄,或为脱贫工作录入数据,操心老百姓的琐碎小事。她们娇弱的身躯和时尚的衣着,让初次见面的我有点恍惚,直至走进她们的基地,看她们指着豪猪、竹鼠、土鸡,介绍动物的习性、养殖的方法等,我才想到,这就是她们辛辛苦苦创立的产业,也是凭借这些产业,将村民从贫困的境况中拉出来。唐果

来源:昆明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